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尿道狭窄扩张球囊导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99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视尿道狭窄扩张球囊导管组件,包括:导管的前端一侧开设有加压冲水孔,导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一端与加压冲水孔连通;第一可视尿道镜,固设于导管的后端;第二可视尿道镜,固设于导管,且位于第一可视尿道镜的前方;球囊,套设于导管,位于第一可视尿道镜与第二可视尿道镜之间,还与第一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显示器,固设于导管的前端,与第一可视尿道镜通过第一导线连接,还与第二可视尿道镜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第一可视尿道镜用于观察尿道的狭窄部位,第二可视尿道镜用于观察球囊是否移至尿道的狭窄部位,方便工作人员调节导管在尿道的伸入程度,更好地达到尿道扩张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尿道狭窄扩张球囊导管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尿道扩张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视尿道狭窄扩张球囊导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尿道扩张术,别名尿道狭窄扩张术。一种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手术疗法。尿道扩张术是预防和治疗各种类型尿道狭窄(包括炎症性、外伤性及医源性等)重要方法,通过探杆的扩张,达到尿道通畅的目的。尿道扩张术操作简单方便,而被广泛应用于探查尿道有无狭窄并确定狭窄程度和部位。此外,它也是防治膀胱颈挛缩的有效方法。其中,尿道扩张术对狭窄段较短(<1cm)的单纯性尿道狭窄疗效尤为显著。但使用金属扩张器行尿道扩张不是在直视下进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损伤尿道黏膜,造成严重的二次损伤如大出血、尿道穿孔外渗、直肠损伤和假道形成。
[0003]尿道扩张术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尿道扩张器。现有的尿道扩张器,在金属镜鞘上设有球囊,将金属镜鞘伸入尿道,再使球囊膨胀,从而达到尿道扩张的目的。实际中要将球囊移至尿道狭窄部位,才能更好进行扩张操作,现有的尿道扩张器无法清楚地确定球囊是否移至尿道狭窄部位,有时球囊在与尿道狭窄部位相邻的位置进行膨胀,这样就不能作用于尿道狭窄部位,无法达到尿道扩张的目的,效率低下。
[0004]尿道扩张术还可采用往尿道注射药物的方式,药物到达后治疗尿道狭窄的部位,防止尿道狭窄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尿道狭窄扩张球囊导管组件,能有效地确定球囊是否位于尿道狭窄部位。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视尿道狭窄扩张球囊导管组件,包括:
[0007]导管,所述导管的前端一侧开设有加压冲水孔,所述导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加压冲水孔连通;
[0008]第一可视尿道镜,固设于所述导管的后端;
[0009]第二可视尿道镜,固设于所述导管,且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尿道镜的前方;
[0010]球囊,套设于所述导管,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尿道镜与所述第二可视尿道镜之间,还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连通;
[0011]显示器,固设于所述导管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可视尿道镜通过第一导线连接,还与所述第二可视尿道镜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均位于所述导管的内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管沿着自身长度方向设有刻度线。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管的前端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导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球囊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器具有画面切换按钮,用于切换显示所述第一可视尿道镜与
所述第二可视尿道镜的图像。
[0015]进一步地,所述球囊是由硅胶制成的球囊。
[0016]进一步地,所述导管的前端还开设有药物入口,所述导管的后端开设有药物出口,所述导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药物入口连通,所述第三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药物出口连通。
[0017]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第一可视尿道镜用于观察尿道的狭窄部位,第二可视尿道镜用于观察球囊是否移至尿道的狭窄部位,方便工作人员调节导管在尿道的伸入程度,更好地达到尿道扩张的目的。2、当导管伸入尿道后,通过观察导管上的刻度线与数字,更好地确定导管在尿道的伸入程度。3、出水孔与加压冲水孔配合,使球囊在膨胀与收缩中切换,稳定地对尿道狭窄部件进行扩张。4、通过画面切换按钮,方便工作人员在显示器上切换图像。5、方便将药物注入尿道的狭窄部位。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可视尿道狭窄扩张球囊导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的位置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中软管与注射器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导管1;加压冲水孔11;第一通道12;出水孔13;第二通道14;药物入口15;药物出口16;第三通道17;第一可视尿道镜2;第二可视尿道镜3;球囊4;显示器5;画面切换按钮51;刻度线6;软管7;尖头71;注射器8。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可视尿道狭窄扩张球囊导管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清楚地确定球囊是否移至尿道狭窄部位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球囊精确定位与扩张的技术效果。
[002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将导管伸入患者的尿道中,通过显示器观察第一可视尿道镜的拍摄图像,看到尿道狭窄部位时;继续伸入,使球囊移至尿道狭窄部位,再通过显示器观察第二可视尿道镜的拍摄图像,此时就能看到球囊是否精确到达道狭窄部位,如如果球囊差一点到达尿道狭窄部位,就微调导管继续伸入尿道;如果球囊超过了尿道狭窄部位,就微调导管后退;当观察到球囊到达道狭窄部位后,堵住出水口,往加压冲水孔注水,使球囊膨胀,从而扩张尿道,消除尿道狭窄部位。
[0025]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6]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的可视尿道狭窄扩张球囊导管组件的优选实施例。
[0027]本技术包括:导管1,所述导管1的前端一侧开设有加压冲水孔11,所述导管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道12,所述第一通道12的一端与所述加压冲水孔11连通;导管1是采用医用的镜鞘。第一可视尿道镜2,固设于所述导管1的后端;第二可视尿道镜3,固设于所述导管1,且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尿道镜2的前方;球囊4,套设于所述导管1,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尿道镜2与所述第二可视尿道镜3之间,还与所述第一通道12的另一端连通;显示器5,固设于
所述导管1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可视尿道镜2通过第一导线连接,还与所述第二可视尿道镜3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均位于所述导管1的内部;显示器5用于显示第一可视尿道镜2与第二可视尿道镜3拍摄的图像。
[0028]将本技术中的导管1伸入尿道的过程中,第一可视尿道镜2用于观察尿道狭窄部位,第二可视尿道镜3用于观察球囊4是否移至尿道的狭窄部位,如果球囊4与尿道狭窄部位存在位置偏差,就微调导管1,使球囊4精确到达道狭窄部位,然后堵住出水孔,往加压冲水孔11注水,使球囊4膨胀,从而扩张尿道,消除尿道狭窄部位。其中加压冲水注孔与现有的充水的压力充盈器连接,当需要球囊4膨胀时,启动压力充盈器对加压冲水孔11进行注水,水由第一通道12进入球囊4;所述球囊4是由硅胶制成的球囊。
[0029]所述导管1沿着自身长度方向设有刻度线6,在刻度线6上标有数字;当导管1伸入尿道后,通过观察导管1上的刻度线6与数字,更好地确定导管1在尿道的伸入程度,方便工作人员微调导管1。
[0030]所述导管1的前端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孔13,所述导管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道14,所述第二通道1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尿道狭窄扩张球囊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前端一侧开设有加压冲水孔,所述导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加压冲水孔连通;第一可视尿道镜,固设于所述导管的后端;第二可视尿道镜,固设于所述导管,且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尿道镜的前方;球囊,套设于所述导管,位于所述第一可视尿道镜与所述第二可视尿道镜之间,还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显示器,固设于所述导管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可视尿道镜通过第一导线连接,还与所述第二可视尿道镜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均位于所述导管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尿道狭窄扩张球囊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沿着自身长度方向设有刻度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尿道狭窄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宁陈烨辉陈佳茵柯志滨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