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脚沾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5910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脚沾锡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泵体、竖管、槽体,竖管的下端与泵体的输出端相对接连通,所述槽体底部的后端连接在竖管的上端上,所述槽体的顶面上开设有容纳槽,并使容纳槽与竖管相连通,所述槽体底部的前端开设有贯穿至容纳槽中的排液孔,所述槽体的后表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容纳槽中的溢流孔槽,并使溢流孔槽的高度位置高于排液孔的高度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其能长时间连续进行上锡作业,从而有助于提高引脚的生产效率。而有助于提高引脚的生产效率。而有助于提高引脚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脚沾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陶瓷电容器及压敏电阻器生产的引脚沾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容、电阻等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时常会在它们的引脚上进行上锡处理。虽然现在出现了自动化的上锡设备,但大多还是采用浸锡的方式进行上锡。所以上锡的质量易受到锡锅中锡液量的影响,为此很难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进行上锡作业,一般需要暂停进行加锡作业,这易导致引脚的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引脚沾锡装置,该引脚沾锡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其能长时间连续进行上锡作业,从而有助于提高引脚的生产效率。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引脚沾锡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泵体、竖管、槽体,其中竖管的下端与泵体的输出端相对接连通,所述槽体底部的后端连接在竖管的上端上,所述槽体的顶面上开设有容纳槽,并使容纳槽与竖管相连通,所述槽体底部的前端开设有贯穿至容纳槽中的排液孔,所述槽体的后表面上开设有贯穿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脚沾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竖管(2)、槽体(3),其中竖管(2)的下端与泵体(1)的输出端相对接连通,所述槽体(3)底部的后端连接在竖管(2)的上端上,所述槽体(3)的顶面上开设有容纳槽(31),并使容纳槽(31)与竖管(2)相连通,所述槽体(3)底部的前端开设有贯穿至容纳槽(31)中的排液孔(32),所述槽体(3)的后表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容纳槽(31)中的溢流孔槽(33),并使溢流孔槽(33)的高度位置高于排液孔(32)的高度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引脚沾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管(4),所述竖管(2)的下端通过纵向管(4)与泵体(1)的输出端相对接连通,并使泵体(1)位于竖管(2)的后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引脚沾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包括泵壳(11)、叶轮(12)、定位架(13)、电机(14),所述电机(14)设置在定位架(13)的顶部,所述泵壳(11)设置在定位架(13)的底部,所述叶轮(12)设置在泵壳(11)内,并使叶轮(12)与电机(14)相驱动连接,所述竖管(2)的下端与泵壳(11)的输出端相对接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引脚沾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15)、主动轮(16)、从动轮(17)、皮带(18),所述转轴(15)能转动地竖向穿置于定位架(13)上,并使转轴(15)的下端能转动地穿置于泵壳(11)中,所述叶轮(12)套装在转轴(15)上,所述从动轮(17)套装在转轴(15)的上端上,所述主动轮(16)套装在电机(14)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皮带(18)绕装在主动轮(16)与从动轮(17)上。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雄亮黄成珍吕庆升童钧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皓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