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009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包括:互联悬架系统,互联悬架系统包括:第一蓄能器和第二蓄能器;油缸,油缸包括:前左侧油缸、前右侧油缸、后左侧油缸及后右侧油缸,其中,前左侧油缸、前右侧油缸、后左侧油缸及后右侧油缸均具有由活塞分隔的上腔和下腔;第一油路,连通前左侧油缸的上腔、前右侧油缸的下腔、后左侧油缸的上腔、后右侧油缸的下腔及第一蓄能器;以及第二油路,连通前左侧油缸的下腔、前右侧油缸的上腔、后左侧油缸的下腔、后右侧油缸的上腔及第二蓄能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操纵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时的稳定性和平顺性,改善轮胎抓地力,提高车辆通过性,提高平均越野车速。野车速。野车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双横臂螺旋弹簧悬架系统,为满足车辆平顺性,螺旋弹簧刚度设计比较低,且大多为等刚度弹簧,因此须加装装稳定杆,以增大侧倾刚度,减小车辆转弯时的侧倾角。同样,装有油气弹簧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系统,因油气弹簧的非线性特点,使得该悬架系统在设计位置时油气弹簧产生的侧倾刚度很小,尤其是对重心高度较高的车辆,更需增加侧倾刚度,因此需增加稳定杆机构,才能使悬架的侧倾刚度满足要求。但受空间和结构强度的限制,稳定杆能增加的侧倾刚度有限,不能满足车辆侧倾刚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所述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包括:互联悬架系统,所述互联悬架系统包括:
[0006]第一蓄能器和第二蓄能器;
[0007]油缸,所述油缸包括:前左侧油缸、前右侧油缸、后左侧油缸及后右侧油缸,其中,所述前左侧油缸、所述前右侧油缸、所述后左侧油缸及所述后右侧油缸均具有由活塞分隔的上腔和下腔;
[0008]第一油路,连通所述前左侧油缸的上腔、所述前右侧油缸的下腔、所述后左侧油缸的上腔、所述后右侧油缸的下腔及所述第一蓄能器;以及
[0009]第二油路,连通所述前左侧油缸的下腔、所述前右侧油缸的上腔、所述后左侧油缸的下腔、所述后右侧油缸的上腔及所述第二蓄能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包括:油气簧系统,所述油气簧系统包括第三油路,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三油路连通的油气簧、电磁阀、第三蓄能器和电磁阀。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气簧系统中所述油气簧的刚度与装载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包括:摆臂,所述互联悬架系统和/或所述油气簧系统与所述摆臂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臂包括:间隔设置的上摆臂和下摆臂。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臂的材料包括钛合金材料。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包括:控制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连通,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油路或所述第二油路内流体的流向。
[0016]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车轮;以及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所述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连接所述车架和所述车轮。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处于倾斜状态时,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中的压力差不同。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中油缸的侧倾刚度与车辆的侧倾角呈正相关关系。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在倾斜运动工况中,互联悬架系统通过第一油路连通所述前左侧油缸的上腔、所述前右侧油缸的下腔、所述后左侧油缸的上腔、所述后右侧油缸的下腔及所述第一蓄能器;以及第二油路连通所述前左侧油缸的下腔、所述前右侧油缸的上腔、所述后左侧油缸的下腔、所述后右侧油缸的上腔及所述第二蓄能器,实现了对倾斜刚度的调节,有效满足了侧倾刚度满足要求。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操纵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时的稳定性和平顺性,改善轮胎抓地力,提高车辆通过性,提高平均越野车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互联悬架系统在倾斜工况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互联悬架系统在俯仰工况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互联悬架系统在垂向工况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互联悬架系统在扭转工况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与车架及车轮连接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互联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油气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油气簧系统中油气簧的刚度随装载质量的曲线图;
[0029]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互联悬架系统随倾斜角度变化的油曲线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互联悬架系统的油缸10;前左侧油缸11;前左侧油缸的上腔111;前左侧油缸的下腔112;前右侧油缸12;前右侧油缸的上腔121;前右侧油缸的下腔122;后左侧油缸13;后左侧油缸的上腔131;后左侧油缸的下腔132;后右侧油缸14;活塞15;后右侧油缸的上腔141;后右侧油缸的下腔142;蓄能器20;第一蓄能器21;第二蓄能器22;液压管路30;第一油路32;第二油路31;充油阀40;阻尼阀50;油气簧系统200;电磁阀210;动力单元220;管路230;油气簧240;第三蓄能器250;可调阻尼阀260;上摆臂310;下摆臂320;车架400;车轮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
[0034]具体地,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包括:互联悬架系统,所述互联悬架系统包括:第一
蓄能器21、第二蓄能器22、油缸10、第一油路32和第二油路31,其中,所述油缸10包括:前左侧油缸11、前右侧油缸12、后左侧油缸13及后右侧油缸14,其中,所述前左侧油缸11、所述前右侧油缸12、所述后左侧油缸13及所述后右侧油缸14均具有由活塞15分隔的上腔和下腔;第一油路32连通所述前左侧油缸的上腔111、所述前右侧油缸的下腔122、所述后左侧油缸的上腔131、所述后右侧油缸的下腔142及所述第一蓄能器21;第二油路31,连通所述前左侧油缸的下腔112、所述前右侧油缸的上腔121、所述后左侧油缸的下腔132、所述后右侧油缸的上腔141及所述第二蓄能器22。
[0035]如图1所示,侧倾运动工况中,互联悬架系统的左右两侧油缸活塞15运动,导致第二油路31和第一油路32的油压不同,两个油路中的压力差作用在活塞15上,阻止车身侧倾。图1和图2中直线箭头指向为相应油路中液压油等流体的流动方向,其中实现箭头对应于第一油路32中的流体流动方向,虚线箭头对应于第二油路31中的流体流动方向。空心箭头指向为相应油缸中活塞15杆的运动方向。
[0036]因此,在倾斜运动工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包括:互联悬架系统,所述互联悬架系统包括:第一蓄能器和第二蓄能器;油缸,所述油缸包括:前左侧油缸、前右侧油缸、后左侧油缸及后右侧油缸,其中,所述前左侧油缸、所述前右侧油缸、所述后左侧油缸及所述后右侧油缸均具有由活塞分隔的上腔和下腔;第一油路,连通所述前左侧油缸的上腔、所述前右侧油缸的下腔、所述后左侧油缸的上腔、所述后右侧油缸的下腔及所述第一蓄能器;以及第二油路,连通所述前左侧油缸的下腔、所述前右侧油缸的上腔、所述后左侧油缸的下腔、所述后右侧油缸的上腔及所述第二蓄能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包括:油气簧系统,所述油气簧系统包括第三油路,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三油路连通的油气簧、电磁阀、第三蓄能器和电磁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簧互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簧系统中所述油气簧的刚度与装载质量呈正相关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席玉岭高胜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