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膜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455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镀膜玻璃,基板玻璃以及镀设于基板玻璃一表面的镀膜层,镀膜层包括玻璃基体上由内到外依次复合的第一减反层、多个复合镀层、功能层、第二减反层,第一减反层与第二减反层均为氟化镁层;每一个复合镀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电介质层、银层、保护层,电介质层、功能层均为氧化锌、氧化锌锡、氮化硅中的任意一层或任意多层的复合层;保护层均为氧化锌铝、镍铬合金中的任意一层或任意多层的复合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保护层相配合,大大降低镀膜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降低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无光污染;该镀膜层具有较低的折射率,硬度高,耐磨损能力及化学稳定性强。耐磨损能力及化学稳定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镀膜玻璃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镀膜玻璃
,具体涉及一种镀膜玻璃。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减轻光污染,上海地区对幕墙玻璃的反射率限制非常严格,导致部分项目要求玻璃的反射率很低,甚至对玻璃的反射率要求为7%以下。同时上海地区的要求也对华东区域市场形成示范效应,像杭州市场也对玻璃的反射率提出了更严格的限制。
[0003]但因玻璃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折射率n=1.52,根据菲涅尔公算出它的单测反射率大约是4%,使得6毫米单片玻璃总体的可将光反射率大约为8%。而传统的双银,使用常规不具备减反功能的膜层材料,镀膜层内又包含两层功能银层,这些都会使镀膜后的产品可见光反射率高于8%,以上导致双银产品在上海等地区的推广受阻。
[0004]经干涉实验验证,在可见光范围内,真实折射率n=1.23的膜层具有最佳的减反射效果,使用折射率小于玻璃折射率的材料镀在玻璃表面才能减少玻璃表面的可见光反射率,而现市面上已有的LOW

E产品主要是在玻璃基材上镀制具有红外线反射功能的低辐射复合膜层,该复合膜层包含具有红外线反射功能的银Ag层和具有保护银层作用的阻挡层及具有干涉作用的电介质层,氧化钛/氧化锌/氮化硅等均具有较高的折射率,不具备减反射效果,导致现在目前暂时没有反射率低于8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反无光污染镀膜玻璃,以解决现有镀膜玻璃产品反射率高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镀膜玻璃,其包括基板玻璃以及镀设于所述的基板玻璃一表面的镀膜层,所述的镀膜层包括所述的玻璃基体上由内到外依次复合的第一减反层、多个复合镀层、功能层、第二减反层,所述的第一减反层与所述的第二减反层均为氟化镁层;每一个所述的复合镀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电介质层、银层、保护层,所述的电介质层较所述的银层靠近所述的第一减反层,所述的保护层较所述的银层靠近所述的功能层,所述的电介质层、功能层均为氧化锌、氧化锌锡、氮化硅中的任意一层或任意多层的复合层;所述的保护层均为氧化锌铝、镍铬合金中的任意一层或任意多层的复合层。
[0008]优选地,所述的复合镀层设置两个,一个所述的复合镀层包括第一电介质层、第一银层、第一保护层,另一个所述的复合镀层包括第二电介质层、第二银层、第二保护层,所述的第一电介质层、第一银层、第一保护层、第二电介质层、第二银层、第二保护层依次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减反层与所述的功能层之间。
[0009]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减反层、第二减反层10的厚度均为10

60nm,所述的功能层的厚度为30

50nm。
[0010]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电介质层的厚度为30

60nm;所述的第二电介质层的厚度为
60

100nm。
[0011]优选地,于所述的第一保护层的厚度为0.5

15nm;所述的第二保护层的厚度为1

16nm。
[0012]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银层的厚度为4

12nm;所述的第二银层的厚度为6

18nm。
[0013]优选地,所述的镀膜玻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第二保护层与所述的功能层之间的第三电介质层、第三银层、第三保护层,所述的第一电介质层、第一银层、第一保护层、第二电介质层、第二银层、第二保护层、第三电介质层、第三银层、第三保护层依次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减反层与所述的功能层之间。
[0014]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电介质层的厚度为25

50nm;所述的第二电介质层的厚度为40

90nm;所述的第三电介质层的厚度为50

90nm;所述的第一保护层的厚度为0.5

25nm;所述的第二保护层的厚度为1

25nm。
[0015]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银层的厚度为5

9nm;所述的第二银层的厚度为6

10nm;所述的第三银层的厚度为8

30nm。
[0016]优选地,所述的镀膜玻璃还包括第四电介质层,所述的第四电介质层设置在所述的第三电介质层与第三银层之间,所述的第三电介质层、第四电介质层的厚度总和为50

90nm。
[00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减反层、第二减反层、保护层相配合,大大降低镀膜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降低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无光污染;该镀膜层具有较低的折射率,硬度高,耐磨损能力及化学稳定性强,不易损坏;该镀膜层使得镀膜玻璃产品在获得高节能性的前提下,可大幅减少可见光反射率,无光污染,符合目前上海等城市已出台的限制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法规。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和2的镀膜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和4的镀膜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0020]以上附图中:
[0021]1‑
基板玻璃,2

第一减反层,3

第一电介质层,4

第一银层,5

第一保护层,6

第二电介质层,7

第二银层,8

第二保护层,9

功能层,10

第二减反层10,11

第三电介质层,12

第三银层,13

第三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的镀膜玻璃,其包括基板玻璃1以及镀设于基板玻璃1一表面的镀膜层,镀膜层包括玻璃基体上由内到外依次复合的第一减反层2、多个复合镀层、功能层9、第二减反层10,第一减反层2与第二减反层10均为氟化镁层;每一个复合镀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电介质层、银层、保护层,电介质层较银层靠近第一减反层2,保护层较银层靠近功能层9。靠近第一减反层2的首个复合镀层中,在第一减反层上由内向外依次镀设电介质层、银层、介质保护层;镀设其它复合镀层时,相邻两个复合镀层的介质保护层与电介质层相邻设置。
[0024]电介质层、功能层9均为氧化锌、氧化锌锡、氮化硅中的任意一层或任意多层的复
合层;保护层均为氧化锌铝、镍铬合金中的任意一层或任意多层的复合层。
[0025]低反指镀膜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低于8,以小于6为最优。
[0026]第一减反层2和第二减反层10均为氟化镁层(MgF2),该材料具有较低的折射率(n=1.38),硬度高,耐磨损能力及化学稳定性强,提供较强的减反射能力的同时对膜层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且第一减反层2能和玻璃有良好的附着性,且第一减反层2和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玻璃以及镀设于所述的基板玻璃一表面的镀膜层,所述的镀膜层包括所述的玻璃基体上由内到外依次复合的第一减反层、多个复合镀层、功能层、第二减反层,所述的第一减反层与所述的第二减反层均为氟化镁层;每一个所述的复合镀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电介质层、银层、保护层,所述的电介质层较所述的银层靠近所述的第一减反层,所述的保护层较所述的银层靠近所述的功能层,所述的电介质层、功能层均为氧化锌、氧化锌锡、氮化硅中的任意一层或任意多层的复合层;所述的保护层均为氧化锌铝、镍铬合金中的任意一层或任意多层的复合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镀层设置两个,一个所述的复合镀层包括第一电介质层、第一银层、第一保护层,另一个所述的复合镀层包括第二电介质层、第二银层、第二保护层,所述的第一电介质层、第一银层、第一保护层、第二电介质层、第二银层、第二保护层依次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减反层与所述的功能层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减反层、第二减反层10的厚度均为10

60nm,所述的功能层的厚度为30

50n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介质层的厚度为30

60nm;所述的第二电介质层的厚度为60

100n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保护层的厚度为0.5

15nm;所述的第二保护层的厚度为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干赵习军唐晶余华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