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268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56
一种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后插模块上的后插光连接器、设置在前插模块上的前插光连接器、设置在背板上的双通光连接器和两端分别与后插光连接器和后插模块相连的光纤组件,前插光连接器对插在双通光连接器的一侧;一种使用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结构的连接方法,当前插模块和后插模块插合时,后插光连接器对插在双通光连接器远离前插模块的一侧,从而实现前插模块和后插模块的光信号互连;当前插模块和后插模块分离时只需将后插光连接器和双通光连接器进行分离即可实现,每次插拔后插模块时不需要对光纤组件进行拆装,提高连接可靠性。提高连接可靠性。提高连接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VITA架构集成互连
,特别涉及一种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VITA46.10标准中,定义了VPX后IO架构的设计方法,规定了后插模块(RTM)的尺寸和全电模块的定义,但光互连部分没有提出相应的后IO互连方案。在实际VPX机箱的应用中,一些情况下需要前插板卡和后插板卡实现光信号盲插互连,当前背板主要用VITA66的光纤连接器,通过甩线连接到后插板卡对外接口上。
[0003]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互连方法下,后插板卡通过光纤跳线连接到背板上,每次插拔需先进行光纤跳线组件的拆装,然后插拔板卡,造成插拔不便;现有的互连方法使得机箱内部需要预留一定长度的光纤,光纤无法有效固定,导致弯折或受力,影响到信号传输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插模块插合、分离不再需要对光纤跳线进行拆装,同时光纤跳线可以提前固定,提高互连的可靠性的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后插模块2上的后插光连接器4、设置在前插模块1上的前插光连接器6与光模块、设置在背板3上的双通光连接器7和两端分别与后插光连接器4和后插模块2相连的光纤组件8,光模块12通过光纤与前插光连接器6相连,光模块12产生的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前插光连接器6;当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插合时,后插光连接器4对插在双通光连接器7远离前插模块1的一侧,从而实现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的光信号互连;当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分离时只需将后插光连接器4和双通光连接器7进行分离即可实现,每次插拔后插模块2时不需要对光纤组件8进行拆装,提高连接可靠性。
[0006]进一步的,背板3安装在前插模块1的一侧,背板3上开设有安装槽,双通光连接器7固定设置在该安装槽内,双通光连接器7用于与前插光连接器6和后插光连接器4对插从而实现前插光连接器6和后插光连接器4的连通,同时在光纤组件8的作用下实现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的光信号互连。
[0007]进一步的,双通光连接器7上具有光转接接触件,光转接接触件包括位于双通光连接器7一侧的第一光转接接触件701和位于双通光连接器7另一侧的第二光转接接触件702,前插光连接器6对插在双通光连接器7的一侧,即前插模块1通过前插光连接器6盲插到背板3上的双通光连接器7上,第一光转接接触件701与前插光连接器6相接触连通,从而前插模块1和双通光连接器7相互连通。
[0008]进一步的,当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插合时,后插模块2通过后插光连接器4盲插
到背板3上的双通光连接器7上,后插光连接器4与双通光连接器7的第二光转接接触件702接触从而实现后插光连接器4和双通光连接器7的连接,进而实现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的光信号互连。
[0009]进一步的,背板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导销9,后插模块2靠近背板3的一侧上设置有与第一导销9对应并适配第一导套10,第一导销9用于对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的插合进行导向和定位。
[0010]进一步的,前插模块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501,后插模块2靠近背板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器502,背板靠近第一连接器501的一侧还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器501适配的第一插座,背板靠近第二连接器502的一侧还设置有与二连接器502适配的第二插座,其中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通过背板3实现电连接;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插合时第一连接器501与第一插座对插、第二连接器502与第二插座对插,从而信号可以依次通过第一连接器501、第一插座后然后传输至第二插座,接着再传输至第二连接器502,从而实现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的信号互连。
[0011]进一步的,后插光连接器4、前插光连接器6、双通光连接器7对应设置且相互适配。
[0012]一种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方法,所述方法使用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结构,一种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方法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一:将双通光连接器7安装在背板3内、将后插光连接器4安装在后插模块2上、将前插光连接器6安装在前插模块1上并且前插光连接器6对插在双通光连接器7的一侧;
[0014]步骤二:使用光纤组件8并将光纤组件8两端分别与后插模块2和后插光连接器4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两者的连通;
[0015]步骤三: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进行插合时,后插光连接器4对插在双通光连接器7远离前插模块1的一侧,前插模块1、后插模块2同时盲插到背板3上,实现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的光信号互连;
[0016]步骤四: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需要分离时,直接将后插模块2从前插模块1上拔掉即可实现,即实现后插模块2上的后插光连接器4与背板3上的双通光连接器7分离即可。
[0017]进一步的,步骤二和步骤三中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插合、分离操作不影响光纤组件8,每次对后插模块2实现插拔不需要对光纤组件8进行拆装,操作快速。
[0018]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0019]1、本专利技术前插模块、后插模块进行插拔操作操作快速、维护便捷;
[0020]2、在背板上设置双通光连接器、前插模块上设置前插光连接器、后插模块上设置后插光连接器从而后插模块(RTM)与背板光信号的盲插连接,前插模块、后插模块可以同时盲插到背板上,并方便实现信号互连;
[0021]2、对后插模块实现插拔不需要对光纤跳线进行拆装,取消每次插拔模块时光纤跳线的拆装,提高连接可靠性。
[0022]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前插模块和后插模块现有的互连方法中插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是图2中前插模块和后插模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中前插模块和后插模插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图3中前插模块和后插模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光盲插连接模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
前插模块,2

后插模块,3

背板,4

后插光连接器,501

第一连接器,502

第二连接器,6

前插光连接器,7

双通光连接器,701

第一光转接接触件,702

第二光转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后插模块(2)上的后插光连接器(4)、设置在前插模块(1)上的前插光连接器(6)与光模块(12)、设置在背板(3)上的双通光连接器(7)和两端分别与后插光连接器(4)和后插模块(2)连接的光纤组件(8),光模块(12)通过光纤与前插光连接器(6)相连,光模块(12)产生的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前插光连接器(6),前插光连接器(6)对插在双通光连接器(7)的一侧;当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插合时,后插光连接器(4)对插在双通光连接器(7)远离前插模块(1)的一侧,从而实现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的光信号互连;当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分离时只需将后插光连接器(4)和双通光连接器(7)进行分离即可实现,每次插拔后插模块(2)时不需要对光纤组件(7)进行拆装,连接可靠性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背板(3)安装在前插模块(1)的一侧,背板(3)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双通光连接器(7)的安装槽,双通光连接器(7)用于与前插光连接器(6)和后插光连接器(4)对插从而实现前插光连接器(6)和后插光连接器(4)的连通,同时在光纤组件(8)的作用下实现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的光信号互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插合时,后插模块(2)通过后插光连接器(4)盲插到背板(3)上的双通光连接器(7)上,后插光连接器(4)与双通光连接器(7)的第二光转接接触件(702)接触从而实现后插光连接器(4)和双通光连接器(7)的连接,进而实现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的光信号互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背板(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导销(9),后插模块(2)靠近背板(3)的一侧上设置有与第一导销(9)对应并适配第一导套(10),第一导销(9)用于对前插模块(1)和后插模块(2)的插合进行导向和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ITA架构下的光纤后IO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插模块(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颂超黄永坤张洋胡晓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