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添加全棉针织面料的织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6313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添加全棉针织面料的织造装置,涉及织造装置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提出现有在设备的使用上受到局限,导致设备无法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调整,灵活度不够的问题。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后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后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后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三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内侧均设置有对称的第三支架,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内侧设置有对称的第四支架,两个所述第四支架上端设置有对称的第四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三支架一侧均设置有对称的第五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五连接板前端设置有对称的第六连接板,两个所述第六连接板前端均设置有对称的第七连接板。的第七连接板。的第七连接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添加全棉针织面料的织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织造设备
,具体为一种无添加全棉针织面料的织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织造也是纺织技术的专业术语,指将经、纬纱线在织机上相互交织成织物的工艺过程,而用于织造的设备则叫织造设备,机器带动纱线有规律地弯曲环绕交叉绕结,形成有稳定结构的片块状物的过程,织机的主要结构是完成织造五种基本动作的相应机构。
[0003]随着织造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中在对于全棉针织面料的编织上也随之要求效率逐步增加,在进行织造时对设备的使用上也需要逐步提高质量,现有在设备的使用上受到局限,导致设备无法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调整,灵活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添加全棉针织面料的织造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在设备的使用上受到局限,导致设备无法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调整,灵活度不够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添加全棉针织面料的织造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后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一连接板,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添加全棉针织面料的织造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后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一连接板(3),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3)后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二连接板(4),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4)后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三连接板(5),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5)内侧均设置有对称的第三支架(6),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4)和第一连接板(3)内侧设置有对称的第四支架(7),两个所述第四支架(7)上端设置有对称的第四连接板(8),两个所述第三支架(6)一侧均设置有对称的第五连接板(9),两个所述第五连接板(9)前端设置有对称的第六连接板(10),两个所述第六连接板(10)前端均设置有对称的第七连接板(11),两个所述第七连接板(11)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添加全棉针织面料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三支架(6)和第四支架(7)之间均设置有卷曲轴(12),两个所述第三支架(6)和第四支架(7)之间设置有支撑轴(13),另两个所述第四支架(7)之间设置有经线交换控制板(14),所述第四支架(7)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动板(15),另一所述第四支架(7)一侧设置有第二活动板(16),所述第二活动板(16)位于靠近第四连接板(8)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添加全棉针织面料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8)之间设置有经线交换控制轴(17),所述经线交换控制轴(17)一侧设置有蜗轮(18),所述蜗轮(18)前端设置有蜗杆(19),所述蜗杆(19)下端设置有往复电机(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添加全棉针织面料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五连接板(9)、第六连接板(10)和第七连接板(11)内均开设有第一滑槽(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卫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创荣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