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头部运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808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头部运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支座、主架体、第二电机和U型框,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支座的底部,主架体的下端通过第一轴承机构与支座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贯穿于支座之后与第一轴承机构连接,第二电机沿水平方向安装在主架体的顶部,U型框与主架体可转动连接,第二电机用于驱动U型框相对于主架体旋转,第一电机用于驱动主架体相对于支座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机器人的头部具备旋转功能和俯仰功能,使机器人头部的工作范围更广。部的工作范围更广。部的工作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头部运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机构,特别是一种机器人头部运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者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器人也变得原来越智能。
[0003]随着机器人的拟人化程度的提高,机器人的运动关节也越来越多,其中机器人头部运动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头部大多使用电机驱动,使用齿轮传动,机器人头部仅能实现简单的旋转动作,看上去比较呆板,为了使机器人看起来更像人类还需要使其头部具备俯仰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人头部运动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使机器人的头部具备旋转功能和俯仰功能,使机器人头部的工作范围更广。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头部运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支座、主架体、第二电机和U型框,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支座的底部,所述主架体的下端通过第一轴承机构与所述支座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贯穿于所述支座之后与所述第一轴承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沿水平方向安装在所述主架体的顶部,所述U型框与所述主架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U型框相对于所述主架体旋转,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架体相对于所述支座旋转。
[0006]前述的机器人头部运动机构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机构包括过渡环、第一轴承和第一连接法兰盘,所述过渡环固设在所述支座的顶部,所述第一轴承设于所述过渡环的顶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过渡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盘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盘上形成有第一电机连接轴,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轴插接连接。
[0007]前述的机器人头部运动机构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外圈的顶部形成有一个旋转限位销,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盘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旋转限位销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盘的旋转角度。
[0008]前述的机器人头部运动机构中,优选地,所述主架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底板和连接板,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盘上。
[0009]前述的机器人头部运动机构中,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机固设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二电机轴套贯穿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第二连接法兰盘上
形成有第二电机连接轴,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轴插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盘与所述U型框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
[0010]前述的机器人头部运动机构中,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阻尼器,所述U型框的另一个侧边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法兰盘,所述第三连接法兰盘上形成有法兰连接轴,所述法兰连接轴与所述阻尼器上的阻尼器内孔插接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第一电机、支座、主架体、第二电机和U型框,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支座的底部,主架体的下端通过第一轴承机构与支座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贯穿于支座之后与第一轴承机构连接,第二电机沿水平方向安装在主架体的顶部,U型框与主架体可转动连接,第二电机用于驱动U型框相对于主架体旋转,第一电机用于驱动主架体相对于支座旋转。本技术通过第一轴承机构的设置,使主架体能够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相对于支座旋转,实现机器人头部的旋转功能;通过第二电机和U型框的设置,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使U型框相对于主架体能够产生旋转,实现机器人头部的俯仰功能,有效提高了机器人头部的工作范围。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技术左视角整体结构轴视图;
[0013]图2:本技术右视角整体结构轴视图;
[0014]图3:第一电机的轴视图;
[0015]图4:支座的轴视图;
[0016]图5:过渡环的轴视图;
[0017]图6:第一轴承的轴视图;
[0018]图7:第一连接法兰盘的轴视图;
[0019]图8:底板的轴视图;
[0020]图9:第一侧板的轴视图;
[0021]图10:连接板的轴视图;
[0022]图11:U型框的轴视图;
[0023]图12:第二连接法兰盘的轴视图;
[0024]图13:第二轴承的轴视图;
[0025]图14:第二电机的轴视图;
[0026]图15:第三连接法兰盘的轴视图;
[0027]图16:阻尼器的轴视图;
[0028]图17: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0029]图18:图17的A

A剖视图;
[0030]图19:图17的B

B剖视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0第一电机、101第一电机输出轴、102第一电机安装孔;
[0033]200支座、201第一轴承过孔、202第一电机连接孔、204轴承安装孔;
[0034]300过渡环、301连接孔;
[0035]400第一轴承、401第一轴承外圈安装孔、402第一轴承内圈固定孔、403旋转限位
销、404第一轴承内孔、405第一轴承内圈;
[0036]500第一连接法兰盘、501第一电机轴连接孔、502限位槽、503轴承连接孔、504底板安装孔、505凸台;
[0037]600底板、601法兰盘连接孔、602第一侧板安装孔;
[0038]700第一侧板、701第一侧板轴承过孔、702第二电机连接孔、703第二轴承安装孔、704连接板安装孔、705底板连接孔、710第二侧板;
[0039]800连接板、801第二侧板安装孔;
[0040]900U型框、901第三连接法兰盘连接孔、902第二连接法兰盘连接孔;
[0041]110第二连接法兰盘、111第二连接法兰盘安装孔、112第二电机连接孔、113承接柱;
[0042]120第二轴承、121第二轴承安装孔、122第二轴承内孔、123俯仰限位销;
[0043]130第二电机、131第二电机安装孔、132第二电机轴套、133第二电机输出轴;
[0044]140第三连接法兰盘、141第三连接法兰盘安装孔、142连接轴
[0045]150阻尼器、151阻尼器安装孔、152阻尼器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头部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100)、支座(200)、主架体、第二电机(130)和U型框(900),所述第一电机(100)固定安装在所述支座(200)的底部,所述主架体的下端通过第一轴承机构与所述支座(200)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101)贯穿于所述支座(200)之后与所述第一轴承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30)沿水平方向安装在所述主架体的顶部,所述U型框(900)与所述主架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30)用于驱动所述U型框(900)相对于所述主架体旋转,所述第一电机(100)用于驱动所述主架体相对于所述支座(200)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头部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机构包括过渡环(300)、第一轴承(400)和第一连接法兰盘(500),所述过渡环(300)固设在所述支座(200)的顶部,所述第一轴承(400)设于所述过渡环(300)的顶部,所述第一轴承(400)的外圈与所述过渡环(3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盘(500)与所述第一轴承(400)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盘(500)上形成有第一电机连接轴,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101)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轴插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头部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400)外圈的顶部形成有一个旋转限位销(403),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盘(500)上形成有限位槽(502),所述限位槽(502)与所述旋转限位销(403)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盘(500)的旋转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明常耕林臧超张明星张辉辉周华强毛亚岐
申请(专利权)人:国汽朴津智能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