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集堆下料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662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甘蔗集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甘蔗集堆下料装置及其方法,包括集料机构、集堆机构、下料机构,其中,所述集堆机构包括连接通道和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通道内的分隔结构,所述集料机构、下料机构均与连接通道相连通;所述连接通道与下料机构的连通处设有弹性防卡顿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满足有效集堆需求,提高运输效率,便于后续整理打捆,进而提高甘蔗机械化收获效率。提高甘蔗机械化收获效率。提高甘蔗机械化收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甘蔗集堆下料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甘蔗集堆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甘蔗集堆下料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甘蔗收获存在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而在甘蔗的机械化收获中,整杆式收获较为符合我国甘蔗收获条件。甘蔗集堆又是整杆式甘蔗收割机的重要一环,目前整杆式甘蔗收获机集堆装置多采用带有挡板的侧倾集堆机构,该类甘蔗收集装置收集的甘蔗较为凌乱,层层堆叠的甘蔗内部纵横交叉,且撞击挡板的噪音较大。而另一种甘蔗机械化收获为后置悬挂式圆筒收集装置,但该类甘蔗收集装置收集不彻底,容易出现甘蔗从圆筒里滑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的不足,提供一种甘蔗集堆下料装置及其方法,能够满足有效集堆需求,提高运输效率,便于后续整理打捆,进而提高甘蔗机械化收获效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一种甘蔗集堆下料装置,包括集料机构、集堆机构、下料机构,其中,所述集堆机构包括连接通道和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通道内的分隔结构,所述集料机构、下料机构均与连接通道相连通;所述连接通道与下料机构的连通处设有弹性防卡顿机构。
[0006]优选地,所述连接通道的一侧为弧形结构,另一侧与弹性防卡顿机构相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分隔结构包括若干叶片,所述叶片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连接通道内,所述转轴上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叶片在转动的过程中,位于所述弧形结构处的叶片与弧形结构之间的间隙小于甘蔗的直径。r/>[0008]优选地,所述集料机构包括与所述连接通道上方连接的第一集料挡板组件、第二集料挡板组件,所述第二集料挡板组件的下端伸入所述连接通道;所述第一集料挡板组件与第二集料挡板组件之间构成漏斗状集料空间;所述弹性防卡顿机构位于所述第二集料挡板组件的下方。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料挡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段、第一倾斜段、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二倾斜段与连接通道连接;所述第二集料挡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竖直段、第三倾斜段、第四倾斜段;所述第四倾斜段上还连接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伸入所述连接通道、且与连接通道连接。
[0010]优选地,甘蔗集堆下料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集料机构、集堆机构、下料机构由上至下依次搭载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弹性防卡顿机构也搭载于所述机架上。
[0011]优选地,所述弹性防卡顿机构包括缓冲板、弹性件、连接件,所述缓冲板与机架铰接;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缓冲板、连接件铰接,所述连接件与机架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弹性防卡顿机构还包括与机架连接的缓冲滑道,所述缓冲滑道位于
所述缓冲板的下方。
[0013]优选地,所述下料机构包括集堆箱、集堆挡板、复位组件,所述集堆箱与连接通道相连通,且所述集堆箱上设有开口结构,所述集堆挡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开口结构处,所述集堆挡板的另一端通过复位组件与机架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应用于甘蔗集堆下料装置的集堆下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S1.将甘蔗放入至所述集料机构中,甘蔗沿所述集料机构下落至所述连接通道内;
[0016]S2.在步骤S1之后,所述分隔结构转动,使位于所述连接通道内的甘蔗发生移动,所述弹性防卡顿机构受到甘蔗的挤压实现弹性防卡顿;
[0017]S3.在步骤S2之后,所述分隔结构转动至一定角度后停止,部分甘蔗从所述连接通道被运送至所述下料机构,再通过所述下料机构对甘蔗进行下料;若此时已完成所有甘蔗的集堆下料后,则结束,否则执行步骤S4;
[0018]S4.若所述连接通道内仍有剩余甘蔗,则返回步骤S2,否则返回步骤S1。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甘蔗集堆下料装置及其方法,集料机构用于收集从收割机抛出的甘蔗;集堆机构用于对甘蔗进行有效分堆,甘蔗在连接通道内受到分隔结构的作用而分堆隔开;弹性防卡顿机构则能够避免由于甘蔗与连接通道内壁刚性碰撞而造成的卡顿现象的发生,还能够减少对甘蔗的磨损;下料机构能够用于对甘蔗进行集堆下料,便于后续打捆处理,提高甘蔗机械化收获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甘蔗集堆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甘蔗集堆下料装置背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甘蔗集堆下料装置前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甘蔗集堆下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甘蔗集堆下料方法的流程图。
[0026]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0027]1‑
集料机构,11

第一集料挡板组件,111

第一竖直段,112

第一倾斜段,113

第二倾斜段,12

第二集料挡板组件,121

第二竖直段,122

第三倾斜段,123

第四倾斜段,124

延伸段,13

第一连接板,2

集堆机构,21

连接通道,211

弧形板,212

第二连接板,22

分隔结构,23

转轴,24

轴承座,25

驱动组件,3

下料机构,31

集堆箱,32

集堆挡板,33

复位组件,331

可复位伸缩组件,332

连接块,4

弹性防卡顿机构,41

缓冲板,42

弹性件,43

连接件,44

缓冲滑道,5

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
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甘蔗集堆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料机构(1)、集堆机构(2)、下料机构(3),其中,所述集堆机构(2)包括连接通道(21)和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通道(21)内的分隔结构(22),所述集料机构(1)、下料机构(3)均与连接通道(21)相连通;所述连接通道(21)与下料机构(3)的连通处设有弹性防卡顿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集堆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21)的一侧为弧形结构,另一侧与弹性防卡顿机构(4)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甘蔗集堆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22)包括若干叶片,所述叶片通过转轴(23)连接于所述连接通道(21)内,所述转轴(23)上连接有驱动组件(25);所述叶片在转动的过程中,位于所述弧形结构处的叶片与弧形结构之间的间隙小于甘蔗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集堆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机构(1)包括与所述连接通道(21)上方连接的第一集料挡板组件(11)、第二集料挡板组件(12),所述第二集料挡板组件(12)的下端伸入所述连接通道(21);所述第一集料挡板组件(11)与第二集料挡板组件(12)之间构成漏斗状集料空间;所述弹性防卡顿机构(4)位于所述第二集料挡板组件(12)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甘蔗集堆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料挡板组件(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段(111)、第一倾斜段(112)、第二倾斜段(113),所述第二倾斜段(113)与连接通道(21)连接;所述第二集料挡板组件(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竖直段(121)、第三倾斜段(122)、第四倾斜段(123);所述第四倾斜段(123)上还连接有延伸段(124),所述延伸段(124)伸入所述连接通道(21)、且与连接通道(2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甘蔗集堆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凤英夏腾飞刘庆庭邹小平武涛许俊跃林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