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盘内干细胞注入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497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经皮椎间盘内干细胞注入器具;包括经皮向椎间盘内进行穿刺的穿刺用外套管、用以装置干细胞混悬液的注射器及用以向椎间盘内注入干细胞混悬液的针头;针头可插拔的插至于穿刺用外套管内,其前端露出至穿刺用外套管前端外,其后端与注射器前端可拆卸连接。有益效果:本申请所设置的针头长度较长,在通过穿刺用外套管经皮至椎间盘内构建穿刺通道后,即可将针头插入其内,针头前端也必然伸入椎间盘内,注射器内所备置的干细胞混悬液即可直接经针头被推注到病人椎间盘髓核中,使得干细胞混悬液不会大量附着在穿刺用外套管内壁,不会造成大量浪费,使得本申请使用时,经皮椎间盘干细胞注入效果好。椎间盘干细胞注入效果好。椎间盘干细胞注入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皮椎间盘内干细胞注入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材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经皮椎间盘内干细胞注入器具。

技术介绍

[0002]椎间盘退变是一个由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加重。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椎间盘的结构组织、代谢及功能也会逐渐衰退。
[0003]目前,临床上针对椎间盘退变的常规治疗方法基本上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相关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无法解决椎间盘退变的病理问题。随着科学家对干细胞领域的深入研究,干细胞移植基于椎间盘退变的始发因素,为椎间盘退变提供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0004]椎间盘退变是因髓核等细胞数量的绝对减少、功能减退,干细胞移植可替代椎间盘内的老化退变细胞,增加蛋白聚糖和II型胶原的合成。近几年,多项临床研究均证明移植自体椎间盘源性的细胞或关节软骨细胞能够有效延缓椎间盘退变的病情发展、促进椎间盘组织再生,从而改善椎间盘退化。
[0005]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经皮椎间盘内干细胞的移植注射,通常会先使用一穿刺用导针插入一穿刺用外套管中,再将其整体经皮插入椎间盘以构建干细胞注射通道,而后,取出所使用的穿刺用导针,再将内置有干细胞混悬液的注射器前端所连接的针头插入至相应穿刺用外套管内而向相应穿刺用外套管内注入干细胞混悬液,以使所注入的干细胞混悬液经其流入至椎间盘。
[0006]对于上述操作,其虽然使用广泛,但依然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
[0007]具体来说,一方面,所使用的穿刺用外套管长度较长,一般有18.0cm左右,所使用的针头长度较短,一般只有5.0cm左右,所以,在所使用的针头插入所使用的穿刺用外套管内时,其仅位于相应穿刺用外套管内后端,这就导致在干细胞混悬液完全经相应针头注入相应穿刺用外套管内后,会有较多的干细胞混悬液附着在相应穿刺用外套管内壁而无法被完全推注到椎间盘内,使得会造成较多干细胞混悬液的浪费;另一方面,在一些椎间盘内压较大的病例,在注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干细胞泄露,从而存在着在椎间盘周围异位骨化的风险,干细胞注射的有效性明显降低,并且,所使用的针头在插至相应穿刺用外套管后端内时,相应穿刺用外套管需要手扶,一不小心插歪,所使用的针头就会扎到医护人员手,使得具有一定安全隐患,同时,医护人员手上可能存在的细菌也会进入相应针头内,使得易导致干细胞混悬液被污染,被污染的干细胞混悬液注入病人椎间盘时,还可能使得病人椎间盘产生病变。
[0008]因此,现有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经皮椎间盘内干
细胞注入器具。
[0010]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经皮椎间盘内干细胞注入器具,包括经皮向椎间盘内进行穿刺的穿刺用外套管、用以装置干细胞混悬液的注射器及用以向椎间盘内注入干细胞混悬液的针头;
[0011]所述针头可插拔的插至于所述穿刺用外套管内,其前端露出至所述穿刺用外套管前端外,其后端与所述注射器前端可拆卸连接。
[0012]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13]优选的,所述针头包括针杆及针座A;
[0014]所述针座A成型为筒状结构,其前后两端均形成为敞口,其内中部设有一以将其分隔为前套接部及后套接部的密封隔板;所述针杆后端连接至所述密封隔板,并与所述后套接部内部相连通;
[0015]所述前套接部可拆卸的套固至所述穿刺用外套管后端外;所述后套接部可拆卸的套接在所述注射器前端外。
[0016]优选的,所述穿刺用外套管包括管体及管座;
[0017]所述管座成型为筒状结构,其前端闭合,后端形成为敞口,且其前端外壁向外突出设有挡止耳;所述管体后端连接至所述管座前端,并与所述管座内部相连通;
[0018]所述针杆插至所述管体,其前端外露于所述管体前端;所述管座过盈配合的插入至所述针座A的前套接部内,所述挡止耳后端面与所述前套接部前端敞口相抵。
[0019]优选的,所述管体长度为L;所述L=12.0cm

18.0cm;所述针杆内径为D,所述D=0.1mm

0.3mm。
[0020]优选的,所述L2=16.0cm;所述D=0.2mm。
[0021]优选的,所述注射器包括注射筒、密封圈、活塞及活塞杆;
[0022]所述注射筒前端向前设有带外螺纹的鲁尔接头;所述密封圈套固至所述鲁尔接头连接端外;所述针座A的后套接部螺纹旋接于所述鲁尔接头外,其后端敞口抵至所述密封圈;所述注射筒后端形成为敞口,并在所述敞口外周设有一圈凸耳A;所述活塞可前后滑动的卡置于所述注射筒内,其后端与所述活塞杆前端相连;所述活塞杆后端伸出至所述注射筒后端敞口外,且所述活塞杆后端外壁设有一圈凸耳B。
[0023]优选的,所述管体外壁从前至后设有以1.0cm为单位长度的刻度线A;所述注射筒外壁从前至后设有以1.0mm为单位长度的刻度线B。
[0024]优选的,还包括一穿刺限位件;
[0025]所述管体外壁前端向外突出设有防脱螺纹环,所述管体外壁后端向外突出设有固定螺纹环,所述穿刺限位件螺纹旋接于所述固定螺纹环外,并在对其进行旋拧以使其脱离所述固定螺纹环时其可在所述管体外前后移动。
[0026]优选的,所述穿刺限位件包括螺纹套环及凸设于所述螺纹套环外壁前端的皮肤抵贴板;所述皮肤抵贴板前端面设有一层粘膜。
[0027]优选的,还包括一穿刺用导针;
[0028]所述穿刺用导针包括针芯及针座B;所述针芯内径略小于所述管体内径;且所述针芯长度等于所述管体长度,所述针芯后端与所述针座B前端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针座B成型为实心筒状结构,其前端面向后凹陷形成有适于所述管座后端卡入的限位凹槽。
[00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其一、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经皮椎间盘内干细胞注入器具,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其包括穿刺用外套管、注射器及针头;所述针头可插拔的插至于所述穿刺用外套管内,其前端露出至所述穿刺用外套管前端外,其后端与所述注射器前端可拆卸连接,由此,则可理解,本申请所设置的针头长度较长,在通过所述穿刺用外套管经皮至椎间盘内构建穿刺通道后,即可将所述针头插入其内,所述针头前端也必然伸入椎间盘内,所述注射器内所备置的干细胞混悬液即可直接经所述针头被推注到病人椎间盘髓核中,使得相对于
技术介绍
所述干细胞移植注入方式,干细胞混悬液不会大量附着在所述穿刺用外套管内壁或在注射过程中泄露,使得不会造成大量浪费和出现异位分化等不良反应,使得本申请使用时,经皮椎间盘干细胞注入效果更优,另一方面,本申请还包括一穿刺限位件;所述管体外壁前端向外突出设有防脱螺纹环,所述管体外壁后端向外突出设有固定螺纹环,所述穿刺限位件螺纹旋接于所述固定螺纹环外,并在对其进行旋拧以使其脱离所述固定螺纹环时其可在所述管体外前后移动,由此,预先将所述穿刺限位件旋拧至所述管体外壁后端固定螺纹环外被固定,所述管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皮椎间盘内干细胞注入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皮向椎间盘内进行穿刺的穿刺用外套管、用以装置干细胞混悬液的注射器及用以向椎间盘内注入干细胞混悬液的针头;所述针头可插拔的插至于所述穿刺用外套管内,其前端露出至所述穿刺用外套管前端外,其后端与所述注射器前端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椎间盘内干细胞注入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包括针杆及针座A;所述针座A成型为筒状结构,其前后两端均形成为敞口,其内中部设有一以将其分隔为前套接部及后套接部的密封隔板;所述针杆后端连接至所述密封隔板,并与所述后套接部内部相连通;所述前套接部可拆卸的套固至所述穿刺用外套管后端外;所述后套接部可拆卸的套接在所述注射器前端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皮椎间盘内干细胞注入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用外套管包括管体及管座;所述管座成型为筒状结构,其前端闭合,后端形成为敞口,且其前端外壁向外突出设有挡止耳;所述管体后端连接至所述管座前端,并与所述管座内部相连通;所述针杆插至所述管体,其前端外露于所述管体前端;所述管座过盈配合的插入至所述针座A的前套接部内,所述挡止耳后端面与所述前套接部前端敞口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皮椎间盘内干细胞注入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长度为L;所述L=12.0cm

18.0cm;所述针杆内径为D,所述D=0.1mm

0.3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皮椎间盘内干细胞注入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L2=16.0cm;所述D=0.2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皮椎间盘内干细胞注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灿温健吴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