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围护桩间的堵漏注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541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深基坑围护桩间的堵漏注浆装置,包括注浆室板、两个固定板以及跨距调节组件;两个所述固定板镜像对称滑动装配在所述注浆室板左右两侧,所述跨距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注浆室板外板面上且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传统的固定板状结构的堵漏注浆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解决了深基坑围护桩堵漏施工作业时安装尺寸不匹配造成安装不便以及需要逐级对应钻孔进行装置固定带来的安装麻烦和拆卸麻烦的问题。麻烦的问题。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围护桩间的堵漏注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建筑施工
,具体提出了一种深基坑围护桩间的堵漏注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深基坑施工作业是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十分常见的施工方式,深基坑一般开挖深度浅则几米深,深则达到几十米的深度,深基坑作业施工可以进行地下空间利用,例如在进行城市道路施工时,为了实现高标准规划设计,进行地下管廊施工是必不可少的施工过程,即在城市道路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排布于该隧道空间内,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在进行地下管廊施工时必然要进行深基坑施工作业。
[0003]在进行深基坑施工作业时,为了避免土层塌方影响坑内施工安全以及影响周边建筑基础的稳定性,同时为了避免地下水向坑内集中渗透,从而保证基坑的稳定性以及坑内作业的安全性和方便性,一般都需要在深基坑开挖前做提前的围护处理,围护方式可分为重力式搅拌桩挡墙、地下连续墙、桩列式挡墙等,具体可根据施工环境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哪种围护方式,其中桩列式挡墙主要由若干围护桩构成的墙面构成,桩列式挡墙根据围护桩的结构又可具体分为间隔式钻孔灌注桩、咬合式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等,咬合式钻孔灌注桩为连续桩结构,因此相比较间隔式钻孔灌注桩具有更好的防水密封性,但是间隔式钻孔灌注桩使用材料少,经济性更佳,因此在实际施工时间隔式钻孔灌注桩被广泛选择用于深基坑围护。
[0004]采用间隔式钻孔灌注桩进行深基坑围护时,由于相邻的两个围护桩之间为土层结构,因此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难免会在间隔土层之间出现地下水渗漏口,为了避免地下水向基坑内渗漏,则需要进行堵漏,现有技术下,基本都是采用堵漏注浆装置封住,即在相邻的两个围护桩之间进行注浆(注浆既可以是注入混凝土,也可以是注入聚氨酯等发泡材料),从而对出水口进行封堵,但是传统的堵漏注浆装置基本为固定式的板状结构,在实际堵漏作业时一般会存在以下问题:
[0005]1)间隔式钻孔灌注桩采用间隔式钻孔,由于灌注桩的尺寸以及相邻灌注桩之间的间距并不严格按照某个尺寸进行施工,因此传统固定板状结构的堵漏注浆装置与围护桩之间固定存在一定的尺寸不匹配的问题;
[0006]2)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传统的堵漏注浆装置也有采用逐级对接的结构设计用于基坑的深层堵漏,但是在对接后,需要在两个围护桩上位于每个堵漏注浆装置对应位置进行钻孔锁紧,不但固定前钻孔以及安装固定麻烦,完成注浆堵漏后进行拆卸同样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围护桩间的堵漏注浆装置,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深基坑围护桩间的堵漏注浆装置,包括注浆室板、两个固定板以及跨距调节组件;两个所述固定板镜像对称滑动装配在所述注浆室板左右两侧,所述跨距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注浆室板外板面上且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其中:
[0009]所述注浆室板为方形槽箱结构,所述注浆室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边侧板,所述注浆室板的顶端以及底端位置分别设置有插槽和插板,所述插板与所述插槽匹配设置,所述注浆室板的板面上在靠近底端的位置开设有注浆口,所述注浆口处装配有用于封堵的封口件。
[0010]两个所述固定板一一对应滑动装配在两个所述边侧板上,且所述固定板沿所述注浆室板的左右两侧水平直线方向滑动,所述注浆室板相对两个所述固定板向外凸出,所述固定板上与所述注浆室板凸出一侧对应的外侧板面上设置有用于若干所述堵漏注浆装置拼接时对接的对接组件,所述固定板的内侧板面上设置有橡胶材质的封边压条,所述对接组件位于靠近所述固定板上远离所述注浆室板的侧边位置,所述固定板上在位于所述对接组件与所述封边压条之间的板面位置设置有若干竖直分布的固定孔;所述跨距调节组件可调节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距离。
[0011]优选的,所述对接组件包括竖直滑轨、对接杆和锁紧螺栓;所述竖直滑轨侧边对齐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外侧板面上,所述对接杆与所述竖直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竖直滑轨与所述固定板对齐设置的侧壁位置上设置有上下延伸的限位孔,所述锁紧螺栓穿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对接杆螺纹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边侧板上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滑槽,且所述边侧板上在位于每个所述滑槽位置对应开设有腰型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与若干所述滑槽一一对应滑动配合的滑条,所述滑条上螺纹连接有穿过所述腰型孔的限制销。
[0013]优选的,所述跨距调节组件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分布固定安装在所述注浆室板外板面上的带座轴承、水平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带座轴承上的转动杆套和两个一一对应螺纹配合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杆套两端上的螺杆,两个所述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且两个所述螺杆对应固定连接在相邻一侧的所述竖直滑轨上。
[0014]优选的,所述封口件包括塞座板和封口塞,所述塞座板水平转动安装在所述注浆室板的外板面上,且所述塞座板的旋转轴位于所述注浆口的正上方,所述封口塞螺纹转动安装在所述塞座板上,所述注浆口为圆孔结构,所述封口塞与所述注浆口在尺寸上配合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封边压条为截面呈马蹄形且上下贯通的管状结构。
[0016]优选的,所述封口塞外端设置有十字转动钮。
[0017]优选的,所述插板的底端呈锥形尖端结构。
[0018]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围护桩间的堵漏注浆装置,对传统的固定板状结构的堵漏注浆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解决了深基坑围护桩堵漏施工作业时安装尺寸不匹配造成安装不便以及需要逐级对应钻孔进行装置固定带来的安装麻烦和拆卸麻烦的问题。
[0019]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围护桩间的堵漏注浆装置,将传统的堵漏注浆装置分成了注浆室板以及分布在两侧的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与注浆室板采用滑动连接,通过设置
的跨距调节组件可以对两个固定板的跨距进行调节,从而可根据两个相邻围护桩之间的实际跨距进行适当调节,方便了对堵漏注浆装置的固定安装,以及通过适当调节从而保证封边压条密封的有效性,解决了堵漏施工安装时安装尺寸不匹配造成的安装不便的问题。
[002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围护桩间的堵漏注浆装置,堵漏注浆装置上在位于两个固定板上设置有对接组件,方便了多个堵漏注浆装置拼接时进行快速对接,且对接后能够保证固定板与围护桩的贴紧以及封边压条与围护桩之间的压紧,只需要对最顶端的堵漏注浆装置进行钻孔锁紧固定,无需在两个围护桩上针对后续每个堵漏注浆装置的对应位置进行钻孔安装,从而解决了安装时进行钻孔和锁紧的麻烦,同时解决了拆卸时的麻烦。
附图说明
[002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围护桩间的堵漏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浆室板(1)、两个固定板(2)以及跨距调节组件(3);两个所述固定板(2)镜像对称滑动装配在所述注浆室板(1)左右两侧,所述跨距调节组件(3)安装在所述注浆室板(1)外板面上且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2)之间;其中:所述注浆室板(1)为方形槽箱结构,所述注浆室板(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边侧板(11),所述注浆室板(1)的顶端以及底端位置分别设置有插槽(12)和插板(13),所述插板(13)与所述插槽(12)匹配设置,所述注浆室板(1)的板面上在靠近底端的位置开设有注浆口(14),所述注浆口(14)处装配有用于封堵的封口件(15);两个所述固定板(2)一一对应滑动装配在两个所述边侧板(11)上,且所述固定板(2)沿所述注浆室板(1)的左右两侧水平直线方向滑动,所述注浆室板(1)相对两个所述固定板(2)向外凸出,所述固定板(2)上与所述注浆室板(1)凸出一侧对应的外侧板面上设置有用于若干所述堵漏注浆装置拼接时对接的对接组件(24),所述固定板(2)的内侧板面上设置有橡胶材质的封边压条(23),所述对接组件(24)位于靠近所述固定板(2)上远离所述注浆室板(1)的侧边位置,所述固定板(2)上在位于所述对接组件(24)与所述封边压条(23)之间的板面位置设置有若干竖直分布的固定孔(22);所述跨距调节组件(3)可调节两个所述固定板(2)的相对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围护桩间的堵漏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组件(24)包括竖直滑轨(241)、对接杆(242)和锁紧螺栓(243);所述竖直滑轨(241)侧边对齐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的外侧板面上,所述对接杆(242)与所述竖直滑轨(241)滑动配合,所述竖直滑轨(241)与所述固定板(2)对齐设置的侧壁位置上设置有上下延伸的限位孔(2411),所述锁紧螺栓(243)穿过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鹏周宁刘帅李友才张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