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PICC仿真教学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812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教学模型技术领域,具体为可视化PICC仿真教学模型,包括放置台,所述放置台顶壁设置有透光板,所述放置台内腔位于所述透光板下方设置有背光灯;模型,所述透光板顶部设置有所述模型,所述模型由透明的硅胶材质制成,所述模型内腔模拟人体静脉分布设置有多个筋脉模拟管。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打开背光灯后透光板对透明的硅胶材质制成模型进行照明,提高模型的亮度,在穿刺进筋脉模拟管时,可反向抽动针管的助推器,将筋脉模拟管内部的红色液体抽出,此时控制盒内部液位下降,液位传感器检测后,蜂鸣器发出警示,通过该控制盒顶部的标签查看是否插入相应的筋脉模拟管中,实现了可视化教学,液体的流动使得其更加的逼真。真。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化PICC仿真教学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教学模型
,具体为可视化PICC仿真教学模型。

技术介绍

[0002]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穿刺,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导管顶端最终停留在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作为高级血管工具自产生到现在有80多年的历史。
[0003]而现有的PICC仿真教学模型,功能较为单一,首先可视化功能较弱,对于使用者而言,是否扎入相应的静脉无法直观的了解,其次,模拟感觉较差,扎入时没有对应的液体进入针管中,因此需要研发可视化PICC仿真教学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现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视化PICC仿真教学模型,当使用者对模型进行穿刺前,打开背光灯后透光板对透明的硅胶材质制成模型进行照明,提高模型的亮度,在穿刺进筋脉模拟管时,可反向抽动针管的助推器,将筋脉模拟管内部的红色液体抽出,此时控制盒内部液位下降,液位传感器检测后,蜂鸣器发出警示,用户可通过该控制盒顶部的标签查看是否插入相应的筋脉模拟管中,即实现了可视化教学,液体的流动使得其更加的逼真。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可视化PICC仿真教学模型,其包括:
[0009]放置台,所述放置台顶壁设置有透光板,所述放置台内腔位于所述透光板下方设置有背光灯;
[0010]模型,所述透光板顶部设置有所述模型,所述模型由透明的硅胶材质制成,所述模型内腔模拟人体静脉分布设置有多个筋脉模拟管;
[0011]控制盒,每个所述筋脉模拟管的右端贯穿所述模型右侧且设置有所述控制盒,所述筋脉模拟管内腔和所述控制盒内腔连通,所述筋脉模拟管和所述控制盒内腔均填充有红色液体,所述控制盒顶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探头位于所述控制盒内腔,所述控制盒外侧壁设置有PLC、控制盒开关和蜂鸣器,所述PLC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盒开关、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蜂鸣器。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可视化PICC仿真教学模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放
置台前侧壁设置有灯管开关,所述灯管开关电性连接所述背光灯。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可视化PICC仿真教学模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筋脉模拟管左端设置有多个注液管,所述注液管顶部开口位于所述模型顶部,且所述注液管顶部开口设置有密封塞。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可视化PICC仿真教学模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每个所述控制盒前侧壁均设置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前表面设置有液位刻度。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可视化PICC仿真教学模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每个所述控制盒顶部均设置有标签。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使用者对模型进行穿刺前,打开背光灯后透光板对透明的硅胶材质制成模型进行照明,提高模型的亮度,在穿刺进筋脉模拟管时,可反向抽动针管的助推器,将筋脉模拟管内部的红色液体抽出,此时控制盒内部液位下降,液位传感器检测后,蜂鸣器发出警示,用户可通过该控制盒顶部的标签查看是否插入相应的筋脉模拟管中,即实现了可视化教学,液体的流动使得其更加的逼真。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控制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放置台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放置台100、透光板110、背光灯120、灯管开关130、模型200、筋脉模拟管210、注液管220、控制盒300、液位传感器310、PLC320、控制盒开关330、蜂鸣器340、可视窗350、液位刻度360、标签37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4]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6]图1

图3示出的是本技术可视化PICC仿真教学模型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
图,请参阅图1

图3,本实施方式的可视化PICC仿真教学模型,其包括:
[0027]放置台100,放置台100顶壁设置有透光板110,放置台100内腔位于透光板110下方设置有背光灯120,放置台100前侧壁设置有灯管开关130,灯管开关130电性连接背光灯120,方便控制背光灯120的开关;
[0028]模型200,透光板110顶部设置有模型200,模型200由透明的硅胶材质制成,模型200内腔模拟人体静脉分布设置有多个筋脉模拟管210,筋脉模拟管210左端设置有多个注液管220,注液管220顶部开口位于模型200顶部,通过注液管220顶不开口可对筋脉模拟管210内腔注入液体,且注液管220顶部开口设置有密封塞,提高筋脉模拟管210内部密封性;
[0029]控制盒300,每个筋脉模拟管210的右端贯穿模型200右侧且设置有控制盒300,筋脉模拟管210内腔和控制盒300内腔连通,筋脉模拟管210和控制盒300内腔均填充有红色液体,控制盒300顶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310,液位传感器310的探头位于控制盒300内腔,控制盒300外侧壁设置有PLC320、控制盒开关330和蜂鸣器340,PLC320电性连接控制盒开关330、液位传感器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视化PICC仿真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台(100),所述放置台(100)顶壁设置有透光板(110),所述放置台(100)内腔位于所述透光板(110)下方设置有背光灯(120);模型(200),所述透光板(110)顶部设置有所述模型(200),所述模型(200)由透明的硅胶材质制成,所述模型(200)内腔模拟人体静脉分布设置有多个筋脉模拟管(210);控制盒(300),每个所述筋脉模拟管(210)的右端贯穿所述模型(200)右侧且设置有所述控制盒(300),所述筋脉模拟管(210)内腔和所述控制盒(300)内腔连通,所述筋脉模拟管(210)和所述控制盒(300)内腔均填充有红色液体,所述控制盒(300)顶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310),所述液位传感器(310)的探头位于所述控制盒(300)内腔,所述控制盒(300)外侧壁设置有PLC(320)、控制盒开关(330)和蜂鸣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兰李雪红张艳钟远科詹雨薇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