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471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机油泵,包括:传动轴,传动轴的上端伸入到电动机壳内,下端伸入到机油泵壳内;机油泵内转子,机油泵内转子位于机油泵壳内,且同轴连接于传动轴,以随着传动轴一起转动;机油泵外转子呈环状,且机油泵内转子偏心设置于机油泵外转子内;机油泵内转子的外周设置有外齿,机油泵外转子上设置有内齿,内齿和外齿啮合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机油泵内转子和机油泵外转子的偏心设置,并在一侧外齿啮合于内齿时,另一侧外齿和内齿形成间隙,该间隙作为机油灌入电动机壳内的进口,进而在实际使用时便于灌入机油,进而通过机油对电动机壳内进行冷却,相对于现有技术,利用机油冷却比自然冷却的效果更好,更利于电动机散热,更加安全。加安全。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机油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油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机油泵。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发动机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动部件被使用在发动机上。
[0003]例如,目前发动机机油泵普遍使用电动机机油泵作为辅助油泵。
[0004]现有技术下,电动机油泵的机油泵壳体与电动机壳体直接相连接。
[0005]由于机油温度较高,热量会通过机油泵壳体传递给电动机壳体,并进一步传递给电动机定子线圈、以及与所述电动机连接的驱动控制板等零件,使这些部位温度升高。
[0006]电动机定子线圈的温度升高,将导致电动机运转不稳定,极端情况下甚至使电动机不能正常工作。
[0007]驱动控制板温度过高,会导致驱动控制板上的电子元器件使用寿命降低,并进而造成驱动控制板故障率显著升高,严重降低其使用寿命。
[0008]针对以上电动机升温情况,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电动机油泵均采用自然冷却,冷却效果不佳,依然存在由于高温而影响电动机工作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电动机油泵采用自然冷却而冷却效果不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油泵,解决了自然冷却的电动机油泵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11]一种电动机油泵,包括:
[0012]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上端伸入到电动机壳内,下端伸入到机油泵壳内;
[0013]机油泵内转子,所述机油泵内转子位于所述机油泵壳内,且同轴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以随着所述传动轴一起转动;
[0014]机油泵外转子,所述机油泵外转子设置于所述机油泵壳内;
[0015]所述机油泵外转子呈环状,且所述机油泵内转子偏心设置于所述机油泵外转子内;
[0016]所述机油泵内转子的外周设置有外齿,所述机油泵外转子上设置有内齿,所述内齿和外齿啮合配合;
[0017]一侧的所述外齿啮合于对应的所述内齿时,另一侧的所述外齿和内齿形成间隙,且该间隙作为机油灌入所述电动机壳内的进口。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齿和内齿均为圆弧齿形。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机壳内设置有隔板部,所述隔板部上设置有轴孔,所述传动轴从所述电动机壳内穿过所述轴孔,并进入到所述机油泵壳内,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轴孔可转动配合。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部上设置有过油孔,且该过油孔位置对应到所述间
隙,以机油通过所述间隙后再通过所述过油孔进入到所述电动机壳内。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部朝向所述机油泵内转子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存油槽,所述存油槽的边沿延伸引出导油槽,该导油槽接通所述轴孔和存油槽。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机壳和机油泵壳一体成型。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油泵内转子和机油泵外转子的下端面与所述机油泵壳的下端面平齐;所述机油泵壳的下端面设置有下端盖;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注油孔,且该注油孔位置对应到所述机油泵内转子和机油泵外转子的啮合面。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端盖的上表面形成排油槽,以排出机油,所述排油槽的一端接入到所述机油泵内转子和机油泵外转子的啮合面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下端盖的边沿。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油泵壳的下端面设置有辅助油槽,该辅助油槽的位置与所述排油槽位置相对应。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油孔和过油孔的形状均为扇形,且位置正对。
[002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通过机油泵内转子和机油泵外转子的偏心设置,并在一侧外齿啮合于内齿时,另一侧外齿和内齿形成间隙,该间隙作为机油灌入所述电动机壳内的进口,进而在实际使用时便于灌入机油,进而通过机油对电动机壳内进行冷却,相对于现有技术,利用机油冷却比自然冷却的效果更好,更利于电动机散热,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附图中: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对应电动机油泵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对应电动机油泵中机油泵的转子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对应电动机油泵中隔板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对应电动机油泵的下端盖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机油泵的外转子和内转子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5]100

传动轴;
[0036]200

电动机壳,210

隔板部,211

轴孔,212

油孔,213

存油槽,214

导油槽;
[0037]300

泵壳,310

辅助油槽;
[0038]400

机油泵内转子,410

外齿;
[0039]500

机油泵外转子,510

内齿;
[0040]600

间隙;
[0041]700

下端盖,710

注油孔,720

排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
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43]一种电动机油泵,具有传动轴100,传动轴100用于传递转速,转轴100伸入到电动机壳200内,通过与电机连接,实现输出转速。传动轴100产生转速后,转速输入到泵壳300 内的机油泵内转子400。
[0044]进而,还具有机油泵内转子400和机油泵外转子500。
[0045]机油泵内转子400设置到传动轴100的一端。
[0046]机油泵内转子400和机油泵外转子500均设置于泵壳300内。
[0047]如图3所示,机油泵外转子500整体呈环状结构,且机油泵内转子400设置于机油泵外转子500内。
[0048]机油泵内转子400与机油泵外转子500啮合配合,在传动轴100带动机油泵内转子400 转动时,机油泵内转子400与机油泵外转子500配合,通过在转动中产生的负压来实现泵油。
[0049]如图3所示,在具体的配合结构上,机油泵内转子400的外周设置有外齿410,机油泵外转子50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机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100),所述传动轴(100)的上端伸入到电动机壳(200)内,下端伸入到机油泵壳(300)内;机油泵内转子(400),所述机油泵内转子(400)位于所述机油泵壳(300)内,且同轴连接于所述传动轴(100),以随着所述传动轴(100)一起转动;机油泵外转子(500),所述机油泵外转子(500)设置于所述机油泵壳(300)内;所述机油泵外转子(500)呈环状,且所述机油泵内转子(400)偏心设置于所述机油泵外转子(500)内;所述机油泵内转子(400)的外周设置有外齿(410),所述机油泵外转子(500)上设置有内齿(510),所述内齿(510)和外齿(410)啮合配合;一侧的所述外齿(410)啮合于对应的所述内齿(510)时,另一侧的所述外齿(410)和内齿(510)形成间隙(600),且该间隙(600)作为机油灌入所述电动机壳(200)内的进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410)和内齿(510)均为圆弧齿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壳(200)内设置有隔板部(210),所述隔板部(210)上设置有轴孔(211),所述传动轴(100)从所述电动机壳(200)内穿过所述轴孔(211),并进入到所述机油泵壳(300)内,所述传动轴(100)与所述轴孔(211)可转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部(210)上设置有过油孔(212),且该过油孔(212)位置对应到所述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连山蒲屹牟亦颉段胜秋胡文强蒋银龙周伟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航天世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