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885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所述下支架的下法兰通过螺栓与上阀盖固定连接,且上法兰与下端盖固定连接,所述阀杆连接器为开口式螺纹连接器,所述下端盖与上端盖的内部均设置有阶梯沉孔,所述下端盖与上端盖通过拉杆对拉连接,所述下端盖与上端盖之间设置有主体机构,所述手轮通过主体机构、带盖螺母与上压板固定在上端盖的上方,所述上端盖的侧面开设有上进气口,所述下端盖的侧面设置有缓冲阀与下进气口,属于气动执行器技术领域,采用安全可靠、结构简洁、造价低廉的执行器来处理上述传统执行器不足之处,最终使手自动集成一体,并实现自动切换,不产生误操作,结构简单、紧凑,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带手动操作机构的气动执行器实现手动与气动功能的切换基本都采用手动插销或手动离合器的方式,其原理是手动操作时,通过手动插入插销或手动扳动离合器拨叉手柄使手动机构与气动执行器执行机构相连接,实现手动操作;当需要自动操作时,再通过手动拨出插销或手动反方向扳动离合器拨叉手柄使手动机构与气动执行器执行机构脱离,实现自动操作。首先,其操作繁琐,容易误动作,在忘记拨出插销或扳动离合器的情况下,启动自动操作,会对插销和离合器产生很大的冲击力,造成插销很难拔出,离合器不好脱离。其次,传统结构复杂,成本高,生产、安装、拆卸费时费力。为解决以上问题,专利技术了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的气动执行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传统结构复杂,成本高,生产、安装、拆卸费时费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包括下支架、阀杆连接器、下端盖、拉杆、主体机构、上端盖、手轮、带盖螺母、上压板、上进气口、缓冲阀和下进气口,所述下支架的下法兰通过螺栓与上阀盖固定连接,且上法兰与下端盖固定连接,所述下法兰通过定位柱与上法兰固定连接,所述阀杆连接器为开口式螺纹连接器,所述下端盖与上端盖的内部均设置有阶梯沉孔,且拉杆通过内六角圆柱螺母固定于阶梯沉孔的内部,所述下端盖与上端盖通过拉杆对拉连接,所述下端盖与上端盖之间设置有主体机构,所述手轮通过主体机构、带盖螺母与上压板固定在上端盖的上方,所述上端盖的侧面开设有上进气口,所述下端盖的侧面设置有缓冲阀与下进气口。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主体机构包括活塞、螺母、丝杆、反馈杆、反馈杆动密封圈、平键、缸筒、提升螺杆、连接螺栓、过渡板、活塞杆、阀门开启限位块、导向限位杆与导向限位杆O型密封圈,所述下端盖与上端盖之间通过定位止口设置有缸筒,所述活塞通过连接螺栓与过渡板及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螺母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丝杆通过平键与手轮固定连接,所述反馈杆通过定位螺纹与螺母柔性连接,且反馈杆与螺母之间设置有碟簧垫圈,所述反馈杆与上端盖之间设置有反馈杆动密封圈,所述提升螺杆的数量为两件,且提升螺杆均匀分布在过渡板上,所述提升螺杆与活塞通过连接螺栓、过渡板及活塞杆一体连接,所述阀门开启限位块通过螺栓与导向限位杆的下端面连接,所述导向限位杆穿过螺母与上端盖螺栓连接,且导向限位杆的外侧设置有导向限位杆O型密封圈,所述导向限位杆的数量为两件,且导向限位杆均匀分布在过渡板上。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活塞包括Y型密封圈、存油脂槽与导向带,所述Y型密封圈的数量为两件,且Y型密封圈位于活塞的上下两端,多个所述Y型密封圈之间设置有存油脂槽与导向带。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上端盖包括孔用挡圈、密封环、动密封O型圈、静密封O型圈、下推力球轴承、注油孔、上推力球轴承、油封套、TC油封、油封压盖、注油嘴、上端盖O型圈,所述密封环的底部设置有孔用挡圈,所述动密封环的内部设置有动密封O型圈,所述上端盖的内部设置有静密封O型圈,所述丝杆的轴肩设置有下推力球轴承,所述上端盖的内部设置有上推力球轴承,且上推力球轴承的轴圈安装于丝杆的光轴处,所述上端盖的内部设置有注油孔,所述油封套的内部通过油封压盖固定连接有TC油封,所述上端盖的侧端设置有注油嘴,所述上端盖与缸筒之间设置有上端盖O型圈。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下端盖包括EM密封防尘圈、自润滑复合衬套,下端盖体、HC

缓冲圈、下端盖O型圈,所述下端盖体的端部设置有EM密封防尘圈,所述下端盖体的下部设置有自润滑复合衬套,所述下端盖体的上端部设置有HC

缓冲圈,所述下端盖与缸筒之间设置有下端盖O型圈。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通过旋转手轮即可实现手动开启、关闭阀门;手自动切换时,也是通过旋转手轮,确保反馈杆到达指定位置后,即可由手动状态切换至自动状态。本专利技术使执行器不仅手自动操作简单直观、不会产生误操作,手自动状态切换便捷、安全可靠,而且把手动与自动集成一体,使其结构简单紧凑,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示出以下附图;
[0017]图1是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主视图。
[0018]图2是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俯视图。
[0019]图3是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A

A剖视图。
[0020]图4是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Ⅱ部放大图。
[0021]图5是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Ⅲ部放大图。
[0022]图6是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B

B剖视图。
[0023]图7是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Ⅰ部放大图。
[0024]其中附图中的标号;
[0025]1、下支架;2、阀杆连接器;3、下端盖;310、EM密封防尘圈;311、自润滑复合衬套;312、下端盖体;313、HC

1缓冲圈;314、下端盖O型圈;4、拉杆;5、主体机构;510、Y型密封圈;511、存油脂槽;512、导向带;513、活塞;520、螺母;521、丝杆;522、反馈杆;523、反馈杆动密封圈;524、平键;525、提升螺杆;526、连接螺栓;527、过渡板;528、活塞杆;529、阀门开启限位块;530、导向限位杆;531、导向限位杆O型密封圈;540、缸筒;6、上端盖;610、孔用挡圈;611、密封环;612、动密封O型圈;613、静密封O型圈;614、下推力球轴承;615、注油孔;616、油封套;617、TC油封;618、油封压盖;619、注油嘴;620、上端盖O型圈;624、上推力球轴承;7、手轮;8、带盖螺母;9、上压板;10、上进气口;11、缓冲阀;12、下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参考附图1、2,该执行器通过转动手轮7,由手轮7传递扭矩给手自动一体式主体机构5来实现执行器的手动操作及手自动切换,手自动一体式主体机构5通过拉杆4与上端盖6、下端盖3连接成一体,在下端盖3的下端面及上端盖6的上端面设置阶梯沉孔,两端分别用内六角圆柱螺母对拉拉杆4。阀杆连接器2的上端通过开口式螺纹连接在手自动一体式主体机构5的活塞528下端部螺纹上,下端通过开口式螺纹连接在阀杆螺纹上。用于支撑的下支架1下端连接上阀盖,上端通过螺栓连接下端盖3。
[0027]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手自动一体式主体机构5包括活塞513、螺母520、丝杆521、反馈杆522、反馈杆动密封圈523、缸筒540、提升螺杆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包括下支架(1)、阀杆连接器(2)、下端盖(3)、拉杆(4)、主体机构(5)、上端盖(6)、手轮(7)、带盖螺母(8)、上压板(9)、上进气口(10)、缓冲阀(11)和下进气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1)的下法兰通过螺栓与上阀盖固定连接,且上法兰与下端盖(3)固定连接,所述下法兰通过定位柱与上法兰固定连接,所述阀杆连接器(2)为开口式螺纹连接器,所述下端盖(3)与上端盖(6)的内部均设置有阶梯沉孔,且拉杆(4)通过内六角圆柱螺母固定于阶梯沉孔的内部,所述下端盖(3)与上端盖(6)通过拉杆(4)对拉连接,所述下端盖(3)与上端盖(6)之间设置有主体机构(5),所述手轮(7)通过主体机构(5)、带盖螺母(8)与上压板(9)固定在上端盖(6)的上方,所述上端盖(6)的侧面开设有上进气口(10),所述下端盖(3)的侧面设置有缓冲阀(11)与下进气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自一体式可自动切换气动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5)包括活塞(513)、螺母(520)、丝杆(521)、反馈杆(522)、反馈杆动密封圈(523)、平键(524)、缸筒(540)、提升螺杆(525)、连接螺栓(526)、过渡板(527)、活塞杆(528)、阀门开启限位块(529)、导向限位杆(530)与导向限位杆O型密封圈(531),所述下端盖(3)与上端盖(6)之间通过定位止口设置有缸筒(540),所述活塞(513)通过连接螺栓(526)与过渡板(527)及活塞杆(528)固定连接,所述螺母(520)与丝杆(521)螺纹连接,所述丝杆(521)通过平键(524)与手轮(7)固定连接,所述反馈杆(522)通过定位螺纹与螺母(520)柔性连接,且反馈杆(522)与螺母(520)之间设置有碟簧垫圈,所述反馈杆(522)与上端盖(6)之间设置有反馈杆动密封圈(523),所述提升螺杆(525)的数量为两件,且提升螺杆(525)均匀分布在过渡板(527)上,所述提升螺杆(525)与活塞(513)通过连接螺栓(526)、过渡板(527)及活塞杆(528)一体连接,所述阀门开启限位块(529)通过螺栓与导向限位杆(530)的下端面连接,所述导向限位杆(530)穿过螺母(520)与上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鸿云苗壮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中和聚能自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