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带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圃的景观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0392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带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圃的景观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立地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带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圃的景观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育种和园艺建设,特别指一种热带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圃的景观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沙生植物是指原产于热带、亚热带沙漠地区,具有抗风蚀、耐沙埋、抗日灼、耐干旱贫瘠等生态适应特征的植物。许多沙生植物在严酷的生境下形成了茎叶肥大、叶退化为刺状、开花结果奇特等特征。由于其粗放奇特的形态与暗含不折不挠的精神在园林应用上备受青睐,导致过度开发,而保育不足,从而使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
[0003]目前还很少有热带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圃景观构建方法,现有的园林建设中多为单个种的基因或种质资源收集方法或繁殖、栽培技术等,如一种海岸带地区滨海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一种近自然植物群落的景观组建方法等。从整体上看,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0004]1、功能单一,造成资源浪费或丢失。现有的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圃完全按照植物种质资源收集的标准或方法进行建圃,未考虑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圃的景观价值,而在园林景观沙生植物专类园建设中,仅注重景观效果而忽视了种质资源收集的价值,从而形成资源圃或沙生植物专类园单一的功能,导致种质资源圃的景观价值未充分发挥,沙生植物专类园资源收集价值的缺失。加之长时间的疏于管护,导致一些重要的种质资源丢失。
[0005]2、热带沙生植物的独特性,无法照搬其他种质资源的收集或景观营建方法。热带沙生植物具有抗风蚀、耐沙埋、抗日灼、耐干旱贫瘠等生态适应特征的植物,对生境要求高,植物形态奇特,需要特有管护方法进行管理,因此需要专门的技术,而当前的技术无法完全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运用生态学、景观学及植物学的原理,兼顾资源收集与景观的目标,提出一套操作性强的热带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圃的景观构建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内容:
[0008]1、立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排灌良好、小气候条件优越的沙地作为具体地块。
[0009]2、品种确定与分类:根据物种原生地的生物气候特征、生态分布区、资源的可获得性,确定适合选择的立地种植的植物种类或品种,并对植物进行分类。
[0010]3、构造微地形:
[0011]根据选择地形,通过机械整地,形成具有一定落差的起伏地形;平坦地势调整至具有一定落差,坡形地势削陡坡变缓坡,调整后起伏度落差为0.5

1.5m。
[0012]4、景观构图:根据已构造微地形,结合植物的功能、植物的科属、植物的产地、植物的用途进行分区,各区通过游览道路进行分割,再将游览道路、沙生植物及其他园林小品进行位置布置;所设置的游览道主道路不超过2m,支路在1m以下,游览路线应流畅、相通,形成
回路;用天然石块、卵石来围合植物种植边界,游览路面铺装材料与植物围合边界风格一致;并留出少量沙地不作种植,展示原有沙地面貌,表现出留白的效果;在场地内搭配景石、枯木、园林小品增加资源收集圃的景观效果。
[0013]5、植物资源收集:根据选定的植物种类或品种,收集种子、穗条、根、芽进行繁殖或贮藏,也可选择经人工辅助繁育出来的健壮苗移栽至保存地点;每种类或品种的种植株数,乔木类树种5株以上,灌木、藤本类树种20株以上,草本50株以上,使专类园无法与种质资源圃共享,避免了现有景观建设中常忽视的问题。
[0014]6、植物配置:根据植物高度、叶形、分枝特性、开花习性、结果习性、群落层次进行植物配置,其中包括主景植物与配景植物选择、垂直植物选择;主景植物配置要求色彩和形象突出,占比为20

40%,展示位置设置在园区入口或景观节点处;配景植物以突出主景植物为原则,选择在色彩、质感等方面能与主景植物产生对比的种类;占比为60

80%,展示位置设置在主景植物四周,衬托主景植物;在形体上以体现植物个体美,在体量上根据植物高矮变化来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1m的乔木作为背景,<1m的灌木作为中景,其他草本类植物作为前景,并根据花期、花色搭配布置;低洼地种耐旱性差的植物,坡面种多肉等易腐根植物,坡顶种耐旱性强植物,花色艳丽、树形特异的植物种植在景观节点处,草本、小灌木连片种植,形成图案效果。
[0015]7、种植:种植前施足基肥,通过翻耕把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种植密度,乔木按4m
×
5m或5m
×
5m种植,大灌木按3m
×
3m或3m
×
4m种植,小灌木按30cm
×
30cm种植。
[0016]8、非植物材料点缀:
[0017]种植区覆盖:为减少地表蒸发和水土流失,增加景观效果,种植完成后及时铺设覆盖材料;覆盖材料选择天然碎石或人工碎石或陶粒,粒径不超过2cm,或选择贝壳等材料,不选择稻草、树皮等覆盖;
[0018]枯木选择:选择枯立木、枯树根、半风化树干、空洞树干等,枯木放置处不需铺覆盖材料,以表现自然风貌;
[0019]景石:选择自然风化大小不一的石块进行点缀,在入口位或显眼位放置较大的石块,高度不低于2m,可雕刻适当的文字,中小石块可分散或集中点缀坡面;
[0020]景观小品:选用图腾柱、沙生动物模型、热带特色的亭子为起整体装饰作用的景观小品。
[0021]9、给排水系统:铺设自动喷灌方式的灌溉系统,并做好场区内排水,避免积水;结合场内道路走向设排水沟,用明沟排水,不用暗沟排水,以利于定期清理沟内泥沙。
[0022]10、后期管理:
[0023]肥水管理:沙地保水保肥能力差,施肥坚持少施勤施的原则,同时做好雨季排水工作,避免场内积水;
[0024]除草:及时清除场内杂草,禁止在场内通过除草剂进行除草,除草时需带根清除;
[0025]修剪:定期清理枯死枝、衰弱枝、病虫枝和徒长枝等,并对影响树体景观的植株进行整形修剪;
[0026]病虫害:沙生植物常见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根腐病、煤污病、叶锈病、蚧壳虫、吉丁虫、叶甲、金龟子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理,早清除”,发现带病毒植株,要及时清理病株,并对病株周围进行消毒,清理出的病株进行火烧或包埋。
[0027]优选的,立地地块的小气候条件为最低温大于8℃,海拔不超过800m,土壤质地为沙质土壤,土壤酸碱度pH值为5.0

8.0。
[0028]优选的,植物品种分类方法如下:
[0029](1)根据植物的耐旱性分类,分为耐旱性、一般耐旱、不耐旱3类;
[0030](2)根据生物学习性分类,分为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4类;
[0031](3)根据植物的观赏性分类,分为观花、观果、观叶、观树形4类;
[0032](4)根据花期分类,分为雨季、旱季、长年开花3类,对同期开花的,再进行花色分类;
[0033](5)根据植物功能分类,可分为药用、食用、药食兼用、未开发利用4类。
[0034]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带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圃的景观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1)立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排灌良好、小气候条件优越的沙地作为具体地块;2)品种确定与分类:根据物种原生地的生物气候特征、生态分布区、资源的可获得性,确定适合选择的立地种植的植物种类或品种,并对植物进行分类;3)构造微地形:根据选择的地形,通过机械整地,形成具有一定落差的起伏地形;平坦地势调整至具有一定落差,坡形地势削陡坡变缓坡,调整后起伏度落差为0.5

1.5m;4)景观构图:根据已构造微地形,根据植物的功能特性、植物的科属、植物的产地、植物的用途进行分区,各区通过游览道路进行分割,再将游览道路、沙生植物及其他园林小品进行位置布置;所设置的游览道主道路不超过2m,支路在1m以下,游览路线应流畅、相通,形成回路;用天然石块、卵石来围合植物种植边界,游览路面铺装材料与植物围合边界风格一致;并留出少量沙地不作种植,展示原有沙地面貌,表现出留白的效果;在场地内搭配景石、枯木、园林小品增加资源收集圃的景观效果;5)植物资源收集:根据选定的植物种类或品种,收集种子、穗条、根、芽进行繁殖或贮藏,也可选择经人工辅助繁育出来的健壮苗移栽至保存地点;每种类或品种的种植株数,乔木类树种5株以上,灌木、藤本类树种20株以上,草本50株以上;6)植物配置:根据植物高度、叶形、分枝特性、开花习性、结果习性、群落层次进行植物配置,其中包括主景植物与配景植物选择;主景植物配置要求色彩和形象突出,占比为20

40%,展示位置设置在园区入口或景观节点处;配景植物以陪衬主景植物为原则,选择在色彩、质感等方面能与主景植物产生对比的种类;占比为60

80%,展示位置设置在主景植物四周,衬托主景植物;在形体上以体现植物个体美,在体量上根据植物高矮变化来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1m的乔木作为背景,<1m的灌木作为中景,其他草本类植物作为前景,并根据花期、花色搭配布置;低洼地种耐旱性差的植物,坡面种多肉等易腐根植物,坡顶种耐旱性强植物,花色艳丽、树形特异的植物种植在景观节点处,草本、小灌木连片种植,形成图案效果;7)种植:种植前施足基肥,通过翻耕把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种植密度,乔木按4m
×
5m或5m
×
5m种植,大灌木按3m
×
3m或3m
×
4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刘敬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