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深部手术筒状牵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492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脑深部手术筒状牵开装置,包括三腔引流管、内套管和锥形牵开器,内套管匹配套装在三腔引流管上,锥形牵开器套装在内套管上,内套管上设置有用于匹配锥形牵开器的上限位台和下限位台,三腔引流管下端外侧设置有牵开球囊,抽吸管延伸至三腔引流管的探入端,在探入端的侧面设置有抽吸孔,导流腔延伸至牵开球囊段,导流腔与牵开气囊之间设置气囊填充孔,锥形牵开器的内侧壁有冲水通道,上限位台和下限位台上设置相应的管槽,冲水通道匹配卡套管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柔性牵开球囊牵开脑组织,在抽出柔性牵开球囊中生理盐水的同时将锥形牵开器留置在脑组织的空隙中,从而减少了牵开器牵开脑组织时对周边脑组织的损伤。开器牵开脑组织时对周边脑组织的损伤。开器牵开脑组织时对周边脑组织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脑深部手术筒状牵开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脑外科手术的
,尤其涉及一种脑深部手术筒状牵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种脑室内或脑深部病变手术中,要到达一定深度的颅内病变部位,必须对大脑进行牵开操作,此时,必须要采用脑牵开器。通过使用脑牵开器对脑部进行牵开操作,即牵开脑白质以及其他脑内组织。脑牵开器可以为脑部手术获取手术通道和视野,它在脑室内手术或清除脑深部出血/肿瘤等手术中能广泛运用。利用传统的脑牵开器对脑组织进行牵拉时,有以下2个缺点:1:传统的脑牵开器(板)较大的压力作用于较小区域的脑组织,不仅会直接损伤周围脑组织,而且还会因局部受压导致脑血流灌减少并诱发脑水肿,在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例中更加明显。2:脑组织牵开距离较长后,由于脑组织没有参照物,容易发生牵开位置偏斜,带来严重的后果。
[0003]脑深部手术需要需要内窥镜作为辅助观察,目前医院使用的内窥镜多为有线连接,一般内窥镜需要接入2根线,其中一条负责接入光源,一条接入摄像系统。有线连接的内窥镜存在的不足:有线内镜使用起来很麻烦,限制了医生的活动,同时需要线连接的设备还会迫使外科医生及其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管理,此外这些线是相关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传统内窥镜的消毒是临床使用中的一大痛点,传统内窥镜结构精密、有很多微小的开关,难以将零部件逐个拆卸清洗消毒。即使是极小的残留微生物、分泌物也为交叉感染提供了可能的环境。
[0004]手术时需要冲生理盐水以保证手术野的清楚,目前需要助手用冲水球对准手术野进行冲洗,操作繁琐,且冲洗效果不好。
[0005]手术过程中,如果遇到出血,先吸除血液后寻找出血点,发现出血点后,一手拿吸引器持续吸引血液,一手再置入双极电凝器进行电凝止血。在狭小的空间需同时置入吸引器和双极电凝。如取出吸引器,再置入电凝器电凝止血,由于时间差,此时视野难以清楚,止血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脑牵开器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三腔引流管导引,在脑深部植入锥形牵开器的脑深部手术筒状牵开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脑深部手术筒状牵开装置,包括三腔引流管、内套管和锥形牵开器,其中三腔引流管分为可视穿刺导杆安装腔、导流腔和抽吸管,三腔引流管的尾端设置分叉的接头,可视穿刺导杆安装腔连接可视穿刺导杆接头,导流腔连接导流腔接头,抽吸管连接抽吸管接头。
[0008]三腔引流管下端外侧设置有牵开球囊,抽吸管延伸至三腔引流管的探入端,在探入端的侧面设置有抽吸孔,导流腔延伸至牵开球囊段,导流腔与牵开气囊之间设置气囊填充孔。
[0009]内套管匹配套装在三腔引流管上,锥形牵开器套装在内套管上,内套管上设置有用于匹配锥形牵开器的上限位台和下限位台。
[0010]锥形牵开器弧面的一部分向上延伸形成延长连接段,通过延长连接段安装手柄,锥形牵开器的内侧壁有冲水通道,上限位台和下限位台上设置相应的管槽,冲水通道匹配卡套管槽。
[0011]进一步,锥形牵开器内侧壁安装微型摄像头,锥形牵开器的手柄外端安装电源盒,电源盒内还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电池盒连接微型摄像头,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图像传输到观察屏幕上。
[0012]进一步,锥形牵开器内侧还安装有金属导体,金属导体附着在锥形牵开器的内壁上,金属导体在锥形牵开器内侧的下端裸漏,金属导体延伸到手柄上并且在手柄上形成裸漏接点,可作为双极电凝的接地极。
[0013]进一步,电源盒中安装无线充电装置和充电电池,通过无线充电装置为充电电池充电,充电电池连接微型摄像头。
[0014]进一步,可视穿刺导杆安装腔套装可视穿刺导杆,可视穿刺导杆的探入端设置微型摄像头,可视穿刺导杆的尾端设置三个定位标识头,通过可视穿刺导杆尾端的三个定位标识头,利用无框导航系统获得可视穿刺导杆头端的三维位置。
[0015]进一步,锥形牵开器的下端内侧还安装有环形灯带,环形灯带通过导线连接电源盒。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可视穿刺导杆沿预定病变位置缓慢插入,无框导航系统通过穿刺导杆的尾端的三个定位标识头,可从影像学了解到穿刺头端与预定位置的三维位置,通过导杆头部的微型摄像头能实时的呈现穿刺部位的影像,两者结合使用时,使穿刺针头的位置和影像在显示器上实时的显示,降低了穿刺针头端部的定位难度,可确保穿刺导杆准确进入目标区域。
[0017]穿刺导杆准确进入目标区域后,带扩张球囊的三腔引流管沿穿刺导杆向预定病变位置置入,通过抽吸管抽吸部分脑脊液或血肿,降低颅内压,通过导流腔使用注射器缓慢反复充盈牵开球囊,使柔性牵开球囊牵开脑组织,抽出柔性牵开球囊生理盐水,留出内套管头端进入脑组织的空隙,将内套管沿引流管缓慢推入扩张好的手术通道内,此时锥形牵开器可随内套管一起进入扩张好的手术通道内,当内套管和锥形牵开器到达预定位置后,完全抽出柔性牵开球囊内液体后,将柔性牵开球囊,三腔引流,内套管一起撤出,锥形牵开器留置在手术通道内,锥形牵开器对脑组织进行牵开时,对脑组织作用力的相对均衡,可将压力平均分配给周围脑组织,从而减少了牵开器牵开脑组织时对周边脑组织的损伤。
[0018]本专利技术锥形牵开器内侧壁安装微型摄像头,锥形牵开器的手柄外端安装电源盒,电源盒内还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电池盒连接微型摄像头,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图像传输到观察屏幕上。金属导体附着在锥形牵开器的内壁上,金属导体在锥形牵开器内侧的下端裸漏,金属导体延伸到手柄上并且在手柄上形成裸漏接点,可作为双极电凝的接地极,利用自带电源、摄像系统、无线传输模块、冲洗通道和接地电极的锥形牵开器,在手术时,可同时实现牵开脑组织,照明,无线投屏观察术野,冲洗,提供接地电极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一种可视穿刺导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内套管和锥形牵开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锥形牵开器的俯视图。
[0023]图5是锥形牵开器的剖视图和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6是三腔引流管的仰视图。
[0025]图7是三腔引流管的侧剖图。
[0026]图8是三腔引流管的横剖图。
[0027]图9是锥形牵开器的另一种结构剖视图。
[0028]图10是三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可视穿刺导杆的结构框式图。
[0030]图中标号:可视穿刺导杆1,三腔引流管2,内套管3,锥形牵开器4,定位标识头101,微型摄像头一102,可视穿刺导杆接头201,导流腔接头202,抽吸管接头203,穿刺导杆安装腔204,导流腔205,抽吸管206,抽吸孔207,气囊填充孔208,牵开气囊209,上限位台301,下限位台302,管槽303,冲水通道401,手柄402,电源盒403,金属导体404,环形灯带405,微型摄像头二406。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深部手术筒状牵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视穿刺导杆(1)、三腔引流管(2)、内套管(3)和锥形牵开器(4),内套管(3)匹配套装在三腔引流管(2)上,锥形牵开器(4)套装在内套管(3)上,三腔引流管(2)匹配套装在可视穿刺导杆(1)上,内套管(3)上设置有用于匹配锥形牵开器(4)的上限位台(301)和下限位台(302);其中三腔引流管(2)分为可视穿刺导杆安装腔(204)、导流腔(205)和抽吸管(206),三腔引流管(2)的尾端设置分叉的接头,可视穿刺导杆安装腔(204)连接可视穿刺导杆接头(201),导流腔(205)连接导流腔接头(202),抽吸管(206)连接抽吸管接头(203);三腔引流管(2)下端外侧设置有牵开球囊(209),抽吸管(206)延伸至三腔引流管(2)的探入端,在探入端的侧面设置有抽吸孔(207),导流腔(205)延伸至牵开球囊(209)段,导流腔(205)与牵开气囊(209)之间设置气囊填充孔(208);锥形牵开器(4)弧面的一部分向上延伸形成延长连接段,通过延长连接段安装手柄(402),锥形牵开器(4)的内侧壁有冲水通道(401),上限位台(301)和下限位台(302)上设置相应的管槽(303),冲水通道(401)匹配卡套管槽(3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深部手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然博霍峻峰张万宏王新军吴恒浩王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印何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