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切分冷床上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203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切分冷床上钢系统,包括辊子装配(1)和多个进钢单元,所述多个进钢单元沿上钢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所述进钢单元均含有沿所述上钢方向依次设置的进钢通道(3)和升降裙板(2),升降裙板(2)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在一个所述进钢单元中,在升降裙板(2)上升至上极限位置的过程中,升降裙板(2)能够将该多切分轧件(9)推送至下一个所述进钢单元上。该多切分冷床上钢系统能够实现多切分轧件逐根进入冷床冷却,进而避免多切分轧件同时进入冷床,造成轧件缠绕,解决后部收集工序难以实现自动分离,计数不准确的问题。计数不准确的问题。计数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切分冷床上钢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棒材加工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多切分冷床上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通小型棒材生产线生产螺纹钢等小规格轧件时,为提高生产线产量,绝大多数厂家都采用多切分轧制工艺,即将一根轧件利用轧辊孔型及导卫切分成两根或两根以上相同形状的并联轧件。多切分轧制工艺目前在我国已经比较成熟,但一直没有开发出适用于多切分轧制工艺的专用冷床设备,仍采用普通单根轧制冷床,导致切分后的轧件必须通过收缩导槽将几个通道的切分轧件汇拢一起进入冷床输入辊道制动并共同进入冷床冷却,如图1所示。
[0003]导致现有冷床上钢系统如下两个问题:
[0004]1、多切分轧件在输入辊道上输送制动的过程中发生缠绕。
[0005]2、多根轧件进入冷床后,在冷床齿条齿槽内容易发生错齿现象。
[0006]以上两个问题,会导致后续工序生产的困难及引发问题,例如,定尺不准确,计数不准确,轧件分离困难,短尺难以剔除,需要大量人工干预,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整个生产线也就无法实现自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切分冷床上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切分冷床上钢系统包括辊子装配(1)和多个进钢单元,所述多个进钢单元沿上钢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所述进钢单元均含有沿所述上钢方向依次设置的进钢通道(3)和升降裙板(2),升降裙板(2)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在一个所述进钢单元中,当升降裙板(2)位于下极限位置时,进钢通道(3)内的多切分轧件(9)能够滑落至升降裙板(2)上,在升降裙板(2)上升至上极限位置的过程中,升降裙板(2)能够将该多切分轧件(9)推送至下一个所述进钢单元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切分冷床上钢系统,其特征在于,辊子装配(1)含有依次连接的驱动电机(11)和传送辊(12),传送辊(12)倾斜设置,所述上钢方向为从左向右的方向,所述多切分冷床上钢系统包括四个所述进钢单元,沿所述上钢方向,四个所述进钢单元依次为第一进钢单元、第二进钢单元、第三进钢单元和第四进钢单元;该第一进钢单元含有沿所述上钢方向间隔设置的外护板(5)和第一升降裙板(21),外护板(5)和传送辊(12)围成了第一进钢通道(31);该第二进钢单元含有沿所述上钢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内挡板(41)和第二升降裙板(22),第一内挡板(41)呈倒L型结构,第一内挡板(41)和传送辊(12)围成了第二进钢通道(32);该第三进钢单元含有沿所述上钢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内挡板(42)和第三升降裙板(23),第二内挡板(42)呈倒L型结构,第二内挡板(42)和传送辊(12)围成了第三进钢通道(33);该第四进钢单元含有沿所述上钢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内挡板(43)和第四升降裙板(24),第三内挡板(43)呈倒L型结构,第三内挡板(43)和传送辊(12)围成了第四进钢通道(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切分冷床上钢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进钢通道(31)的下表面、第二进钢通道(32)的下表面、第三进钢通道(33)的下表面、第四进钢通道(34)的下表面、第一升降裙板(21)的上端面、第二升降裙板(22)的上端面、第三升降裙板(23)的上端面、第四升降裙板(24)的上端面、第一内挡板(41)的上端面、第二内挡板(42)的上端面和第三内挡板(43)的上端面均为斜面;第一进钢通道(31)的下表面的左端高于第一进钢通道(31)的下表面的右端;第二进钢通道(32)的下表面的左端高于第二进钢通道(32)的下表面的右端;第三进钢通道(33)的下表面的左端高于第三进钢通道(33)的下表面的右端;第四进钢通道(34)的下表面的左端高于第四进钢通道(34)的下表面的右端;第一升降裙板(21)的上端面的左端高于第一升降裙板(21)的上端面的右端;第二升降裙板(22)的上端面的左端高于第二升降裙板(22)的上端面的右端;第三升降裙板(23)的上端面的左端高于第三升降裙板(23)的上端面的右端;第四升降裙板(24)的上端面的左端高于第四升降裙板(24)的上端面的右端;第一内挡板(41)的上端面的左端高于第一内挡板(41)的上端面的右端;第二内挡板(42)的上端面的左端高于第二内挡板(42)的上端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玉龙陈馨黄衍林刘炜范思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