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道检测装置、人员通道装置和货物检测通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474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道检测装置、人员通道装置和货物检测通道装置,属于安防闸机通道技术领域。通过将n个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激光信号设定为逻辑权重依次降低,避免了采用物理权重方式带来的激光强度变弱且难以同时保证多个激光光束准确、可靠、持续地对准激光检测器件所导致的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通过设置面积远大于光敏检测器件的感光区域的光散射装置,提高了激光对准的概率,进而提高了检测准确率;且光散射装置降低了单位面积上的激光亮度,降低了光敏检测器件被高亮度激光损害,也延长了光敏检测器件的寿命;通过设置为8个激光发生器和8个光敏检测组件,产生8个光电信号,对应一个字节的8个比特,便于将激光光学系统与计算机系统集成。算机系统集成。算机系统集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道检测装置、人员通道装置和货物检测通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道检测装置、人员通道装置和货物检测通道装置,属于安防闸机通道


技术介绍

[0002]安防闸机是一种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的最常见的设备,其本质的功能是通过拦阻和放行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人,可用于各种场合的出入口,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比如高铁、地铁入口等等。而要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人就需要准确、可靠地解决尾随问题。目前市场已定型生产的人员通道系统检测尾随主要有两类方式:一是红外对射检测方式;二是摄影摄像系统检测方式:
[0003]红外对射,全名叫“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Active infrared intrusion detectors),其基本的构造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光束强度指示灯、光学透镜等。其侦测原理是利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红外射线,再经过光学透镜做聚焦处理,使光线传至很远距离,最后光线由接收端的光敏晶体管(也即通常所说的红外传感器)接收。当有物体挡住发射端发射的红外射线时,由于接收端无法接收到红外线,所以会发出警报。但是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而且会扩散,投射出去之后,在起始路径阶段会形成圆锥体光束,随着发射距离的增加,其理想强度与发射距离呈反平方衰减。因此只有两光束、三光束、四光束类型的传统型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常用于室外围墙报警。而用于人员通道系统的红外对射目前已达24红外光束。但如前所述,红外线往往有比较大的发散角,“光”斑比较大。所以,红外传感器不可能布置得太密。否则,一束红外线就可能被好几个红外传感器同时检测到。而且,一个红外传感器也可能同时检测到多束红外线,这些都会造成混乱。所以,红外对射检测方式中,相邻红外传感器之间的间距最小不能小于10cm。
[0004]但即使将红外传感器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大于10cm,依然无法严格检测出尾随问题,原因就在于如果两个人之间的间距小于10cm,会造成红外线被连续遮挡。比如,李四紧随张三,间距只有5cm,则当李四紧随张三前行时,张三尚处于遮挡住红外线的位置,李四也同时遮挡住红外线了。但红外对射检测方式并不能检测出这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遮挡住了红外线。因而,当李四继续紧随张三前行,张三已离开遮挡住红外线的位置时,李四仍遮挡住该红外线。所以红外对射检测方式会误认为张三还处于遮挡住红外线的位置,因而不可能检测出张三已通过,而是尾随者遮挡住了该红外线。直到李四继续紧随张三前行,李四也已离开遮挡住红外线的位置时,红外对射检测方式才认为张三已通过。很显然,李四已成功紧随张三通过了,但红外对射检测方式并未检测出来。所以,在李四紧随张三,间距只有5cm时,红外对射检测方式要想检测出尾随,红外传感器之间的间距必须小于5cm。也即,红外发生器和传感器布置得越密,就越能准确可靠地检测出尾随。但如前所述,红外线因为具有较大的“光”斑,红外传感器不可能布置得太密。而且在极端情况下,李四紧贴张三,间距可能只有1或2cm,这时红外对射检测方式就更加无能为力了。至于用间距10cm以上的红外传感器去检测并识别步态,准确率和可靠率就更低了,而且速度很慢。很多用红外对射检测方式
防尾随的人员通道系统之所以使用双门,就是想用较长时间来执行复杂的识别尾随的逻辑,以换取较高的识别尾随的准确率和可靠率。但这对于地铁、铁路等大人流场合,很快就会造成严重的拥堵人流和积压人群,所以基本不适用。
[0005]摄影摄像系统检测尾随的基本思路就是用人脸识别、步态识别、机器视觉等智能技术,数人脸,数人腿,数人头或数人肩等。该方式成本高昂,尤其是多人脸识别组件立体检测。而且速度比较慢,受环境影响很大,准确率、可靠率也不高。因为某些行李或物件可能被误认为人头,而有意尾随者还可能刻意隐藏,伪装和躲避这种人头检测。不过,即使采用智能的摄像系统,也并不一定能低成本,高效,准确,可靠地识别出尾随。因为数人头的人脸识别组件只能发现一定区域内人头数比较多(≥2),如果仅凭这就判断是尾随,就有可能误判;因为如果这些人处于静止状态或接近于静止,就算一定区域内人头数比较多(≥2),也不是尾随。另外,如果数人头的人脸识别组件发现一定区域内人头数比较多(≥2),且不处于静止状态,但这些人在后退,则也不是尾随,而可能是在纠正尾随。所以,尾随是个动态的过程,必须考虑到速度和方向。目前数人头的人脸识别组件还难以达到低成本、高效、准确、可靠地判别出移动方向并计算出某一方向上的移动速度,但计算出某个方向上移动的速度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防尾随。至于数人脸,本质上和数人头一样,但难度可能更大。至于数人腿和人肩,准确率和可靠率就更低了。更重要的是,在很多场所,考虑到隐私、成本或其它原因,也不允许或不适合用摄影摄像系统。所以,用摄影摄像系统来防尾随并不具有普适性。
[0006]基于上述两种方式的缺点,CN212623139U提出了一种采用激光光幕来识别尾随的装置,但是所采用的激光光幕是用一束激光来回反射产生的,而光敏检测器件的灵敏且可靠的感光区域往往比较小,比如为直径只有1mm的小圆点,而一束激光来回反射几次后不但亮度降低、光斑增大,而且要同时准确,可靠,持续地对准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光敏检测器件中的那个小圆点,在现实应用中几乎不可能。即使生产和装配精度极高,能达到微米级,但人员通道系统要频繁通过人员和行李等,地铁站、火车站等场所要频繁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地板都会有微小振动,因而闸机不可避免就会有微小振动和位移。而只要有一丁点振动,激光光束来回反射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后,就会将这一丁点振动放大很多倍。另外,只要有微小位移,激光光束来回反射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后,也会将这微小位移放大很多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激光光束几乎不可能同时准确,可靠,持续地对准光敏检测器件。这就会导致错误的输入!而只要有一个光敏检测器件产生了错误输出,很可能就会导致程序逻辑输出完全不一样。另外,该采用激光光幕的方案中还要求光敏检测器件不但能灵敏可靠地感光,还要能高反射率地反光!因而还存在着制备工艺难且成本高的问题。
[0007]因此考虑上述综合因素,需要研发一种更具有普适性,且能够低成本、高效、准确、可靠地识别出尾随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通道检测装置和人员通道装置。
[0009]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道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器和一组
或者多组前向检测组件;每组前向检测组件包括激光发射模组和对应的激光接收模组;每组前向检测组件中的激光发射模组包括n个激光发生器,对应的激光接收模组包括n个光敏检测组件,n≥3;n个激光发生器依次排列,n个光敏检测组件对应依次排列,所述控制器根据n个激光发生器的排列顺序设定其发出的激光信号的权重依次降低。
[0010]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一组或者多组逆向检测组件,每组逆向检测组件包括激光发射模组和对应的激光接收模组;所述逆向检测组件中的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激光信号的权重顺序与所述前向检测组件中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激光信号的权重顺序相反。...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器和一组或者多组前向检测组件;每组前向检测组件包括激光发射模组和对应的激光接收模组;每组前向检测组件中的激光发射模组包括n个激光发生器,对应的激光接收模组包括n个光敏检测组件,n≥3;n个激光发生器依次排列,n个光敏检测组件对应依次排列,所述控制器根据n个激光发生器的排列顺序设定其发出的激光信号的权重依次降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组或者多组逆向检测组件,每组逆向检测组件包括激光发射模组和对应的激光接收模组;所述逆向检测组件中的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激光信号的权重顺序与所述前向检测组件中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激光信号的权重顺序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检测组件包括光敏检测器件和设置于其上的光散射装置,所述光散射装置的面积远大于光敏检测器件的感光区域,所述光散射装置的任意位置接收到激光信号即可使得所述光敏检测器件检测到激光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散射装置为光散射膜或光散射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根据激光接收模组中各光敏检测组件是否接收到对应的激光信号以及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顾力嘉陈鹏付文韬戴菁李赠庚熊静熊六远陈洪斌杨志强陈建李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讯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