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造粒流化床晶种加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142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造粒流化床晶种加投装置,包括:晶种投加泵和造粒流化床组件,晶种混合罐中部的外侧等角度固定有支撑杆的上端,所述晶种混合罐下部的侧面贯穿设置有注水口,且所述晶种混合罐下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混合管一侧的端部;其中,所述混合管的中部设置有所述晶种投加泵,且所述混合管另一侧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的一侧,并且所述混合管设置在2个支撑杆之间。该加投装置便于颗粒的循环,便于区分颗粒大小后进行单独循环可同步循环,从而节约资源,减少物料的浪费,以此提升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以此提升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以此提升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造粒流化床晶种加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流化床
,具体为一种循环造粒流化床晶种加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加投装置是一种将物料投加入到其他设备内部的装置,其常常运用于化学结晶造粒化设备的使用,有效提高了颗粒加投的便捷,节省人力物力,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65620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告日2020年6月2日,公开了一种结晶造粒流化床的晶种投加装置。本技术主要包括传输带,通过人工或机械晶种放在晶种投放斗,然后通过传输带将晶种投放到储存罐的内部储存,储存量根据投加量确定,让储存好的晶种通过放料阀落入到固液混合与投加罐,让水从底部进水管后进入固液混合与投加罐,向上冲击晶种,此时晶种处于悬浮状态,达到混合的目的,混合后的水和晶种通过晶种投加泵设置,且晶种投加管头加入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的内部,实现造粒流化床晶种的投加;
[0004]但上述技术方案仍存在一些缺点,如不便于颗粒的循环,不便于区分颗粒大小进行循环,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循环造粒流化床晶种加投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造粒流化床晶种加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加投装置如不便于颗粒的循环,不便于区分颗粒大小进行循环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造粒流化床晶种加投装置,包括:晶种投加泵和造粒流化床组件,晶种混合罐中部的外侧等角度固定有支撑杆的上端,所述晶种混合罐下部的侧面贯穿设置有注水口,且所述晶种混合罐下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混合管一侧的端部;
[0007]其中,所述混合管的中部设置有所述晶种投加泵,且所述混合管另一侧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的一侧,并且所述混合管设置在2个支撑杆之间;
[0008]排泄组件,其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导流管上部的端部和集流箱的一侧;所述排泄组件的底面贯穿设置有驱动电机的顶部,且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的顶面;
[0009]第二软管,其上部通过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的内表面贯穿伸入至主流管的内部,所述主流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泵阀,且所述主流管的上下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集流箱和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另一侧的外表面;
[0010]其中,所述第二软管上部的端部通过所述主流管顶部的端部贯穿伸入至所述集流箱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软管的下部通过2个第二固定块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的底部,并且2个所述第二固定块均固定在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一侧的内表面,所述第二软管的底部贯穿滤网的一端设置,且所述滤网的侧面固定连接在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的内表
面。
[0011]优选的,所述排泄组件还包括有排泄壳、转子和开口。
[0012]优选的,所述排泄壳的两侧分别通过开口固定连接有导流管上部的端部和集流箱的一侧,且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排泄壳的内部,并且所述驱动电机的顶端通过所述排泄壳的底面贯穿所述转子的中部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集流箱还设置有从流管、第一软管和第一固定块。
[0014]优选的,所述从流管的上下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集流箱和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软管的上部通过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的内表面设置在所述从流管的内部,并且所述第一软管上部的端部通过从流管顶部的端部贯穿伸入至所述集流箱的一面;
[0015]其中,所述第一软管的下部通过2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设置,且2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的内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软管的底端高于所述第二软管的底端。
[0016]优选的,所述主流管下部设置在所述晶种混合罐的上部,且所述主流管下部的竖轴与所述晶种混合罐的轴芯共线。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加投装置便于颗粒的循环,便于区分颗粒大小后进行单独循环可同步循环,从而节约资源,减少物料的浪费,以此提升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
[0018]1.通过先打开相应的泵阀开关,使得整个装置工作正常,通过将晶种混合罐内准备好混合物料通过混合管上的晶种投加泵喷洒入造粒流化床组件的内部,通过打开主流管上的第一泵阀和从流管上的第二泵阀,使得主流管内部的第一软管和从流管内部的第二软管分别将不同大小的颗粒从造粒流化床组件的内部传输至集流箱的内部;同时,通过驱动电机运转带动转子转动,使得转子将排泄壳靠主流管一侧的物料向排泄壳靠导流管的一侧排出,即实现颗粒进行循环;
[0019]2.通过打开支撑杆上的晶种投加泵和主流管上的第一泵阀,使得物料通过混合管喷洒入造粒流化床组件的内部,通过造粒流化床组件内侧的滤网对浸泡后的晶种筛选,使得颗粒较小的晶种通过设置在第一固定块固定的第一软管,然后从主流管内部的第一软管传输至集流箱的内部;
[0020]与此同时,通过第一软管连接排泄组件排泄壳一侧的开口,使得驱动电机运转带动转子转动,通过转子将排泄壳靠主流管一侧的物料向排泄壳靠导流管一侧开口排出,使得小颗粒得到循环;
[0021]此外,也可将第一泵阀关闭,将从流管上的第二泵阀打开,使得第二软管对滤网上表面的大颗粒进行吸取,然后再次经过集流箱与排泄组件从导流管排出,即实现大小颗粒分开循环。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排泄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晶种混合罐;2、支撑杆;3、混合管;4、晶种投加泵;5、造粒流化床组件;6、主流管;7、从流管;8、第一泵阀;9、第二泵阀;10、排泄组件;1001、排泄壳;1002、转子;1003、开口;11、驱动电机;12、导流管;13、第一软管;14、第一固定块;15、第二固定块;16、第二软管;17、集流箱;18、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循环造粒流化床晶种加投装置,包括:晶种投加泵4和造粒流化床组件5,晶种混合罐1中部的外侧等角度固定有支撑杆2的上端,晶种混合罐1下部的侧面贯穿设置有注水口,且晶种混合罐1下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混合管3一侧的端部;其中,混合管3的中部设置有晶种投加泵4,且混合管3另一侧的端部固定连接在造粒流化床组件5的一侧,并且混合管3设置在2个支撑杆2之间;其次,排泄组件10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导流管12上部的端部和集流箱17的一侧,主流管6下部设置在晶种混合罐1的上部,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造粒流化床晶种加投装置,包括:晶种投加泵(4)和造粒流化床组件(5),其特征在于:晶种混合罐(1),其中部的外侧等角度固定有支撑杆(2)的上端,所述晶种混合罐(1)下部的侧面贯穿设置有注水口,且所述晶种混合罐(1)下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混合管(3)一侧的端部;其中,所述混合管(3)的中部设置有所述晶种投加泵(4),且所述混合管(3)另一侧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5)的一侧,并且所述混合管(3)设置在2个支撑杆(2)之间;排泄组件(10),其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导流管(12)上部的端部和集流箱(17)的一侧;所述排泄组件(10)的底面贯穿设置有驱动电机(11)的顶部,且所述驱动电机(1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5)的顶面;第二软管(16),其上部通过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5)的内表面贯穿伸入至主流管(6)的内部,所述主流管(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泵阀(8),且所述主流管(6)的上下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集流箱(17)和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5)另一侧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软管(16)上部的端部通过所述主流管(6)顶部的端部贯穿伸入至所述集流箱(17)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软管(16)的下部通过2个第二固定块(15)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5)的底部,并且2个所述第二固定块(15)均固定在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5)一侧的内表面,所述第二软管(16)的底部贯穿滤网(18)的一端设置,且所述滤网(18)的侧面固定连接在所述造粒流化床组件(5)的内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造粒流化床晶种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辉权丽刘云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北洋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