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用的水体取样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005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用的水体取样结构,包括取样瓶,取样瓶包括有样本部、变径部和小径部,取样瓶内部设置有封闭塞,封闭塞顶端中心固定有副绳,取样瓶外壁上安装有滤筒,滤筒顶端中心开设有供副绳穿过的小绳孔,取样瓶下方安装有配重组件,通过上述方式,将取样瓶和配重组件相连,通过螺杆转动,在螺杆和滑块的螺纹配合下,驱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在另一组滑块和辅助杆的辅助下,实现凹形架高度的调整,使得凹形架的水平部分底端压紧取样瓶顶端,实现对取样瓶的固定,在对灌溉区水体进行取样时,通过配重组件实现对深度的调整。深度的调整。深度的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用的水体取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体取样领域,尤其涉及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用的水体取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农业灌溉,主要是指对农业耕作区进行的灌溉作业。传统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但这类灌溉方式往往耗水量大、水的利用力较低,是一类很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近年来,国家对农田节水灌溉基础设施投入的经济总量数额巨大,并在逐年增加,逐渐形成了智能灌溉系统,自动化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是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集自动控制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于一体的灌溉管理系统。机井灌溉控制系统通过IC卡机井灌溉控制箱对农田机井进行取水管理,以IC卡刷卡取水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专人管理方式;实现了农业用水计量、水资源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测控。针对机井分布情况、灌溉区域的不同,提出不同方式的组网方案。
[0003]在灌溉区进行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布设时,需要对灌溉的水体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灌溉水的要去,需要对其水体进行取样,现有的取样方式是通过采样瓶,将水体中的水直接取出放置,只能简单的对表层水进行取样,不便于对深层位置的水体进行取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用的水体取样结构,解决背景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用的水体取样结构,包括取样瓶,所述取样瓶包括有样本部、变径部和小径部,所述取样瓶内部设置有封闭塞,所述封闭塞顶端中心固定有副绳,所述取样瓶外壁上安装有滤筒,所述滤筒顶端中心开设有供副绳穿过的小绳孔,所述取样瓶下方安装有配重组件。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封闭塞的形状和变径部与小径部的组合体的形状相同,所述封闭塞为弹性塞,所述滤筒螺纹安装在小径部侧壁。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配重组件包括有配重盘、圆槽、两组侧板、滑槽、滑块、螺杆、辅助杆、凹形架、转动环、主绳和大绳孔。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圆槽开设在配重盘顶端中心,所述取样瓶放置在圆槽内,所述侧板对称固定有配重盘顶端中心两侧,所述滑槽开设在侧板侧面中心,所述滑块滑动在滑槽内,所述螺杆转动在滑槽内,所述辅助杆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凹形架固定在滑块端部,所述转动环转动贯穿凹形架水平部分设置,所述主绳设置在转动环上,所述大绳孔开设在凹形架水平部分中心。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滑槽贯穿侧板顶端和底端设置,所述螺杆转动在配重盘顶端且螺杆顶端超出侧板顶端设置,所述辅助杆固定在配重盘顶端且辅助杆顶端超出侧板顶端设
置,所述凹形架底端所处水平面和滑块底端所处水平面平齐,所述主绳上设置有刻度,所述主绳绑设在转动件上,所述大绳孔的直径大于副绳的直径。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配重盘顶端中心两侧对称开设有配重弧槽,所述配重弧槽边缘圆周均匀设置有弹性绳,所述配重弧槽内放置有标准配重件。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螺杆顶端中心开设有六角孔。
[001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出的装置通过设置配重组件,将取样瓶和配重组件相连,将瓶体放置在圆槽内,利用外部的六角杆插入六角孔内,带动螺杆转动,在螺杆和滑块的螺纹配合下,驱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在另一组滑块和辅助杆的辅助下,实现凹形架高度的调整,使得凹形架的水平部分底端压紧取样瓶顶端,实现对取样瓶的固定,在对灌溉区水体进行取样时,可以根据取样的深度要求,向配重盘上的配重弧槽内放入合适数量的标准配重件,利用弹性绳进行紧固,利用两组主绳将装置整体放入水体内,利用主绳上的刻度进行深度控制,便于对深层位置的水体进行取样。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配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配重弧槽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记为:1.样本部2.变径部3.小径部4.封闭塞5.副绳6.滤筒7.小绳孔8.配重盘9.圆槽10.侧板11.滑槽12.滑块13.螺杆14.辅助杆15.凹形架16.转动环17.主绳18.大绳孔19.配重弧槽20.弹性绳21.标准配重件22.六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如图1

图5所示,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用的水体取样结构,包括取样瓶,取样瓶包括有样本部1、变径部2和小径部3,取样瓶内部设置有封闭塞4,封闭塞4的形状和变径部2与小径部3的组合体的形状相同,封闭塞4为弹性塞,封闭塞4顶端中心固定有副绳5,取样瓶外壁上安装有滤筒6,滤筒6螺纹安装在小径部3侧壁,滤筒6顶端中心开设有供副绳5穿过的小绳孔7,取样瓶下方安装有配重组件;
[0022]配重组件包括有配重盘8、圆槽9、两组侧板10、滑槽11、滑块12、螺杆13、辅助杆14、凹形架15、转动环16、主绳17和大绳孔18,圆槽9开设在配重盘8顶端中心,取样瓶放置在圆槽9内,侧板10对称固定有配重盘8顶端中心两侧,滑槽11开设在侧板10侧面中心,滑槽11贯穿侧板10顶端和底端设置,滑块12滑动在滑槽11内,螺杆13转动在滑槽11内,螺杆13转动在配重盘8顶端且螺杆13顶端超出侧板10顶端设置,螺杆13顶端中心开设有六角孔22,辅助杆14设置在滑槽11内,辅助杆14固定在配重盘8顶端且辅助杆14顶端超出侧板10顶端设置,凹
形架15固定在滑块12端部,凹形架15底端所处水平面和滑块12底端所处水平面平齐,转动环16转动贯穿凹形架15水平部分设置,主绳17设置在转动环16上,主绳17上设置有刻度,主绳17绑设在转动件16上,大绳孔18的直径大于副绳5的直径,大绳孔18开设在凹形架15水平部分中心,配重盘8顶端中心两侧对称开设有配重弧槽19,配重弧槽19边缘圆周均匀设置有弹性绳20,配重弧槽19内放置有标准配重件21。
[0023]使用时,将滤筒6螺纹连接在小径部3外壁,将取样瓶和配重组件相连,将瓶体放置在圆槽9内,利用外部的六角杆插入六角孔22内,带动螺杆13转动,在螺杆13和滑块12的螺纹配合下,驱动滑块12在滑槽11内移动,在另一组滑块12和辅助杆14的辅助下,实现凹形架15高度的调整,使得凹形架15的水平部分底端压紧滤筒6顶端,实现对取样瓶的固定,在对灌溉区水体进行取样时,可以根据取样的深度要求,向配重盘8上的配重弧槽19内放入合适数量的标准配重件21,利用弹性绳20进行紧固,最后利用两组主绳17将装置整体放入水体内,利用主绳17上的刻度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用的水体取样结构,包括取样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瓶包括有样本部(1)、变径部(2)和小径部(3),所述取样瓶内部设置有封闭塞(4),所述封闭塞(4)顶端中心固定有副绳(5),所述取样瓶外壁上安装有滤筒(6),所述滤筒(6)顶端中心开设有供副绳(5)穿过的小绳孔(7),所述取样瓶下方安装有配重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用的水体取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塞(4)的形状和变径部(2)与小径部(3)的组合体的形状相同,所述封闭塞(4)为弹性塞,所述滤筒(6)螺纹安装在小径部(3)侧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用的水体取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组件包括有配重盘(8)、圆槽(9)、两组侧板(10)、滑槽(11)、滑块(12)、螺杆(13)、辅助杆(14)、凹形架(15)、转动环(16)、主绳(17)和大绳孔(18)。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用的水体取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槽(9)开设在配重盘(8)顶端中心,所述取样瓶放置在圆槽(9)内,所述侧板(10)对称固定有配重盘(8)顶端中心两侧,所述滑槽(11)开设在侧板(10)侧面中心,所述滑块(12)滑动在滑槽(11)内,所述螺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良陈子润刘旭阳曹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冠甲水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