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红菌乙素在制备防治非洲猪瘟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427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竹红菌乙素在制备防治非洲猪瘟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竹红菌乙素生产工艺成熟可靠,可以为制备抗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制备提供充足的原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证明公开了竹红菌乙素的抗ASFV病毒的作用。通过多种方法研究证实了竹红菌乙素对ASFV病毒感染的体外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效果。竹红菌乙素抗ASFV病毒的作用机制明确,安全可靠,可用于制备防治非洲猪瘟病毒新药。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药品为粉末制剂,2~8℃密封保存,易于运输,且即溶即用。溶即用。溶即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竹红菌乙素在制备防治非洲猪瘟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具体地,涉及竹红菌乙素在制备防治非洲猪瘟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仅有的成员——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家猪和野猪的急性、热性、广泛出血性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可以跨境传播。ASFV是所发现的仅有的虫媒DNA病毒,可通过钝缘软蜱传播。ASF临床表现以高热、皮肤发绀、各脏器出血、网状内皮系统出血、高死亡率和神经系统紊乱为特征,死亡率高达100%,给全球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上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世纪20年代,ASFV首次在肯尼亚被发现,并从那时起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2018年8月3日,中国首个非瘟病例在辽宁被报道,并迅速在全国蔓延,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养猪业。当前,ASF的防控属于世界难题,尚无针对ASFV的特效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来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因此,需开发新的抗ASFV感染的药物,以有效防治非洲猪瘟。近些年来,中药制剂的抗病毒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0003]竹红菌乙素是从竹红菌中提取的一种苝醌类光敏化合物,化学结构如式(I)所示
[0004][0005]竹红菌乙素具有许多优良的光敏性质,热稳定性好,生物活性广泛,具有抗癌、抗菌和抗病毒多种生物学活性,有望发展成为治疗肿瘤、艾滋病等疑难病症的光敏药物。其中,中国专利公开了CN200510010743.8公开了生物合成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CN201810915585.8公开了竹红菌素在制备抗白色念珠菌的产品中的应用。但是目前对于运用竹红菌乙素抗非洲猪瘟病毒的作用未见报道,也未见公开的相关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竹红菌乙素在制备防治非洲猪瘟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竹红菌乙素在制备防治非洲猪瘟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竹红菌乙素在制备防治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抑制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表达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抑制非洲猪瘟病毒B646L基因表达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0012]本专利技术首先使用增强型CCK8试剂盒测定竹红菌乙素对猪肺泡巨噬细胞(PAM)的毒性,确定安全浓度。然后建立ASFV体外感染PAM细胞模型,评价竹红菌乙素对感染ASFV的PAM细胞的保护效果。评价手段主要为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qRT

PCR)、病毒滴度测定实验(HAD
50
)以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等。证明了竹红菌乙素能够有效抑制非洲猪瘟病毒的增殖,能够作为防治非洲猪瘟的药物,在非洲猪瘟的防治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0013]竹红菌乙素在制备防治非洲猪瘟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4]竹红菌乙素在制备防治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5]优选地,所述防治非洲猪瘟病毒为抑制非洲猪瘟病毒感染。
[0016]优选地,所述防治非洲猪瘟病毒为抑制非洲猪瘟病毒增殖。
[0017]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抑制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表达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8]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抑制非洲猪瘟病毒B646L基因表达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9]优选地,竹红菌乙素的有效使用浓度为40μΜ以下。
[0020]更优选地,竹红菌乙素的有效使用浓度为1.25~10μM
[0021]进一步优选地,竹红菌乙素的有效使用浓度为2.5~10μΜ。
[0022]最优选地,竹红菌乙素的有效使用浓度为10μΜ。
[0023]优选地,所述药物中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竹红菌乙素生产工艺成熟可靠,可以为制备抗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制备提供充足的原料。
[0026](2)本专利技术首次证明公开了竹红菌乙素的抗ASFV病毒的作用。通过多种方法研究证实了竹红菌乙素对ASFV病毒感染的体外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效果。竹红菌乙素抗ASFV病毒的作用机制明确,安全可靠,可用于制备防治非洲猪瘟病毒新药。
[0027](3)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药品为粉末制剂,2~8℃密封保存,易于运输,且即溶即用。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用增强型CCK8试剂盒测定竹红菌乙素对PAM细胞的毒性实验结果;
[0029]图2为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竹红菌乙素处理对PAM细胞中ASFV p30蛋白表达的结果;
[0030]图3为不同浓度的竹红菌乙素处理PAM细胞后培养上清中ASFV子代病毒滴度(HAD
50
)的测定结果;
[0031]图4为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竹红菌乙素对PAM细胞中ASFV

B646L
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0032]图5为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竹红菌乙素处理后PAM细胞中ASFV p30蛋白的表达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进一步地详细阐述,所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
[0034]竹红菌乙素配制:将竹红菌乙素溶解于DMSO,配制为20mM,使用时再用细胞培养基RPMI

1640倍比稀释,分装后用锡箔纸包裹,贮存于

20℃备用。
[0035]实施例一 竹红菌乙素对PAM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
[0036]一、实验方法
[0037]将PAM细胞以1
×
106个细胞/mL的密度培养于含有10%FBS的RPMI

1640培养基(含青霉素100U/mL,链霉素50μg/mL,两性霉素0.25μg/mL)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中,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6h。待其贴壁70%~80%时,弃去培养液,PBS(磷酸盐缓冲液)清洗两次,用含有2%FBS的RPMI

1640 2倍倍比稀释竹红菌乙素(0、20、40、80、160和320μM),每孔100μL,设置空白细胞组,每个化合物浓度设置6个平行孔,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8h后,弃掉培养液,用P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竹红菌乙素在制备防治非洲猪瘟的药物中的应用。2.竹红菌乙素在制备防治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非洲猪瘟病毒为抑制非洲猪瘟病毒感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非洲猪瘟病毒为抑制非洲猪瘟病毒增殖。5.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抑制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表达的药物中的应用。6.竹红菌乙素在制备抑制非洲猪瘟病毒B646L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红罗依琢龚浪王衡陈洋孙彦阔郑泽中郭彦辰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