可变阻尼式液压激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274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变阻尼式液压激振装置。所述可变阻尼式液压激振装置例如通过在缸筒上的第一通道处设置有变阻尼装置,用以控制通过第一通道的液体的流量,可以方便控制活塞杆的运动速度,进一步便利地控制激振装置的振动速度,且可应用于多种工况需求,提升了应用范围。了应用范围。了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阻尼式液压激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
,尤其是一种可变阻尼式液压激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其无级调幅、调频、简化系统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液压激振装置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许多工程机械,如矿山机械、建筑机械、装载机械和振动成形机械等中。但目前的液压激振装置无法精确、精准地控制其位移或者速度,而且一种液压激振装置只能适应单一的工况需求,应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部分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阻尼式液压激振装置,可以方便控制活塞杆的运动速度,进一步便利地控制激振装置的振动速度,且可应用于多种工况需求,提升了应用范围。
[0004]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阻尼式液压激振装置,包括:缸筒;第一缸盖,连接在所述缸筒的一端;第二缸盖,连接在所述缸筒的另一端;活塞杆,包括:活塞,设置在所述缸筒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缸盖和所述第二缸盖之间;第一活塞杆,连接在所述活塞的一侧且贯穿所述第一缸盖;第二活塞杆,连接在所述活塞的另一侧且贯穿所述第二缸盖;其中,所述活塞、所述缸筒、所述第一缸盖以及所述第一活塞缸形成有第一内腔,所述活塞、所述缸筒、所述第二缸盖以及所述第二活塞缸形成有第二内腔;所述缸筒上设置有沿所述缸筒的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连通所述缸筒内部,所述缸筒上还设置有阻尼安装孔,所述阻尼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所述阻尼安装孔内设置有变阻尼装置以控制所述第一通道的流量;所述活塞上设置有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一端,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沿所述活塞的径向方向贯穿所述活塞的外壁,当所述活塞在所述缸筒内往复运动时,所述第二通道可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三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一活塞杆上设置有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所述第四通道连通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四通道从所述第一活塞杆上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的第一端面向所述活塞延伸,所述第五通道沿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径向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外壁;所述第六通道沿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径向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第一活塞杆的所述外壁,所述第六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六通道内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七通道、第八通道和第九通道,所述第七通道连通所述第八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所述第八通道从所述第二活塞杆上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的第二端面向所述活塞延伸,所述第八通道沿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径向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外壁;所述第九通道沿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径向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第二活塞杆的所述外壁,所述第九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内腔,所述第九通道内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道沿所述第一活塞杆的轴向方向设置;所
述第一缸盖邻近所述活塞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第一缸盖的径向方向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三通道至所述活塞的中心线的距离;所述第二缸盖邻近所述活塞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在所述缸盖的径向方向的半径小于所述缸筒的半径。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内壁周向设置,所述第一通道邻近所述第一缸盖的一端连通所述凹槽。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通道沿所述第一活塞杆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七通道沿所述第二活塞杆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六通道设置在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五通道之间,所述九通道设置在所述第八通道和所述活塞之间。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缸盖邻近所述活塞的第三端面到所述活塞的最小距离等于所述第五通道的中心线到所述活塞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二缸盖邻近所述活塞的第四端面到所述活塞的最小距离等于所述第八通道的中心线到所述活塞的最小距离。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通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五通道沿所述第一活塞杆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八通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八通道沿所述第二活塞杆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阻尼装置为可调节流阀。
[0011]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缸筒上的第一通道处设置有变阻尼装置,用以控制通过第一通道的液体的流量,可以方便控制活塞杆的运动速度,进一步便利地控制激振装置的振动速度,且可应用于多种工况需求,提升了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阻尼式液压激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阻尼式液压激振装置10。可变阻尼式液压激振装置10例如主要包括第一缸盖600、第二缸盖500、缸筒100、活塞杆200等。
[0016]具体地,缸筒100例如为一圆筒状类零部件。第一缸盖600例如通过螺纹连接方式或卡键连接方式连接在缸筒100的一端,第二缸盖500例如通过螺纹连接方式或卡键连接方式连接在缸筒100的另一端。第一缸盖600和第二缸盖500例如为圆盘状零部件。
[0017]活塞杆200例如包括活塞210、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230230。活塞210设置
在所述缸筒100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缸盖600和所述第二缸盖500之间。活塞210为圆柱状零部件,活塞210的圆柱外壁与缸筒100的内壁密封配合设置。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230例如为细长杆状。第一活塞杆220例如通过螺纹连接方式、焊接连接方式等连接在所述活塞210的一侧、且贯穿所述第一缸盖600。第二活塞杆230例如通过螺纹连接方式、焊接连接方式等连接在所述活塞210的另一侧且贯穿所述第二缸盖500。第一活塞杆220和第二活塞杆230还可以与活塞210一体成型为整体式活塞杆,此处不以此为限。
[0018]其中,所述活塞210、所述缸筒100、所述第一缸盖600以及所述第一活塞杆220形成有第一内腔SP1,所述活塞210、所述缸筒100、所述第二缸盖500以及所述第二活塞杆230形成有第二内腔SP2。
[0019]如图1所示,所述缸筒100上设置有沿所述缸筒100的轴向方向(例如图1中的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通道110。所述第一通道110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缸筒100内部。所述缸筒100上还设置有阻尼安装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阻尼式液压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第一缸盖,连接在所述缸筒的一端;第二缸盖,连接在所述缸筒的另一端;活塞杆,包括:活塞,设置在所述缸筒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缸盖和所述第二缸盖之间;第一活塞杆,连接在所述活塞的一侧且贯穿所述第一缸盖;第二活塞杆,连接在所述活塞的另一侧且贯穿所述第二缸盖;其中,所述活塞、所述缸筒、所述第一缸盖以及所述第一活塞缸形成有第一内腔,所述活塞、所述缸筒、所述第二缸盖以及所述第二活塞缸形成有第二内腔;所述缸筒上设置有沿所述缸筒的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连通所述缸筒内部,所述缸筒上还设置有阻尼安装孔,所述阻尼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所述阻尼安装孔内设置有变阻尼装置以控制所述第一通道的流量;所述活塞上设置有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一端,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沿所述活塞的径向方向贯穿所述活塞的外壁,当所述活塞在所述缸筒内往复运动时,所述第二通道可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三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一活塞杆上设置有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所述第四通道连通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所述第四通道从所述第一活塞杆上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的第一端面向所述活塞延伸,所述第五通道沿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径向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外壁;所述第六通道沿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径向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第一活塞杆的所述外壁,所述第六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六通道内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七通道、第八通道和第九通道,所述第七通道连通所述第八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所述第八通道从所述第二活塞杆上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的第二端面向所述活塞延伸,所述第八通道沿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径向方向延伸并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湘平魏杰阳帅胡东谢平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