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575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控制单元,该电子控制单元由如下部分构成:印刷电路板(50);安装在该印刷电路板(50)上的电子部件(51~53);和通过注射成形而覆盖所述印刷电路板(50)以及电子部件(51~53)的合成树脂制覆膜(57),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电子部件(51~53)收纳在能够承受注射成形所述覆膜(57)时的压力和热的保护壳(75)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改良,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由如下部分构成印刷电路板;安装在该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部件;和 通过注射成形而覆盖所述印刷电路板以及电子部件的合成树脂制覆膜。
技术介绍
该电子控制单元如下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那样已经公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63406号公报以往的这种电子控制单元在形成覆膜之前正常工作,但在形成覆膜 后经常功能产生异常,本专利技术者研究后发现其原因是电子部件因注射成 形覆膜时的压力和热而被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通过 注射成形来形成覆膜,电子部件也不会被损坏而是能够始终正常工作的 电子控制单元以及适于制造该电子控制单元的制造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是,电子控制单元由如下部分 构成印刷电路板;安装在该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部件;和通过注射成 形而覆盖所述印刷电路板以及电子部件的合成树脂制覆膜,将所述电子 部件收纳在能够承受注射成形所述覆膜时的压力以及热的保护壳中。另外,根据第一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于收纳在所述保护壳中的电子部件,仅限于安装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各种电子部件中的特 别是高度高的电子部件。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第3特征是,电子控制单元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第 一特征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电子控制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两个工序将收纳保持在所述保护壳中的电子部件安装在印刷 电路板上的工序;和将安装了电子部件的印刷电路板放置在成型模具内, 向由该成型模具在印刷电路板以及电子部件周围划分出的、间隙均匀的 模腔注射填充热熔物从而形成所述覆膜的工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电子部件被优于耐压和耐热的保护壳所覆 盖,所以能够保护电子部件不受注射成形覆膜时的压力和热的影响,因 此不会损伤电子部件,从而能够得到高可靠性的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收纳在所述保护壳中的电子部件,仅限于 安装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各种电子部件中的高度高的电子部件。艮口, 对于高度低的小型电子部件,即使不将它们收纳在保护壳中也不容易受 到注射成型覆膜时的压力和热的影响,不会受到损伤。因此,针对小型 电子部件不使用保护壳,这有助于相应地降低电子控制单元的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特征,在通过向模腔注射填充热熔物而成形覆膜 时,能够通过保护壳隔断该注射压力和热,从而保护电子部件。特别是, 由于所述热熔物的熔化温度比较低且流动性高,所以能够将其注射压力 以及热对保护壳的影响抑制得较小,由此能够可靠地保护电子部件。而 且形成在印刷电路板以及电子部件上的覆膜的厚度均匀,所以在冷却时 覆膜整体均匀地冷却,由此能够避免在印刷电路板等上产生变形。由此, 能够提供性能始终稳定的电子控制单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的通用发动机的正视图。(第一实施例)图2是图1中箭头2方向的向视图。(第一实施例)图3是图1中箭头3方向的向视图。(第一实施例)图4是沿图2的4-4钱的剖面图。(第一实施例)图5是图4中箭头5方向的向视图(电子控制装置的俯视图)。(第 一实施例)图6是表示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的、在拆除盖体后的状态下的俯视图。(第一实施例)图7是表示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的、在拆除盖体和分隔板后的状态下 的俯视图。(第一实施例)图8是沿图4的8-8线的剖面图。(第一实施例)图9是将阻风门控制为全闭状态的第一传动装置的俯视图(A)以及 正视图(B)。(第一实施例)图IO是将阻风门控制为全开状态的第一传动装置的俯视图(A)以 及正视图(B)。(第一实施例)图11是表示减压机构的工作状态的第一传动装置的俯视图(A)以 及正视图(B)。(第一实施例)图12是表示图7中的阻风门强制关闭机构的非工作状态(A)以及 工作状态(B)的俯视图。(第一实施例)图13是电子控制单元的俯视图。(第一实施例)图14是表示阻风门开度与减压操纵杆以及阻风门操纵杆之间的操 纵杆比的关系的曲线图。(第一实施例)图15是沿图5中的15-15线的剖面图。(第一实施例)图16是实施了耐压处理的大型电子部件的主要部分纵剖侧视图。 (第一实施例)图17是在电子控制单元上形成覆膜的方法的说明图。(第一实施例)图18是沿图4中的18-18线的剖面图。(第一实施例)图19表示外壳内的通气构造的变形例,是与图18相对应的图。图20是沿图19中的20-20线的剖面图。(第一实施例)符号说明12a:电子控制单元50:印刷电路板51 54:各种电子部件51 53:大型电子部件57:覆膜75:保护壳80、81:成形模具(固定模具和可动模具)82-模腔(cavity)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附图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首先,如图1 图3所示,通用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1由曲轴箱2 和气缸3构成,所述曲轴箱2在其下面具有安装凸缘2a并水平地支承曲 轴4,所述气缸3从该曲轴箱2向一侧向斜上方突出,在曲轴箱2的正面 侧安装有起动曲轴4的反冲发动机起动机5。另外,在发动机主体l上安 装有配置于曲轴箱2上方的燃料箱T,和在气缸3的上方与燃料箱T相 邻的空气滤清器A以及排气消声器M。在气缸3顶部的一侧面上,安装 有将从空气滤清器A吸气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提供到气缸3内的化油器C。如图4以及图8所示,化油器C具有与所述气缸3顶部的进气口相 连的进气通道6,在该进气通道6上,从其上游侧、即空气滤清器A侧 配设有阻风门7以及节气门8,在阻风门7和节气门8的中间部的进气通 道6的喉管部上开有燃料喷嘴(未图示)。阻风门7和节气门8都构成为 通过风门杆7a、气门杆8a的转动而开闭的蝶型结构,自动控制这些阻风 门7以及节气门8开度的电子控制装置D安装在化油器C的上部。下面, 将阻风门7的风门杆7a称作阻风门杆7a,将节气门8的气门杆8a称作 节气门杆8a。通过图4 图15对所述电子控制装置D进行说明。首先,在图4、图5以及图14中,电子控制装置D的外壳(casing) 10由如下部分构成:将底壁lla接合在化油器C上端面上的外壳主体11; 和以封闭敞开端面的方式结合在该外壳主体11上的盖体12。另外,该盖 体12由钢板制的扁平箱型的罩12b和电子控制单元12a构成,所述罩12b 以覆盖该敞开端面的方式通过螺栓13接合于外壳主体11上,所述电子 控制单元12a嵌合于该罩12b的内侧,并且被夹持在该罩12b与外壳主 体11之间。在外壳主体11的敞开端面的内周边缘上,安装有与电子控制单元12a的外周部下表面紧密接触的环状的密封部19。如图4以及图15所示,在所述罩12b上,形成有除其周缘部以外都 向外鼓出的鼓出部71,该鼓出部71在其与电子控制单元12a之间划分出 空隙70。并且,在电子控制单元12a与罩12b之间设有使该空隙70与罩 12b的敞开端连通的通气通路72。该通气通路72弯曲成钩状,并且外端 朝下开口于大气。如图4、图6以及图7所示,在外壳主体11内设有与外壳主体11 分别独立的分隔板16,该分隔板16将外壳10内划分成底壁lla侧的传 动室14和盖体12侧的驱动室15。通过多个螺栓17,该分隔板16与底 壁lla—起固定在化油器C上。在外壳主体11的底壁lla上设有开口部18,在化油器C的上端面 上设有与该开口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子控制单元,该电子控制单元由如下部分构成印刷电路板(50);安装在该印刷电路板(50)上的电子部件(51~53);和通过注射成形而覆盖所述印刷电路板(50)以及电子部件(51~53)的合成树脂制覆膜(57),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电子部件(51~53)收纳在能够承受注射成形所述覆膜(57)时的压力和热的保护壳(75)中。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收纳在所述保护壳(75)中的电子部件,仅限于安装在所述印刷电路板(50)上的各种电子部件(51 54)中的特别是高度高的电子部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全隆一前川佳则豊后圭一朗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