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版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87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凹版印刷机,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方相对的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所提供的一种凹版印刷机,将需要印刷的印刷物穿入印刷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打开第一电机驱动转动轴带动印刷滚筒转动在压印滚筒的配合下进行印刷,输墨辊在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输墨辊转动对压印滚筒进行补墨,转动轴在转动时其外侧的第一凸轮转动到与两个第二转动杆上的第一推板相接触时,第一凸轮能够向下推动输墨辊伸入储墨箱内进行补墨,第一凸轮与第二转动杆分离时输墨辊能够通过第一弹簧向上复位与印刷滚筒相接触转动进行补墨,这样能够实现间歇输墨,第二电机驱动搅拌叶片转动能够将储墨箱墨液均匀搅拌。储墨箱墨液均匀搅拌。储墨箱墨液均匀搅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凹版印刷机


[0001]本技术涉及凹版印刷
,具体为一种凹版印刷机。

技术介绍

[0002]凹版印刷机是使用凹版进行印刷的机器。印版的图文部分凹下,而空白部分与印版滚筒的外圆在同一平面上,凹版印刷机的主要特点是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凹下,空白部分凸起,与凸版印刷机的版面结构恰好相反。机器在印单色时,先把印版浸在油墨槽中滚动,整个印版表面遂涂满油墨层。但是现在市面上一般的凹版印刷机并不方便人们对其进行调节,从而导致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比较繁琐,不是很便捷,大大的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费时费力,所以现有的凹版印刷机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为此,CN 212242551 U的专利中提出一种凹版印刷机,包括支座,支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腿,支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支座的顶部开设有匹配槽,匹配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耐磨垫,支座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护垫,防护垫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匹配块,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板,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墨池,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壳,防护壳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印刷滚筒,转轴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轴承本体,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输墨辊,竖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压印滚筒,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风机本体,顶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加热丝。上述凹版印刷机通过支座、匹配槽、耐磨垫、固定槽、防护垫、电动推杆、固定板和匹配块的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该凹版印刷机便于调节的目的,从而解决了一般凹版印刷机不便于调节的问题,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比较便捷,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省时省力,同时也更加的省心,进一步的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通过设置的竖板、顶板、风机本体和加热丝,能够使该凹版印刷机在印刷完成后,可以更快速的进行烘干处理,进一步的提高了该凹版印刷机的印刷质量,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的安心,进一步的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通过设置的防护壳和防尘网,能够使该防尘网有效的阻止灰尘进入电机中,从而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该凹版印刷机的使用成本,进一步的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便利。但是,该凹版印刷机在使用时,不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加热丝与印刷物之间的距离,从而易导致加热距离远烘干速度慢,加热距离近导致印刷物加热温度过高造成损坏,同时无法间歇的使输墨辊对压印滚筒补充墨,过量补从墨会影响应刷效果,且墨池内的墨易沉淀从而影印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凹版印刷机,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方相对的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立板,立板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滑槽,每个第一滑槽内均滑动配合连接第一滑块,在每个所述第一滑槽内均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上下往复滑动的动力装置,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横板,横板的上侧对称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支撑板,左侧所述支撑板的外侧中心处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主轴水平贯穿左侧的支撑板并固定连接转动轴,转动轴的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水平贯穿右侧支撑板并伸出至右侧支撑板的外侧,右侧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L形支撑板,所述转动轴的伸出端与所述L形支撑板朝向支撑板的一侧转动配合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外侧设有印刷滚筒,印刷滚筒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水平设置的压印滚筒,压印滚筒设置在印刷滚筒的上方并靠近印刷滚筒设置,所述压印滚筒相对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杆与两个支撑板相对的两侧转动配合,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两侧下方对称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滑槽,两个第二滑槽内均滑动配合连接第二滑块,在每个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内底部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相对的两侧均转动配合连接水平设置的第二转动杆,两个第二转动杆相对的两端共同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输墨辊,输墨辊设置在印刷滚筒的下方并与印刷滚筒接触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对称套接竖直设置的第一凸轮,所述印刷滚筒设置在两个第一凸轮之间,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侧均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第一推板,第一推板与第一凸轮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横板的上侧中心处设有水平设置的储墨箱,储墨箱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所述储墨箱的上侧为敞口并与输墨辊相对设置,所述横板的上侧中心处设有竖直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主轴竖直向上贯穿储墨箱并伸入储墨箱内,在第二电机主轴伸入端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靠近储墨箱内底部设置;
[0006]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均设有竖直设置的滑孔,每个滑孔内均滑动配合连接滑杆,两个滑杆的上端均竖直向上伸出至支撑板的外侧并共同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顶板,顶板的下侧设有水平设置的制热箱,制热箱与压印滚筒相对设置,在所述制热箱的下侧均匀设有热风孔,每个热风孔均与所述制热箱相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制热箱内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均匀设有圆孔,所述安装板的下侧均匀设有加热管,所述制热箱的上侧中心处设有导管,导管的上端竖直向上贯穿顶板并伸出至顶板的外侧。
[0008]优选地,所述加热管为圆管式电加热管,电加热管通过管卡均匀的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下侧。
[0009]优选地,右侧所述立板的外侧上方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缸体,缸体内滑动配合连接水平设置的活塞板,活塞板的下侧中心处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活塞杆,活塞杆的下端竖直向下贯穿缸体并伸出至缸体的外侧,在所述活塞杆伸出端的末端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第二推板,在所述活塞杆的外侧套接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推板与缸体之间,在所述转动轴伸出端的外侧套接竖直设置的第二凸轮,第二凸轮与第二推板相对设置并相接触,在所述缸体的上方远离立板的一侧设有出风管,出风管与缸体相连通,在所述出风管与导管之间通过软管相连通,在所述缸体远离立板的一侧下方设有排气阀,排气阀与缸体相连通。
[0010]优选地,两个所述立板远离压印滚筒的一侧上方均设有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分别
与其对应的滑孔相连通,在每个所述螺纹孔内均螺纹配合连接用于将滑杆锁紧的锁紧螺栓。
[0011]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螺杆,螺杆能在所述第一滑块内转动,螺杆的上端竖直向上贯穿立板并伸出至立板的外侧,在螺杆的伸出端设有用于驱动螺杆转动的第三电机,所述螺杆的下端与第一滑槽下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从所述螺纹孔内穿过且与螺纹孔螺纹配合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三电机驱动螺杆能够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从而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横板的高度,将需要印刷的印刷物穿入印刷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同时打开第一电机驱动转动轴带动印刷滚筒转动在压印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版印刷机,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上方相对的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立板(2),立板(2)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滑槽(21),每个第一滑槽(21)内均滑动配合连接第一滑块(22),在每个所述第一滑槽(21)内均设有用于驱动第一滑块(22)在第一滑槽(21)内上下往复滑动的动力装置,所述两个第一滑块(22)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横板(3),横板(3)的上侧对称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支撑板(4),左侧所述支撑板(4)的外侧中心处设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主轴水平贯穿左侧的支撑板(4)并固定连接转动轴(51),转动轴(51)的远离第一电机(5)的一端水平贯穿右侧支撑板(4)并伸出至右侧支撑板(4)的外侧,右侧所述支撑板(4)的外侧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L形支撑板(19),所述转动轴(51)的伸出端与所述L形支撑板(19)朝向支撑板(4)的一侧转动配合连接,在所述转动轴(51)的外侧设有印刷滚筒(52),印刷滚筒(52)设置在两个支撑板(4)之间,两个所述支撑板(4)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水平设置的压印滚筒(61),压印滚筒(61)设置在印刷滚筒(52)的上方并靠近印刷滚筒(52)设置,所述压印滚筒(61)相对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杆(6)与两个支撑板(4)相对的两侧转动配合,两个所述支撑板(4)相对的两侧下方对称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滑槽(41),两个第二滑槽(41)内均滑动配合连接第二滑块(42),在每个所述第二滑块(42)与第二滑槽(41)内底部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43),所述两个第二滑块(42)相对的两侧均转动配合连接水平设置的第二转动杆(7),两个第二转动杆(7)相对的两端共同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输墨辊(71),输墨辊(71)设置在印刷滚筒(52)的下方并与印刷滚筒(52)接触设置,在所述转动轴(51)的外侧对称套接竖直设置的第一凸轮(53),所述印刷滚筒(52)设置在两个第一凸轮(53)之间,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7)的外侧均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第一推板(72),第一推板(72)与第一凸轮(53)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横板(3)的上侧中心处设有水平设置的储墨箱(8),储墨箱(8)设置在两个支撑板(4)之间,所述储墨箱(8)的上侧为敞口并与输墨辊(71)相对设置,所述横板(3)的上侧中心处设有竖直设置的安装槽(31),安装槽(31)内设有第二电机(32),第二电机(32)的主轴竖直向上贯穿储墨箱(8)并伸入储墨箱(8)内,在第二电机(32)主轴伸入端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搅拌叶片(33),搅拌叶片(33)靠近储墨箱(8)内底部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板(4)的上侧均设有竖直设置的滑孔(44),每个滑孔(44)内均滑动配合连接滑杆(45),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胜李璐青任广凤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