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驱动电路及变频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897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驱动电路及变频控制器,该光纤驱动电路包括:光纤信号接收接口、光纤信号发送接口、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缓冲器、电信号接收接口、电信号发送接口;光纤信号接收接口在接收到外部光纤信号的情况下,第一三极管产生电信号,经缓冲器缓冲后,输入至电信号接收接口;电信号发送接口与缓冲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子连接;缓冲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子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光纤信号发送接口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电信号发送接口输出的电信号经缓冲器缓冲后,通过第二三极管输出至光纤信号发送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光纤信号收发双方不存在电气连接,仅仅进行光纤信号的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数据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驱动电路及变频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驱动电路及变频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0003]现有的光纤驱动电路采用三极管直接驱动,不再进行信号的缓冲,会导致信号驱动能力较弱,对外界环境要求高,抗干扰能力差,无法满足通用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纤驱动电路,用以解决现有的光纤驱动电路采用三极管直接驱动,导致光纤信号驱动能力弱、对外界环境要求高、抗干扰能力差的技术问题,该光纤驱动电路包括:光纤信号接收接口、光纤信号发送接口、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缓冲器、电信号接收接口、电信号发送接口;其中,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光纤信号接收接口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缓冲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子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电信号接收接口与缓冲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子连接;光纤信号接收接口在接收到外部光纤信号的情况下,第一三极管产生电信号,经缓冲器缓冲后,输入至电信号接收接口;电信号发送接口与缓冲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子连接;缓冲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子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光纤信号发送接口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电信号发送接口输出的电信号经缓冲器缓冲后,通过第二三极管输出至光纤信号发送接口。
[0005]本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变频控制器,用以解决现有的光纤驱动电路采用三极管直接驱动,导致光纤信号驱动能力弱、对外界环境要求高、抗干扰能力差的技术问题,该变频控制器包括:ARM芯片和上述的光纤驱动电路。
[0006]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驱动电路及变频控制器,通过光纤信号接收接收到光纤信号后,由第一三极管产生电信号,经缓冲器缓冲后,输入至电信号接收接口;当电信号发送接口输出电信号后,经缓冲器缓冲后,通过第二三极管输出至光纤信号发送接口,能够使得光纤信号收发双方不存在电气连接,仅仅进行光纤信号的数据交换。
附图说明
[000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0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光纤驱动电路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ARM芯片信号管脚示意图;
[001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基于ARM芯片的光纤驱动电路示意图;
[001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变频控制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纤驱动电路,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光纤驱动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光纤驱动电路包括:光纤信号接收接口11a、光纤信号发送接口11b、第一三极管12a、第二三极管12b、缓冲器13、电信号接收接口14a、电信号发送接口14b;
[0014]其中,第一三极管12a的集电极与光纤信号接收接口11a连接;第一三极管12a的基极与缓冲器13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子连接;第一三极管12a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电信号接收接口14a与缓冲器1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子连接;光纤信号接收接口11a在接收到外部光纤信号的情况下,第一三极管12a产生电信号,经缓冲器13缓冲后,输入至电信号接收接口14a;
[0015]电信号发送接口14b与缓冲器13的第二信号输入端子连接;缓冲器1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子与第二三极管12b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12b的集电极与光纤信号发送接口11连接;第二三极管12b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电信号发送接口14b输出的电信号经缓冲器13缓冲后,通过第二三极管12b输出至光纤信号发送接口11b。
[0016]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纤信号接收接口11a和光纤信号发送接口11b均为塑料光纤接口。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驱动电路中,电信号接收接口14a与ARM芯片10连接,用于向ARM芯片10输入电信号;电信号发送接口14b与ARM芯片10连接,用于输出ARM芯片10的电信号。
[0018]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ARM芯片10为iMX6QD芯片;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ARM芯片信号管脚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信号接收接口14a与ARM芯片10的GPIO3信号管脚连接;电信号发送接口14b与ARM芯片10的GPIO4信号管脚连接。
[0019]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ARM芯片的光纤驱动电路,如图3所示,iMX6DQ的35信号管脚连接塑料光纤驱动电路的R1管脚,负责接收外部光纤电平信号,如果外部有光信号,该管脚电平保持为高电平;iMX6DQ的34信号管脚连接塑料光纤驱动电路的T1管脚,负责输出逻辑电平信号。如表1所示为iMX6QD芯片的部分信号管脚。
[0020]表1
[0021]序号管脚号名称含义135R1数字量输入信号234T1数字量输出信号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驱动电路中,缓冲器为SN74ACT244PWLE芯片;
[0023]其中,SN74ACT244PWLE芯片的OE1#信号管脚、OE2#信号管脚分别与VCC信号管脚连
接;第一三极管12a的基极与SN74ACT244PWLE芯片的1A0信号管脚连接;电信号接收接口14a与缓冲器13的1Y0信号管脚连接;电信号发送接口14b与SN74ACT244PWLE芯片的1A1信号管脚连接;缓冲器13的1Y0信号管脚与第二三极管12b的基极与连接。如表2所示为SN74ACT244PWLE芯片的部分信号管脚。
[0024]SN74ACT244PWLE是一个8位三态驱动/缓存器,广泛用于CMOS电路设计中,双向收发的功耗低,驱动电流高达24mA,耐压达到2kV。具有2个独立的控制使能关键。
[0025]表2
[0026]序号管脚号名称含义111OE/1#使能信号,低有效221A01组信号输入0332Y32组信号输出3441A11组信号输入1552Y22组信号输出2661A21组信号输入2772Y12组信号输出1881A31组信号输入3992Y02组信号输出01010GND电源参考地11112A02组信号输入012121Y31组信号输出313132A12组信号输入114141Y21组信号输出215152A22组信号输入216161Y11组信号输出11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信号接收接口(11a)、光纤信号发送接口(11b)、第一三极管(12a)、第二三极管(12b)、缓冲器(13)、电信号接收接口(14a)、电信号发送接口(14b);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12a)的集电极与所述光纤信号接收接口(11a)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12a)的基极与所述缓冲器(13)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12a)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电信号接收接口(14a)与所述缓冲器(1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子连接;所述光纤信号接收接口(11a)在接收到外部光纤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三极管(12a)产生电信号,经所述缓冲器(13)缓冲后,输入至所述电信号接收接口(14a);所述电信号发送接口(14b)与所述缓冲器(13)的第二信号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缓冲器(1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三极管(12b)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12b)的集电极与所述光纤信号发送接口(11b)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12b)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电信号发送接口(14b)输出的电信号经所述缓冲器(13)缓冲后,通过所述第二三极管(12b)输出至光纤信号发送接口(11b)。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为SN74ACT244PWLE芯片;其中,所述SN74ACT244PWLE芯片的OE1#信号管脚、OE2#信号管脚分别与VCC信号管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12a)的基极与所述SN74ACT244PWLE芯片的1A0信号管脚连接;所述电信号接收接口(14a)与所述缓冲器(13)的1Y0信号管脚连接;所述电信号发送接口(14b)与所述SN74ACT244PWLE芯片的1A1信号管脚连接;所述缓冲器(13)的1Y0信号管脚与所述第二三极管(12b)的基极与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与非门(15a)和第二与非门(15b);其中,所述第一与非门(15a)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12a)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与非门(15a)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与非门(15a)的输出端与所述SN74ACT244PWLE芯片的1A0信号管脚连接;所述第二与非门(15b)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12b)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