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式输液港港座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42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手臂式输液港港座固定器;包括手柄、固定夹、设置于固定夹一端的活动夹以及驱动活动夹相对固定夹作直线运动的蜗杆,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支撑部、支杆和第二支撑部,所述支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的后端垂直固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的前端垂直固接,且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前端与固定夹固接,所述固定夹和活动夹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弧形面,所述圆弧面夹持港座侧壁的一侧设有垫层,所述固定夹和活动夹的底部设有第一亲肤层,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底部设有第二亲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已解决医护人员在拔针过程容易被无损伤针刺伤的技术问题。被无损伤针刺伤的技术问题。被无损伤针刺伤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臂式输液港港座固定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手臂式输液港港座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医学上称为port),是为了便于长期静脉输液的一种新颖的输液方式,皮下植入注射座后,连接插入中心静脉的导管,建立长期血管通路,发挥类似港口的作用;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广泛使用,适用于病程长、治疗方案多、需要反复化疗或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输液港主要有注射座、导管、无损伤蝶翼针几个部分组成,输液港植入成功以后,医护人员只需要按时更换无损伤蝶翼针,即可完成静脉输液的工作,操作简便,患者的痛苦小。
[0003]输液港的穿刺隔是医护人员用于穿刺无损伤针的部位,由于使用过程需要反复的用无损伤针插入或者拔出穿刺隔,所以对穿刺隔使用材料要求比较高,穿刺隔一般采用特殊的硅胶材质构成,其质地紧密,导致医护人员在拔针的时候往往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才能将无损伤针拔出,且在无损伤针拔出的瞬间,往往会由于反作用力的原因出现针反弹的现象,容易导致医护人员用于固定港座的手被反弹的无损伤针刺伤。
[0004]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健康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

90%是由于针刺伤所致;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医护人员在拔针过程中容易被无损伤针刺伤的固定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手臂式输液港港座固定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在拔针过程容易被无损伤针刺伤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手臂式输液港港座固定器,包括手柄、固定夹、设置于固定夹一端的活动夹以及驱动活动夹相对固定夹作直线运动的蜗杆,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支撑部、支杆和第二支撑部,所述支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的后端垂直固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的前端垂直固接,且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前端与固定夹固接,所述活动夹上设有齿条,所述蜗杆与活动夹上的齿条啮合,所述蜗杆转动时能驱动活动夹相对固定夹作直线运动,所述固定夹和活动夹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港座侧壁相匹配,所述圆弧面夹持港座侧壁的一侧设有垫层,所述固定夹和活动夹的底部设有第一亲肤层,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底部设有第二亲肤层。
[0008]具体的,所述垫层为硅胶材料制成。
[0009]具体的,所述第一亲肤层为海绵。
[0010]具体的,所述第二亲肤层为绒布。
[0011]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有防滑橡胶层。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夹、活动夹以及驱动活动夹
相对固定夹作直线运动的蜗杆,可以夹紧固定输液港港座,使工作人员在拔针时更加的方便,以避免医护人员在拔针过程中被针刺伤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支杆和第二支撑部,使得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不在同一平面,从而进一步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垫层,便于提高与固定输液港港座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操作;通过设置第一亲肤层和第二亲肤层,可以提高舒适度,且可以避免在固定患者身上的港座时,该输液港港座固定器对患者带来伤害。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固定夹1、活动夹2、蜗杆3、第一支撑部4、支杆5、第二支撑部6、垫层7、防滑橡胶层8。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参考附图1,手臂式输液港港座固定器,包括手柄、固定夹1、设置于固定夹1一端的活动夹2以及驱动活动夹2相对固定夹1作直线运动的蜗杆3,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支撑部4、支杆5和第二支撑部6,所述支杆5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4的后端垂直固接,所述支杆5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6的前端垂直固接,且第一支撑部4与第二支撑部6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4的前端与固定夹1固接,所述活动夹2上设有齿条,所述蜗杆3与活动夹2上的齿条啮合,所述蜗杆3转动时能驱动活动夹2相对固定夹1作直线运动,所述固定夹1和活动夹2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港座侧壁相匹配,所述圆弧面夹持港座侧壁的一侧设有垫层7,所述固定夹1和活动夹2的底部设有第一亲肤层,所述第一支撑部4的底部设有第二亲肤层;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夹1、活动夹2以及驱动活动夹2相对固定夹1作直线运动的蜗杆3,可以夹紧固定输液港港座,使工作人员在拔针时更加的方便,以避免医护人员在拔针过程中被针刺伤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4、支杆5和第二支撑部6,使得第一支撑部4与第二支撑部6不在同一平面,从而进一步避免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发生,通过设置垫层7,便于提高与固定输液港港座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操作;通过设置第一亲肤层和第二亲肤层,可以提高舒适度,且可以避免在固定患者身上的港座时,该输液港港座固定器对患者带来伤害。
[0017]具体的,所述垫层7为硅胶材料制成,便于提高与固定输液港港座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操作。
[0018]具体的,所述第一亲肤层为海绵;所述第二亲肤层为绒布,可以提高舒适度,且可以避免在固定患者身上的港座时,该输液港港座固定器对患者带来伤害。
[0019]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部6上设有防滑橡胶层8,便于操作,使医护人员在操作时更加的方便,从而更好的完成拔针的工作。
[0020]进一步的,本技术涉及的固定夹1、活动夹2、手柄以及驱动活动夹2相对固定
夹1作直线运动的蜗杆3,类似于现有技术在的活动扳手结构,此调节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
[0021]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调节蜗杆3,进而驱动活动夹2相对固定夹1作直线运动,从而夹紧固定输液港港座,使工作人员在拔针时更加的方便,以避免医护人员在拔针过程中被针刺伤的情况发生。
[002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手臂式输液港港座固定器,包括手柄、固定夹、设置于固定夹一端的活动夹以及驱动活动夹相对固定夹作直线运动的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支撑部、支杆和第二支撑部,所述支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的后端垂直固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的前端垂直固接,且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前端与固定夹固接,所述活动夹上设有齿条,所述蜗杆与活动夹上的齿条啮合,所述蜗杆转动时能驱动活动夹相对固定夹作直线运动,所述固定夹和活动夹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燕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