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督脉电针时躯体固定的简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746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实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督脉电针时躯体固定的简易装置,涉及生物技术领域,装置有效固定了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模型的上肢和头颈部,减少了头部运动造成的实验人员咬伤,同时减少了因上肢运动而造成扎针或针刺过程中逃跑或操作失败,具体方案为:包括固定装置和限位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前肢固定组件和头部固定组件;限位装置包括前肢限位组件和躯体限位组件。减少了因上肢运动而造成扎针或针刺过程中逃跑或操作失败,有效增加了操作成功率和缩短了实验时间。功率和缩短了实验时间。功率和缩短了实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督脉电针时躯体固定的简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实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督脉电针时躯体固定的简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被誉为精密的生物研究工具,被广泛用于神经科学、内分泌、药物、老年病学、肿瘤、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中医药等方面的研究。在神经科学领域,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被广泛用于脊髓损伤、脑外伤和脑缺血等研究。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作为一种价格便宜、容易饲养的动物,作为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有许多其他动物无法取代的优点,如重复性好,临床相关性好,与人类高度同源性,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死亡率低等。
[0003]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神经外科、骨科或康复科常见的疾病,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致残致死性疾病。SCI一旦发生,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据报道,其年发生率高达(10.4~83)/100万。由于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开展SCI修复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
[0004]针刺作为祖国医学宝藏,在临床已作为治疗或康复手段用于SCI。研究表明,针刺能对抗炎症反应,进而保护细胞受损,针刺还能够促进损伤脊髓神经结构重塑,最终导致部分功能重建。然而,与针刺作用相关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却相当滞后,急待加强。因此,还需要大量的基础实验去进一步探索和阐明针刺在SCI治疗或康复中的作用机制。
[0005]鼠作为最常见的实验动物之一,被广泛用于脊髓损伤模型制作,针刺作为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传统中医方法,但在对脊髓损伤大鼠进行针刺时,如何对脊髓损伤大鼠进行有效固定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大鼠一旦因疼痛进行挣扎,针刺就无法进行,且实验人员还有被咬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实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督脉电针时躯体固定的简易装置,装置有效固定了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模型的上肢和头颈部,减少了头部运动造成的实验人员咬伤,同时减少了因上肢运动而造成扎针或针刺过程中逃跑或操作失败,有效增加了操作成功率和缩短了实验时间。同时,使脊髓损伤大鼠保持固定体位接受针刺治疗、避免实验人员遭受攻击且不会对脊髓损伤大鼠造成二次伤害,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验作用和意义。
[00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实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督脉电针时躯体固定的简易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限位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前肢固定组件和头部固定组件;限位装置包括前肢限位组件和躯体限位组件。
[0009]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固定装置,将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前肢和头部进行固定,避免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在实验过程中试图逃跑和攻击伤人,然后通过限位装置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前肢和躯体进行辅助限位,使得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能够达到固定效果,且能够避免因固定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造成伤害。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前肢固定组件包括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前肢活动连接的固定绳,固定绳另一端固定。
[0011]在上述优选方案中,首先将固定绳一端固定,然后另外一端系在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前肢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前肢进行固定;固定绳在固定过程中,不能够系得太紧,系的太紧,会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前肢造成失血伤害,造成损伤,因此在固定绳固定前肢的同时,再通过限位装置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进行辅助限位。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固定绳包括分别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前肢固定的两根固定绳。
[0013]在上述优选方案中,两根固定绳分别固定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两个前肢,相比于一根固定绳,具有稳定性更高的优点。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头部固定组件包括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点的弹力绳,弹力绳通过套设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颈部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头部固定。
[0015]在上述优选方案中,首先弹力绳两段分别固定在两个点上,然后从中部拉起弹力绳,跨越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头部到达颈部位置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头部进行固定。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嵌设有若干螺钉,固定绳一端与螺钉连接,弹力绳两端分别与不同的螺钉连接。
[0017]在上述优选方案中,固定板放置在下方,然后将待实验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放置在固定板上,然后固定绳与螺钉连接,然后另外一端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前肢连接固定;再使用弹力绳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头部进行固定。
[00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限位装置包括软布,软布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两个通孔供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前肢通过对前肢进行限位,固定绳从底部向上套设并使得软布无限贴近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颈部。
[0019]在上述优选方案中,使用软布在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固定前,使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前肢穿过软布的通孔,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进行限位,再使用固定装置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进行固定。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在前肢被通孔限位的情况下,更易保持静止。
[00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软布上开设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分别供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四肢通过对四肢进行限位。
[0021]在上述优选方案中,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在督脉电针时,后肢是瘫痪状态,但是使用电针时,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后肢会存在发生痉挛的情况,对后肢进行限位,能够避免痉挛影响实验,提高实验的操作成功率和缩短实验时间。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适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需进行背部针刺或其他背部治疗及康复训练时使用,该装置有效固定了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模型的上肢和头颈部,减少了头部运动造成的实验人员咬伤,同时减少了因上肢运动而造成扎针或针刺过程中逃跑或操作失败,有效增加了操作成功率和缩短了实验时间。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软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
[0027]1、1号螺钉;2、2号螺钉;3、3号螺钉;4、4号螺钉;5、弹力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0029]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的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是结合附图以便于进一步说明,使得本申请更加方便理解,并不对本申请做出限定,在不同的场景中,上下、左右、里外均是相对而言。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实用于脊髓损伤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实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督脉电针时躯体固定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和限位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前肢固定组件和头部固定组件;限位装置包括前肢限位组件和躯体限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督脉电针时躯体固定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肢固定组件包括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前肢活动连接的固定绳,固定绳另一端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督脉电针时躯体固定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绳包括分别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前肢固定的两根固定绳。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实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督脉电针时躯体固定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固定组件包括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点的弹力绳,弹力绳通过套设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松邹宇王廷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