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200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化合物,具体是一种具有Bc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化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化合物,属于医药


技术介绍

[0002]人体9号染色体上的C-Abl癌基因和22号染色体长臂远端的Bcr癌基因相互易位,形成加长的9号(9q+34)和截的22号(22ql1)染色体,后者即为Ph阳性染色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以Ph阳性为特征的多潜能干细胞异常的骨髓恶性增殖性疾病。 Ph阳性染色体产生bcr-abl融合基因,此基因表达多个分子量的Bcr-ABL融合蛋白:P210、P185、P190、P230 BL融合蛋白。临床上很早就发现大于95%的CML患者均存有Ph阳性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此特征已成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依据。Bcr-abl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浆内,依靠Bcr的双聚体区,以形成二聚体。这样使得融合蛋白中Bcr与Abl蛋白SH3的N端融合,解除SH3的空问位阻效应,改变 SH3的功能,消除了对C-ablPTK性的负性调控,从而导致P210s~具有异常活跃的酪氨酸激酶活性(grK),成为其它蛋白的SH2区域的结合点,并使大量底物磷酸化,引起细胞异常。因而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成为目前治疗Ph阳性白血病有效的方法之一。伊马替尼甲磺酸盐(Novartis公司,商品名为Gleevec)为2一苯氨嘧啶的衍生物,其以 BCR-ABL融合基因为靶向,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是第一个上市的分子靶向治疗的抗肿瘤药。伊马替尼竞争性阻断ATP在ABL激酶上的结合位置,抑制Abl 转移ATP上的磷酸基团及基质蛋白磷酸化酪氨酸残基的能力,从而阻止了Abl引起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所必需的能量信号的转导。因而伊马替尼可以在正常路径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抑制白血病特定信号转导路径的异常活化。现已明确,伊马替尼除抑制BCR
-ꢀ
ABL酪氨酸激酶活力外,对干细胞因子(SCF)的c-kit配体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 (PDGF-B)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力也存在同等程度的抑制。200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关于伊马替尼(Imatinib)的1106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病人都是新诊断的慢性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8个月的结果显示,伊马替尼组细胞遗传学显著应答率为87.1%,而接受α干扰素和低剂量阿糖胞苷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为34.7%;细胞遗传学完全应答率为76.2%,对照组为14.5%;伊马替尼组癌症无进展率为96.7%,对照组为91.5%。该研究5年观察的结果显示,伊马替尼组病人的生存率为89%,而对照治疗的病人的生存率在70%左右可见伊马替尼对于延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伊马替尼之后,先后又上市了第二代的达沙替尼、尼洛替尼、柏苏替尼、博舒替尼,它们比伊马替尼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以及安全性。然后所有激酶抑制剂的使用都会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尤其是有25%的耐药病人中会出现的T315I突变,使得这类病人对前面两代四个Bcr-abl抑制剂都不再敏感,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bcr-abl抑制剂用于解决耐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化合物,具体是一种具有Bcr-ABL融合
蛋白化合物。
[0005]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化合物,即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0007][0008]式中:R1为C1~C5直链或支链烷基,R2为氢、卤素或者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 R3为氢、卤素或者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
[0009]所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化合物,R1为C1~C5直链或支链烷基时,烷基上含有羟基、二甲氨基或氨基取代基。
[0010]所述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化合物,R2为卤素时,卤素为溴、氟或氯原子。
[0011]所述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化合物,R3为卤素时,卤素为溴、氟或氯原子。
[0012]所述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化合物,用于制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药物。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发现了一系列新一代的bcr-abl抑制剂,发现它们具有极高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能有效解决耐药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合物1制备
[0016][0017]步骤1:将氮杂吲哚中间体1(0.1mol)溶于100mL四氢呋喃中,加入氢氧化锂(0.1mol),室温搅拌反应2小时后水解完全。将四氢呋喃蒸干后加水溶解,以0.1N烯盐酸调酸性至固体析出。抽滤得到的固体得到中间体2。
[0018]步骤2:将中间体2(0.05mol)与二环已基碳二亚胺(0.05mol)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分批加入1-(4-氨基苄基)哌啶。加完原料后室温下搅拌过夜,加水稀释后,分出有机相浓缩后柱层析得到实施例1化合物。
[0019]实施例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合物2制备
[0020][0021]按实施例1的合成步骤,从相应的起始原料合成出实施例2所示化合物。
[0022]实施例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合物3制备
[0023][0024]按实施例1的合成步骤,从相应的起始原料合成出实施例3所示化合物。
[0025]实施例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合物4制备
[0026][0027]按实施例1的合成步骤,从相应的起始原料合成出实施例4所示化合物。
[0028]实施例5、细胞活性检测
[0029]实验方法
[0030]受试物储存液配制(避光操作):以DMSO或相应溶媒溶解受试药物。配制成合适浓度(一般为10-2M)的储存液。置于-20℃存放。实验时以不含FBS的细胞培养所需相应培养基作为稀释液,稀释受试物储存液,以获得所需各实验浓度。
[0031]在96孔培养板中,根据不同细胞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可选择最高剂量为 100μM或10μM等浓度,按合适比例(一般为1:10或1:3)系列稀释得到9个剂量浓度。每个剂量做3复孔,100μl/孔,为测试孔。以受试物稀释液替代药液,加入细胞对照孔(不含药液,需加入细
胞),3或6复孔,100μl/孔。以受试物稀释液替代药液,加入阴性对照孔(不含药液和细胞),3或6复孔,100μl/孔。接种细胞(避光操作):除阴性对照孔之外,每个待测孔加入100μl完全培养基细胞悬液,其中含有相应细胞数以确保达到培养所需时间时细胞对照组的细胞刚好铺满孔底面,并使得检测的吸光值在合理范围内。阴性对照孔(不含药液和细胞)以受试物稀释液替代细胞悬液, 100μl/孔。CO2培养箱中培养至所需时间(一般为72小时)。贴壁细胞吸弃测试孔内液体。每个测试孔加入100μLCCK-8检测液(含10%CCK-8,5%FBS的相应培养基);悬浮细胞每孔直接加入20μLCCK-8检测液,在CO2培养箱中孵育2-4小时。以酶标仪 A450nm检测OD值。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化合物,即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1为C1~C5直链或支链烷基,R2为氢、卤素或者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R3为氢、卤素或者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化合物,R1为C1~C5直链或支链烷基时,烷基上含有羟基、二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乾辉邱飞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泓昱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