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对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657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0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对中装置,其包括对称撑开机构(200)。所述对称撑开机构(200)包括:在对应于车辆左右方向的横向(X)上间隔设置的两个承载台(210);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承载台(210)之间的推动件。所述两个承载台(210)分别用于承载所述车辆的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所述两个承载台(210)能够在所述横向(X)上一起往复运动。所述推动件能够在所述横向(X)上往复运动,所述推动件能够推动所述承载台(210)或所述承载台(210)上的车轮,从而对所述车辆进行对中。在对中过程中,所述承载台(210)与所述车轮相对固定。车轮相对固定。车轮相对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对中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智能检测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智能检测中,车辆对中装置起到了使车辆纵向中心线与检测线行车中心线重合的作用,从而能对车辆的雷达、摄像头等系统进行标定。
[0003]现有的车辆对中装置主要由前、后轮横向两边对称撑开结构,以及车轮处滚筒总成组成。车辆对中装置在动作时,气缸驱动连杆推动两侧推杆顶到车轮内侧,使车轮在滚筒总成上横向移动,以实现车辆纵向中心线与检测线行车中心线重合。
[0004]上述装置存在如下不足:其一,连杆推动两侧推杆对称撑开的结构在安装后无法调整,设备使用时间长了无法校准误差;其二,车轮在滚筒总成上横向移动容易磨损车轮,且车轮在滚筒总成上横向移动的精度误差较大,车轮横向移动量受滚筒直径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对中装置。
[0006]提供一种车辆对中装置,包括对称撑开机构,其中,
[0007]所述对称撑开机构包括:在对应于车辆左右方向的横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承载台;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承载台之间的推动件,
[0008]所述两个承载台分别用于承载所述车辆的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所述两个承载台能够在所述横向上一起往复运动,
[0009]所述推动件能够在所述横向上往复运动,所述推动件能够推动所述承载台或所述承载台上的车轮,从而对所述车辆进行对中,
[0010]在对中过程中,所述承载台与所述车轮相对固定。
[0011]这里,由于车轮和承载台相对固定,因而,推动件可以直接推动承载台或车轮,本申请不限于附图所示的推动件(第一推块221和第二推块222,或者说第一推杆225和第二推杆226)推动车轮的方案。
[0012]在推杆推动车轮的情况下,优选地,推杆上设置有辊子,减少推杆和车轮(特别地,是轮胎)可能发生的摩擦。在推杆推动车轮的情况下,还可以由推杆修正可能的车轮不正(车轮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情况)。
[0013]在推动件推动承载台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与车轮的接触。
[0014]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承载台的所述横向上的内侧的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
[0015]所述第一推块和所述第二推块之间通过联动件连接,从而所述第一推块和所述第二推块能够沿相反的方向作对称往复运动。
[0016]这里的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作对称往复运动是指,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均可以往
复运动,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彼此远离或彼此靠近。
[0017]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联动件包括两个双头鱼眼轴承和中间连杆,
[0018]所述中间连杆能够绕其中部的转动轴线转动,所述中间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双头鱼眼轴承转动连接,
[0019]所述两个双头鱼眼轴承分别与所述第一推块和所述第二推块转动连接,
[0020]从而所述中间连杆和所述两个双头鱼眼轴承构成的三连杆能够使所述第一推块和所述第二推块沿彼此相反的方向作对称往复运动。
[0021]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头鱼眼轴承的长度能被调整。
[0022]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对中装置还包括基础框架,所述对称撑开机构安装于所述基础框架,所述基础框架上设置有定位块,
[0023]所述定位块沿所述对称撑开机构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定位块用于为所述双头鱼眼轴承的校准提供定位。
[0024]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对称撑开机构还包括驱动机构,
[0025]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推块或所述第二推块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够直接驱动所述第一推块或所述第二推块在所述横向上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推块或所述第二推块的运动能够通过所述联动件反向传递给所述第二推块或所述第一推块。
[0026]这里,所述第一推块或所述第二推块的运动能够通过所述联动件反向传递给所述第二推块或所述第一推块是指,在联动件的作用下,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彼此远离或彼此靠近。例如,参照图5,在第一推块221向图中左下侧(或称一侧)移动时,第二推块222向图中右上侧(或称另一侧)移动,在第一推块221向另一侧移动时,第二推块222向一侧移动。
[0027]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承载台通过沿所述横向延伸的连接杆连接在一起,从而所述两个承载台能够在所述横向上同步移动。
[0028]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以如下方式连接所述两个承载台:所述连接杆在所述两个承载台之间的长度能够调节。
[0029]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对中装置还包括基础框架,所述对称撑开机构安装于所述基础框架,所述两个承载台分别通过滑块和导轨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基础框架上,
[0030]所述第一推块和所述第二推块分别通过滑块和导轨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基础框架上。
[0031]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对中装置还包括:
[0032]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块和所述两个承载台中与该第一推块相邻的一个承载台之间的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个承载台和所述第一推块连接,且所述第一复位件与所述一个承载台和所述第一推块中的至少一者滑动连接,从而所述第一复位件限定出所述一个承载台和所述第一推块之间的最大距离;并且/或者
[0033]设置于所述第二推块和所述两个承载台中与该第二推块相邻的另一承载台之间的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另一承载台和所述第二推块连接,且所述第二复位件与所述另一承载台和所述第二推块中的至少一者滑动连接,从而所述第二复位件限定出所述另一承载台和所述第二推块之间的最大距离。
[0034]根据本申请的车辆对中装置的不容易导致车轮磨损。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对中装置的俯视图;
[0036]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对中装置的仰视图;
[0037]图3是根据图1的对称撑开机构200的局部示意图;
[0038]图4是根据图2的对称撑开机构200的局部示意图;
[0039]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对称撑开机构200的示意图;
[0040]图6是根据图5的对称撑开机构200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41]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平行度调整机构103的示意图;
[0042]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头鱼眼轴承231的分解示意图;
[0043]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对中装置的驱动机构240附近的局部示意图。
[0044]附图标记说明
[0045]100基础框架;
[0046]101支架;102基板;103平行度调整机构;104定位块;
[0047]200对称撑开机构;
[0048]210承载台;
[0049]221第一推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对中装置,包括对称撑开机构(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撑开机构(200)包括:在对应于车辆左右方向的横向(X)上间隔设置的两个承载台(210);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承载台(210)之间的推动件,所述两个承载台(210)分别用于承载所述车辆的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所述两个承载台(210)能够在所述横向(X)上一起往复运动,所述推动件能够在所述横向(X)上往复运动,所述推动件能够推动所述承载台(210)或所述承载台(210)上的车轮,从而对所述车辆进行对中,在对中过程中,所述承载台(210)与所述车轮相对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承载台(210)的所述横向(X)上的内侧的第一推块(221)和第二推块(222),所述第一推块(221)和所述第二推块(222)之间通过联动件(230)连接,从而所述第一推块(221)和所述第二推块(222)能够沿相反的方向作对称往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230)包括两个双头鱼眼轴承(231)和中间连杆(232),所述中间连杆(232)能够绕其中部的转动轴线转动,所述中间连杆(2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双头鱼眼轴承(231)转动连接,所述两个双头鱼眼轴承(231)分别与所述第一推块(221)和所述第二推块(222)转动连接,从而所述中间连杆(232)和所述两个双头鱼眼轴承(231)构成的三连杆能够使所述第一推块(221)和所述第二推块(222)沿彼此相反的方向作对称往复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鱼眼轴承(231)的长度能被调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对中装置还包括基础框架(100),所述对称撑开机构(200)安装于所述基础框架(100),所述基础框架(100)上设置有定位块(104),所述定位块(104)沿所述对称撑开机构(200)的纵向中心线(A)对称分布,所述定位块(104)用于为所述双头鱼眼轴承(231)的校准提供定位。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撑开机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永胡董林王春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迪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