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4004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塑胶件的成型模具,所述汽车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模具,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顶模组件;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相适配,所述第二模具上设置有注塑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顶模组件,后期便于脱模卸料;通过设置防溢装置,防止注塑过程中物料会有溢料或者物料冷却过程中体积膨胀,多余的物料进入注塑口导致脱模困难,将多余的物料切断,减少后续工作量。减少后续工作量。减少后续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塑胶件的成型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塑胶件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塑胶件都是通过塑胶成型模具浇筑成型的。目前现在的塑料件成型模具大多是通过上下模具组合安装形成成形腔进行注塑成形的,对于这种成型模具来说,其工件成型后需手动取出工件费时费力,影响脱模卸料速度,从而影响工作效率;而且注塑过程中物料会有溢料情况,或者物料冷却过程中体积膨胀,导致多余的物料进入注塑口内,为脱模卸料造成一定麻烦,卸料之后还需对塑胶件由于溢料而形成的突出部进行打磨再加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汽车塑胶件的成型模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塑胶件的成型模具。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汽车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座(2)和第二安装座(9),所述第一安装座(2)和所述第二安装座(9)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10),所述第一气缸(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模具(4),所述第二气缸(10)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顶模组件;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模具(7),所述第二模具(7)与所述第一模具(4)相适配,所述第二模具(7)上设置有注塑口(19);所述第二模具(7)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柱(20),所述固定柱(20)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台(21),所述转台(2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2),所述顶板(22)的底侧设置有第三气缸(23),所述第三气缸(2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电机(24),所述电机(24)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轴(25),转轴(25)上连接有防溢装置(26),所述防溢装置(26)延伸至所述注塑口(19)的底部并与所述注塑口(19)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7)靠近所述第一模具(4)的一侧开设有模型槽(8),所述模型槽(8)靠近所述第二气缸(10)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放置槽(14);所述顶模组件包括连接板(11)、顶杆(12)和顶块(13),所述顶块(13)与所述放置槽(14)相适配,连接板(1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10)的输出轴上,所述顶杆(12)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11)的一侧,所述顶杆(12)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模具(7)延伸至所述模型槽(8)内并与所述顶块(1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胶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装置(26)的顶侧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良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东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