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造粒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66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造粒设备,包括混合造粒室、搅拌装置、冷却夹套和气动排料装置,混合造粒室,设有造粒腔;混合造粒室的顶部安装有粘结剂添加装置、物料添加口、粉尘过滤器;搅拌装置,安装于造粒腔的底部,搅拌装置包括多个桨叶和用于驱动桨叶转动的驱动装置;冷却夹套,套于混合造粒室外,冷却夹套的一侧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气动排料装置,设于冷却夹套的另一侧且与造粒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大幅提升装钵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产物一致性得到保障,综合性能优越。综合性能优越。综合性能优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造粒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粉体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造粒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迅速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能源提供方式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电化学储能、3C产品电池等领域。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绿色可循环等优点,但是由于成本原因,目前市场上仍未大规模普及,而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原料,其高居不下的生产成本正是制约锂离子电池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正极材料制备过程中最关键、成本最高的一道生产工序就是烧结,由于烧结主要为固相反应,反应周期长,高温能耗高,生产产能低,且成本高;另外由于制备正极材料的原料前驱体和锂源颗粒粒径小,装钵量较高时反应产生的废气难以及时排出,底部原料反应不完全,导致烧结后产品上下分层,一致性较差,进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使其容量、循环等性能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造粒设备,该设备制备的前驱体锂源混合原料,可以以较高的装钵量进行烧结,且烧结周期短,产品一致性高。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4]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造粒设备,包括混合造粒室、搅拌装置、冷却夹套和气动排料装置,混合造粒室,设有造粒腔;所述混合造粒室的顶部安装有粘结剂添加装置、物料添加口、粉尘过滤器;搅拌装置,安装于所述造粒腔的底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多个桨叶和用于驱动所述桨叶转动的驱动装置;冷却夹套,套于所述混合造粒室外,所述冷却夹套的一侧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气动排料装置,设于所述冷却夹套的另一侧且与所述造粒腔连通。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造粒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该设备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与锂源按一定配比混合完成后进行造粒,将其制备成具有一定尺寸分布和颗粒强度的大粒径混合物料颗粒,此时由于大颗粒混合物特性,装钵量可大幅提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产物一致性得到保障,综合性能优越。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粘结剂添加装置安装于所述混合造粒室的上端面,所述粘结剂添加装置的一部分伸入所述造粒腔内,所述粘结剂添加装置喷射所述造粒腔的一半空间。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粘结剂添加装置位于所述混合造粒室的一侧和所述混合造粒室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的1/2处。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桨叶上下依次排列,多个所述桨叶为错位结构设置。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靠近所述造粒腔底面的所述桨叶与所述造粒腔的底面之间具有缝隙。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桨叶的总高度为所述造粒腔高度的1/2。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混合造粒室包括主体和可上下移动的上盖,所述主体设有所述造粒腔,所述上盖盖于所述主体上进而密封所述造粒腔。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吹扫装置,所述吹扫装置安装于所述混合造粒室的顶部,且所述吹扫装置的一部分伸入所述造粒腔内,所述吹扫装置对所述造粒腔的侧壁进行吹扫。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吹扫装置对所述造粒腔侧壁的上半部分进行吹扫。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夹套的高度为所述造粒腔高度的1/2,所述冷却夹套套于所述混合造粒室的底部。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的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造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桨叶安装于造粒腔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混合造粒室100、造粒腔110、主体120、上盖130、粘结剂添加装置200、物料添加口300、粉尘过滤器400、搅拌装置500、桨叶510、驱动装置520、冷却夹套600、冷却水进口610、冷却水出口620、气动排料装置700、吹扫装置8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和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在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安装和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造粒设备包括混合造粒室100、搅拌装置500、冷却夹套600和气动排料装置700,混合造粒室100,设有造粒腔110;混合造粒室100的顶部安装有粘结剂添加装置200、物料添加口300、粉尘过滤器400;搅拌装置500,安装于造粒腔110的底部,搅拌装置500包括多个桨叶510和用于驱动桨叶510转动的驱动装置520;冷却夹套600,套于混合造粒室100外,冷却夹套600的一侧设有冷却水进口610和冷却水出口620;气动排料装置700,设于冷却夹套600的另一侧且与造粒腔110连通。
[0024]例如,驱动装置520为立式电机,立式电机通过皮带驱动桨叶510转动;物料添加口300用于添加不同原料,物料添加口300安装有用于开闭物料添加口300的阀门;粉尘过滤器400用于及时排出造粒腔110内的密封气以及混合造粒过程中产生的水汽,并保证粉料不随气体排出而损失;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620用于接通循环冷却水系统;
[0025]工作时,开启阀门打开物料添加口300,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原料前驱体和锂源按照一定配比定量从物料添加口300加入造粒腔110,并保证填充量<50%。添加完成后关闭阀门封闭物料添加口300,准备开始混料,此时冷却水系统需保证稳定运行,冷却水从冷却水入口进入冷却夹套600,带走混合造粒室100运行产生的热量,从冷却水出口620流出回到冷水系统。混料时,立式电机可先进行低频率运转,带动桨叶510将原料预混合,预混合完成后,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造粒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造粒室,设有造粒腔;所述混合造粒室的顶部安装有粘结剂添加装置、物料添加口、粉尘过滤器;搅拌装置,安装于所述造粒腔的底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多个桨叶和用于驱动所述桨叶转动的驱动装置;冷却夹套,套于所述混合造粒室外,所述冷却夹套的一侧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气动排料装置,设于所述冷却夹套的另一侧且与所述造粒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造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添加装置安装于所述混合造粒室的上端面,所述粘结剂添加装置的一部分伸入所述造粒腔内,所述粘结剂添加装置喷射所述造粒腔的一半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造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添加装置位于所述混合造粒室的一侧和所述混合造粒室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的1/2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造粒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桨叶上下依次排列,多个所述桨叶为错位结构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凌杰阮丁山唐盛贺韩帅王雀乐李长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