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静脉穿刺双用隧道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94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腋静脉穿刺双用隧道针;包括针杆、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及导管牵拉针头;穿刺通道阔开针头朝前连于针杆前端;导管牵拉针头朝后连于针杆后端。效果:使用本申请在顺行隧道下进行PICC置管时,操作快捷方便,使得操作省时省力,并且,操作过程中无需拔离本申请,也能避免反向插入所阔开的皮下穿刺隧道时插歪导致进一步扩大皮下穿刺隧道增加病人痛苦及避免反向插入所阔开的皮下穿刺隧道时插歪导致插入方向把控不准而使操作时间长及操作效率低下,进而,本申请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腋静脉穿刺双用隧道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护理用品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腋静脉穿刺双用隧道针。

技术介绍

[0002]腋静脉穿刺具有较多的优点:1、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容易穿刺,成功率高;2、若损伤腋动脉时,因无骨性组织遮挡,使得容易压迫止血,特别适用于血管脆弱性大的老年人;3、穿刺针与胸前壁成一定角度,有肋骨的屏障作用,故穿刺进入胸腔的可能性非常低,不用担心误穿胸腔内脏器;4、远离胸膜顶,穿刺时比较安全,不易造成气胸;5、腋静脉穿刺时起搏电极通过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时距离大,不易形成挤压;6、电极置入后曲线流畅,静脉鞘不易与头臂静脉形成硬折;7、在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交汇处送静脉距离较远,误穿动脉几率低。
[0003]所以,基于上述腋静脉穿刺具有较多优点,腋静脉穿刺技术在各大医院则广泛盛行。当需要对病人进行腋静脉穿刺时,一般需要在皮下穿刺隧道进行PICC置管。
[0004]传统的在皮下穿刺隧道进行PICC置管时有两种操作方式,一种为在顺行隧道下进行PICC置管,即PICC内置导管首先通过皮肤出口点与静脉穿刺点间的皮下组织,然后通过导管鞘进入静脉到达预定位置,另一种是在逆行隧道下进行PICC置管,即PICC内置导管首先通过导管鞘进入静脉并到达预定位置,然后自静脉穿刺点至皮肤出口点逆行创建隧道,导管自静脉穿刺点经皮下穿刺隧道逆行至出口点。
[0005]从技术难度来讲,在顺行隧道下进行PICC置管操作起来会更加的快捷省力,所以在顺行隧道下进行PICC置管更为流行。
[0006]现阶段,在顺行隧道下进行PICC置管的操作流程大致为:首先、确定好病人手臂上静脉穿刺点位置及皮肤出口点位置;然后,使用单头医用隧道针尖端从相应皮肤出口点经皮下阔开一皮下穿刺通道至相应静脉穿刺点;再次,将所使用的单头医用隧道针尖端从相应静脉穿刺点拔出,再反向的插入至所阔开的皮下穿刺隧道内,以使所使用的单头医用隧道针尖端再从相应皮肤出口点伸出;最后,将所使用的单头医用隧道针尖端插至PICC内置导管端头内,再将所插接的PICC内置导管端头从相应皮肤出口点经所阔开的皮下穿刺隧道牵拉至相应静脉穿刺点,如此,即完成腋静脉穿刺术中PICC内置导管在皮下穿刺隧道的置管。
[0007]对于上述操作,医护人员发现,其虽然应用广泛,但依然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
[0008]具体来说,一方面,将所使用的单头医用隧道针尖端从相应静脉穿刺点拔出,再反向插入至所阔开的皮下穿刺隧道内,以使所使用的单头医用隧道针尖端再从相应皮肤出口点伸出,然后将所使用的单头医用隧道针尖端插至PICC内置导管端头内,再将所插接的PICC内置导管端头从相应皮肤出口点经所阔开的皮下穿刺隧道牵拉至相应静脉穿刺点,此过程操作麻烦,且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在拔出单头医用隧道针,再将其反向插入所阔开的皮下穿刺隧道的过程中,容易反向插歪,致使皮下穿刺隧道被进一步扩大,使得会增加病人
痛苦,同时,也使得因插歪导致不易一步到位的使得所使用的单头医用隧道针尖端再从相应皮肤出口点伸出,而为使得相应反向操作精准可靠,此过程则需慢慢把控及调整所使用的单头医用隧道针尖端反向插入方向,直至最终一步到位的从相应皮肤出口点伸出,所以,相关操作需要慢才能准,使得操作时间相对较长,操作效率低下。
[0009]因此,现有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腋静脉穿刺双用隧道针。
[0011]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腋静脉穿刺双用隧道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杆、用以阔开皮下穿刺通道的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及用以牵拉PICC内置导管的导管牵拉针头;
[0012]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朝前连接于所述针杆前端;所述导管牵拉针头朝后连接于所述针杆后端。
[0013]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14]优选地,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外径自其连接端至其前端末逐渐减小,且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前端末向前突出成型为半球状突出部A。
[0015]优选地,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均匀凸设有多圈防脱凸环A,多圈所述防脱凸环A外径从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连接端所在一侧至其前端末逐渐减小,且靠近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连接端所在一侧的相应防脱凸环A外径略小于所述针杆外径。
[0016]优选地,每圈所述防脱凸环A两侧均设有平滑过渡至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外壁的平滑过渡部A,且每圈所述防脱凸环A的厚度均为D1,所述D1=0.5mm。
[0017]优选地,所述导管牵拉针头外径自其连接端至其后端末逐渐减小,且所述导管牵拉针头后端末向后突出成型为半球状突出部B。
[0018]优选地,所述导管牵拉针头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均匀凸设有多圈防脱凸环B,多圈所述防脱凸环B外径从所述导管牵拉针头连接端所在一侧至其后端末逐渐减小,且靠近所述导管牵拉针头连接端所在一侧的相应防脱凸环B外径略小于所述针杆外径。
[0019]优选地,每圈所述防脱凸环B两侧均设有平滑过渡至所述导管牵拉针头外壁的平滑过渡部B,且每圈所述防脱凸环B的厚度均为D2,所述D2=0.5mm。
[0020]优选地,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的长度及所述导管牵拉针头的长度均为L1;所述针杆的长度为L2;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前端末的外径及所述导管牵拉针头后端末的外径均为D1;所述针杆的外径为D2;
[0021]所述L1=1.0cm;所述L2=6.0cm

15.0cm;所述D1=2.0cm;所述D2=6.0mm。
[0022]优选地,所述针杆的长度L2=10.0cm;所述针杆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以1cm为长度单位的多个刻度标识线,多个所述刻度标识线上标识的刻度包括从所述针杆外壁前端至其中部依次蚀刻的刻度
″1″
、刻度
″2″
、刻度
″3″
、刻度
″4″
、刻度
″5″
及从所述针杆外壁后端至其中部依次蚀刻的刻度
″1″
、刻度
″2″
、刻度
″3″
、刻度
″4″
、刻度
″5″
,且所述针杆外壁中部设有适于手握的防滑纹路。
[0023]优选地,所述针杆、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及所述导管牵拉针头为一体成型,并均为钛合金材质,且所述针杆外壁、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外壁及所述导管牵拉针头外壁均涂覆有一层碘伏涂层。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其一、本技术所提供的腋静脉穿刺双用隧道针,在具体实施时,其包括针杆、朝前连接于所述针杆前端的用以阔开皮下穿刺通道的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及朝后连接于所述针杆后端的用以牵拉PICC内置导管的导管牵拉针头,由此,在使用本申请时,所设置的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则便于从病人手臂上所确定的皮肤出口点经皮下阔开一皮下穿刺隧道至病人手臂上所确定的静脉穿刺点,再继续向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腋静脉穿刺双用隧道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杆、用以阔开皮下穿刺通道的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及用以牵拉PICC内置导管的导管牵拉针头;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朝前连接于所述针杆前端;所述导管牵拉针头朝后连接于所述针杆后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静脉穿刺双用隧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外径自其连接端至其前端末逐渐减小,且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前端末向前突出成型为半球状突出部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腋静脉穿刺双用隧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均匀凸设有多圈防脱凸环A,多圈所述防脱凸环A外径从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连接端所在一侧至其前端末逐渐减小,且靠近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连接端所在一侧的相应防脱凸环A外径略小于所述针杆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腋静脉穿刺双用隧道针,其特征在于:每圈所述防脱凸环A两侧均设有平滑过渡至所述穿刺通道阔开针头外壁的平滑过渡部A,且每圈所述防脱凸环A的厚度均为D1,所述D1=0.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静脉穿刺双用隧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牵拉针头外径自其连接端至其后端末逐渐减小,且所述导管牵拉针头后端末向后突出成型为半球状突出部B。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腋静脉穿刺双用隧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牵拉针头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均匀凸设有多圈防脱凸环B,多圈所述防脱凸环B外径从所述导管牵拉针头连接端所在一侧至其后端末逐渐减小,且靠近所述导管牵拉针头连接端所在一侧的相应防脱凸环B外径略小于所述针杆外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腋静脉穿刺双用隧道针,其特征在于:每圈所述防脱凸环B两侧均设有平滑过渡至所述导管牵拉针头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舒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