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减伤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24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弹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减伤材料,包括至少三层减伤层,至少有一层为芳纶纤维织物层,至少有两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分设在芳纶纤维织物层的两侧,所述芳纶纤维织物层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通过热压成型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增加总面密度的前提下,兼顾防弹性能及减伤性能,减少因子弹冲击产生的凹陷,在满足给定防弹性能的要求下,可降低整体防弹装备的重量。降低整体防弹装备的重量。降低整体防弹装备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减伤材料


[0001]本技术涉及防弹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减伤材料。

技术介绍

[0002]防弹装备,如防弹衣、防弹插板、防弹头盔、防弹装甲等,在防御弹头的破坏时,主要面对两种伤害:贯穿伤害;以及未贯穿时因弹头的高速冲击,防弹材料产生的形变对人体或者装备的冲击伤害。后一种伤害,其致死性虽不如贯穿伤害,但会对人体或需要保护的装备产生巨大的冲击,造成人员或装备的短期失能,严重的情形下会造成较严重的内伤、局部破坏,甚至导致死亡。
[0003]因此,防御非贯穿性伤害,一直是防弹装备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现有的技术方案使用的材料有,发泡材料、聚碳酸酯片材、高强纤维织物等,利用这些材料刚度较大、有一定延展性、或者有一定可压缩性的特性,通过吸收部分冲击能量起到减少伤害的效果。由于现有
使用的减伤材料,基本不具备防弹性能,或者与防弹材料相比,其防弹性能差距较大,减伤材料的使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防弹装备的重量。举经常使用的使用聚碳酸酯片材为例,通常达到公安部2级的防弹芯片需要在防弹材料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约10%的重量,才能满足减伤以及达标的要求。另外,不少减伤材料的产品通常为不连续的片材,使用的时候难以操作,裁剪效率、裁剪浪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伤材料,可以兼顾防弹性能及减伤性能,在满足给定防弹性能的要求下,可降低整体防弹装备的重量。
[000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减伤材料,包括至少三层减伤层,至少有一层为芳纶纤维织物层,至少有两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分设在芳纶纤维织物层的两侧,所述芳纶纤维织物层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通过热压成型为一体。
[0006]作为优选,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设置有三层,相邻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之间设置一层芳纶纤维织物层。
[0007]作为优选,所述芳纶纤维织物层的厚度大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的厚度。
[0008]作为优选,所述芳纶纤维织物层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之间设置有泡沫层。
[0009]作为优选,所述泡沫层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
[0010]作为优选,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的与泡沫层相贴合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卡接在通孔内。
[0011]作为优选,所述泡沫层的表面设置有呈网状分布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有粘合剂。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在不增加总面密度的前提下,兼顾防弹性能及减伤性能,减少因子弹冲击产生的凹陷,在满足给定防弹性能的要求下,可降低整体
防弹装备的重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中:1

芳纶纤维织物层,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01

凸起部,3

泡沫层,301

通孔,302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0]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减伤材料,包括三层减伤层,其中有一层为芳纶纤维织物层1,其余两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分设在芳纶纤维织物层1的两侧。芳纶纤维织物层1采用芳纶纤维织编制成织物结构,芳纶纤维织物层1的厚度为0.5

0.6mm。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通过辊压成型制成,厚度为0.4

0.5mm。其中,芳纶纤维织物层1的厚度大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的厚度。
[0021]芳纶纤维织物层1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通过热压成型为一体,在芳纶纤维织物层1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之间可通过粘合剂进行预先粘合。
[0022]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设置有三层,相邻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之间设置一层芳纶纤维织物层1。
[0023]实施例3: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芳纶纤维织物层1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之间设置有泡沫层3,泡沫层3采用XPE泡沫。
[0024]泡沫层3的表面设置有凹槽302,凹槽302呈横向和纵向分布,交织成网状结构,凹槽302内填充有粘合剂,从而使得泡沫层3分别与芳纶纤维织物层1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连接地更加牢固。
[0025]泡沫层3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301,可以起到透气的作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的与泡沫层3相贴合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201,凸起部201卡接在通孔301内。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受到冲击作用而发生变形时,凸起部201通过泡沫层3的通孔301卡接,在变形过程中能带动泡沫层3一同发生变形,提高减伤材料耐冲击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减伤材料,包括至少三层减伤层,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层为芳纶纤维织物层(1),至少有两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分设在芳纶纤维织物层(1)的两侧,所述芳纶纤维织物层(1)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通过热压成型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设置有三层,相邻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之间设置一层芳纶纤维织物层(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纶纤维织物层(1)的厚度大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层(2)的厚度。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少平周苏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博立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