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87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该气管插管包括气管导管、两个气囊以及两根气囊充气管,还包括引流机构、压力指示系统和可视系统,引流机构包括引流口和引流管,引流口位于两个气囊之间的气管导管上,引流管一端与引流口连通、另一端通过引流接口连接外部引流器;压力指示系统包括两个压力指示器,两个压力指示器分别设置在对应气囊充气管上用于显示对应气囊的压力;可视系统包括可视导芯和显示器,可视导芯的前端设有微型摄像头,微型摄像头位于气管导管的导管口处,所述可视导芯通过有线或无线与显示器连接。既利于及时引流内容物,防止返流,全程可视又可避免误插,实时观察气管前方情况。实时观察气管前方情况。实时观察气管前方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气管插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防返流双囊可视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0002]气管插管作为临床抢救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抢救技术,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安全,使用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危重患者抢救,对无自主呼吸、或者自主呼吸难以维持机体需要的患者,使用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保障患者生命最基本的支持。但是目前的气管插管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3]1、单一气囊,气囊内压力的大小依赖医护人员的充气手法和经验,如果充气过大,会导致气管粘膜受压部位缺血坏死,如果充气过小,会导致气管封闭不严,分泌物可能进入肺部,引起感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胃内容物可能返流至支气管并进入肺部,导致返流性肺炎。目前的单气囊结构,即使估计到气囊后方有口腔分泌物,或者胃内容物并无办法处理,只能待拔管时,再予处理。
[0004]2、目前的气管插管并无观察系统,只能依靠喉镜,或者光纤引导插入导芯的辅助下进入插入,该方案在气管插入成功后立即撤除。不能观察气管插入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目前气管插管存在插管无引导功能、单一气囊充气压力不易控制、胃内容物易返流的缺陷和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该气管插管具有防返流和可视功能。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包括气管导管、两个气囊以及两根气囊充气管,两个气囊前后设置在气管导管的前端,两根气囊充气管分别用于独立为两个气囊充气、放气,还包括引流机构、压力指示系统和可视系统,所述引流机构包括引流口和引流管,引流口位于两个气囊之间的气管导管上,引流管一端与引流口连通、另一端通过引流接口连接外部引流器;所述压力指示系统包括两个压力指示器,两个压力指示器分别设置在对应气囊充气管上用于显示对应气囊的压力,所述可视系统包括可视导芯和显示器,可视导芯的前端设有微型摄像头,微型摄像头位于气管导管的导管口处,所述可视导芯通过有线或无线与显示器连接。
[0007]上述的新型气管插管,在气管导管的内壁设有导芯通道,导芯通道的前端防护窗口,所述可视导芯位于导芯通道内,微型摄像头位于防护窗口内。
[0008]上述的新型气管插管,所述防护窗口为密闭型的高透窗口。
[0009]上述的新型气管插管,所述压力指示器包括充气阀和密封腔,充气阀与密封腔连通,在充气阀门端口处设有多个压力指示膜用于显示气囊压力情况。
[0010]上述的新型气管插管,在充气阀门端口处从上至下依次设有3个压力指示膜,不同压力指示膜表示气囊不同压力情况。
[0011]上述的新型气管插管,可视导芯后端为硬管,其前端设有弹性弯曲螺旋件,在弹性弯曲螺旋件上沿圆周均匀设有四根牵引丝,牵引丝的前端设有端帽、尾端位于气管导管外侧便于牵引调控可视导芯前端方向。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新型的防返流双囊可视气管插管,在两气囊之间设置引流口,通过外部引流装置和引流管将两气囊之间的胃内容物引出,减少内容物返流入支气管进而进入肺部造成肺部感染。在两根气囊充气管上均设置压力指示器,通过压力指示器上的指示膜颜色可以判断气囊内部压力情况,既可以了解气囊内压力是否安全,避免气囊内压力过小或过大,进一步阻止胃内容物进入气管,减少返流现象。可视导芯前端弹性弯曲螺旋件和四根牵引丝,能够通过牵拉牵引丝位于气管导管外端的尾部结构,使前端螺距缩短,控制可视导芯前端向同侧便宜,达到调整可视导芯方向的目的,既利于全程引导插管,避免误插,也利于可视导芯前端的微型摄像头多方位的观察气管前方组织结构。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可视导芯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压力指示器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压力指示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1为气管导管、2为导管口、3为气囊一、4为气囊二、5为气囊充气管、6为气囊充气口、7为压力指示器、8为压力指示膜、9为引流口、10为引流管、11为引流管负压接口、12为显示器、13为微型摄像头、14为可视导芯、15为弹性弯曲螺旋件、16为牵引丝、17为端帽、18为微型摄像头、19为密封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针对目前的气管插管无可视引导功能、单一气囊充气压力不易控制、胃内容物易返流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防返流双囊可视气管插管,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新型的防返流双囊可视气管插管,如图1所示,包括气管导管1、气囊一3、气囊二4、两根气囊充气管5、引流机构、压力指示系统和可视系统,其中气囊一和气囊二前后套装在气管导管1的前端,两根气囊充气管5分别独立为气囊一3和气囊二4进行充气和放气。引流机构包括引流口9和引流管10,其中引流口位于气囊一和气囊二之间的气管导管上,引流管的一端与引流口连通,另一端位于气管导管外通过引流接口连接外部引流器,当患者剧烈呕吐或分泌物过多时,分别通过两根气囊充气管各自独立为两个气囊充气,在气囊一排气前可进行抽吸,将气囊一充气时稽留在第一个气囊后方的分泌物从引流口9吸出,避免稽留在气囊一后方的分泌物进入支气管进而进入肺部,起到防返流的效果。
[0021]本实施例的可视系统包括可视导芯14和显示器12,可视导芯的后端为硬管,其前端设有弹性弯曲螺旋件15,弹性弯曲螺旋件内设有突出的微型摄像头18,微型摄像头位于
气管导管的导管口2处,微型摄像头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显示器12连接,便于将气管插管前端的情况实时传到显示器屏幕上,实现插入全程可视,在避免误插的同时便于实时观察到气管,避免了无痰时抽吸和有痰液时不抽吸的情况出现。在弹性弯曲螺旋件15上沿圆周均匀设有四根牵引丝16,四根牵引丝分别对应3、6、9、12点位,牵引丝的前端设有端帽17防止牵引丝脱出,牵引丝的尾端位于气管导管外侧,当牵拉某点位的丝线结构尾端时,可使该方向的螺距缩短,从而使导芯前端向同侧偏移,达到调整导导芯的方向的,进一步导芯前端有摄像头,可观察到前方的组织结构。
[0022]本实施例的压力指示系统包括两个压力指示器7,两个压力指示器分别设置在其相对应的气囊充气管5上,压力指示包括充气阀和密封腔19,充气阀与密封腔连通,在充气阀端口处从上至下设有3个压力指示膜8,可分别用不同颜色标示气囊内不同的压力,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3个压力指示膜分别卡装在密封腔上,从上至下分别采用紫色、绿色、红色进行标记,其中紫色显示压力较低,绿色标示压力正常,红色标示压力偏大,当气管插入支气管后,将气囊充气,充气阀门端口有3个压力指示薄膜,单独的紫色薄膜鼓起,证明气囊内的压力偏低,紫色薄膜和绿色薄膜同时鼓起,证明气囊内的压力正常。而紫色薄膜,绿色薄膜和红色薄膜同时鼓起,证明气囊内的压力过高。通过该结构即可了解气囊内的压力是否安全。如果有必要可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包括气管导管、两个气囊以及两根气囊充气管,两个气囊前后设置在气管导管的前端,两根气囊充气管分别用于独立为两个气囊充气、放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机构、压力指示系统和可视系统,所述引流机构包括引流口和引流管,引流口位于两个气囊之间的气管导管上,引流管一端与引流口连通、另一端通过引流接口连接外部引流器;所述压力指示系统包括两个压力指示器,两个压力指示器分别设置在对应气囊充气管上用于显示对应气囊的压力;所述可视系统包括可视导芯和显示器,可视导芯的前端设有微型摄像头,微型摄像头位于气管导管的导管口处,所述可视导芯通过有线或无线与显示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在气管导管的内壁设有导芯通道,导芯通道的前端设有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解放赵慧玲范安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印何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