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驱动电路及变频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驱动电路及变频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0003]现有的光纤驱动电路采用三极管直接驱动,不再进行信号的缓冲,会导致信号驱动能力较弱,对外界环境要求高,抗干扰能力差,无法满足通用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纤驱动电路,用以解决现有的光纤驱动电路采用三极管直接驱动,导致光纤信号驱动能力弱、对外界环境要求高、抗干扰能力差的技术问题,该光纤驱动电路包括:光纤信号接收接口、光纤信号发送接口、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缓冲器、电信号接收接口、电信号发送接口;其中,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光纤信号接收接口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缓冲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子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电信号接收接口与缓冲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子连接;光纤信号接收接口在接收到外部光纤信号的情况下,第一三极管产生电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信号接收接口(11a)、光纤信号发送接口(11b)、第一三极管(12a)、第二三极管(12b)、缓冲器(13)、电信号接收接口(14a)、电信号发送接口(14b);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12a)的集电极与所述光纤信号接收接口(11a)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12a)的基极与所述缓冲器(13)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12a)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电信号接收接口(14a)与所述缓冲器(1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子连接;所述光纤信号接收接口(11a)在接收到外部光纤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三极管(12a)产生电信号,经所述缓冲器(13)缓冲后,输入至所述电信号接收接口(14a);所述电信号发送接口(14b)与所述缓冲器(13)的第二信号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缓冲器(1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三极管(12b)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12b)的集电极与所述光纤信号发送接口(11b)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12b)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电信号发送接口(14b)输出的电信号经所述缓冲器(13)缓冲后,通过所述第二三极管(12b)输出至光纤信号发送接口(11b)。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为SN74ACT244PWLE芯片;其中,所述SN74ACT244PWLE芯片的OE1#信号管脚、OE2#信号管脚分别与VCC信号管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12a)的基极与所述SN74ACT244PWLE芯片的1A0信号管脚连接;所述电信号接收接口(14a)与所述缓冲器(13)的1Y0信号管脚连接;所述电信号发送接口(14b)与所述SN74ACT244PWLE芯片的1A1信号管脚连接;所述缓冲器(13)的1Y0信号管脚与所述第二三极管(12b)的基极与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与非门(15a)和第二与非门(15b);其中,所述第一与非门(15a)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12a)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与非门(15a)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与非门(15a)的输出端与所述SN74ACT244PWLE芯片的1A0信号管脚连接;所述第二与非门(15b)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12b)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