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水质水下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011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水质水下监测装置,包括电缆、竖向件和水平件,竖向件和水平件由若干组标准件组装而成,竖向件和水平件之间安装有L接头,标准件顶端固定有连接环,连接环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标准件底端开设有连接环槽,连接环槽内壁上配合开设有配合内螺纹,L接头一端固定有辅助环,辅助环内壁上开设有辅助内螺纹,L接头另一端开设有辅助环槽,辅助环槽内壁上配合开设有辅助配合螺纹,通过上述方式,利用多组标准件上的连接环和连接环槽的配合,进行竖向件和水平件的组装,竖向件和水平件组装完成后,利用L接头将二者连接,实现竖直件和水平件的组装,利用本装置对电缆进行保护,防止电缆长时间受到浸泡,存在危险。存在危险。存在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水质水下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质监测领域,尤其涉及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水质水下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国家对农田节水灌溉基础设施投入的经济总量数额巨大,并在逐年增加,逐渐形成了智能灌溉系统,自动化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是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集自动控制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于一体的灌溉管理系统。机井灌溉控制系统通过IC卡机井灌溉控制箱对农田机井进行取水管理,以IC卡刷卡取水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专人管理方式;实现了农业用水计量、水资源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测控。在进行农田自动化灌溉时,需要对灌溉区的水质进行监测。
[0003]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现有的监测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取样进行外部观测,一种是直接在水下通过传感器进行监测,在进行水下监测时,电缆是检测设备信息传输的重要部件,现有一般直接将电缆布设在水体内,无固定措施,电缆存在摆动的问题,同时电缆长时间受到浸泡,存在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水质水下监测装置,解决背景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水质水下监测装置,包括电缆、竖向件和水平件,所述竖向件和水平件由若干组标准件组装而成,所述竖向件和水平件之间安装有L接头,所述标准件顶端固定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标准件底端开设有连接环槽,所述连接环槽内壁上配合开设有配合内螺纹,所述L接头一端固定有辅助环,所述辅助环内壁上开设有辅助内螺纹,所述L接头另一端开设有辅助环槽,所述辅助环槽内壁上配合开设有辅助配合螺纹。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配合内螺纹开设在连接环槽内腔里侧的内壁上,所述辅助配合螺纹开设在辅助环槽内腔里侧的内壁上。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标准件侧壁设置有检修组件,所述检修组件包括有开口槽、连接槽、连接板、连接螺钉、封闭板和把手,所述开口槽开设在标准件侧壁上,所述连接槽等间距对称设置在开口槽长度边缘,所述连接板安装在连接槽内,所述连接螺钉螺纹连接连接板和连接槽,所述封闭板固定在连接板侧面且对开口槽进行封闭,所述把手固定在封闭板侧面中心。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开口槽一端和连接环底端平齐,所述开口槽另一端和连接环槽顶端平齐,所述连接板顶端面和标准件侧壁弧形吻合,所述封闭板顶端面和标准件侧壁弧
形吻合。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标准件内腔在开口槽两端处安装有密封圈。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L接头侧壁设置有辅助检修组件,所述辅助检修组件包括有辅助开口、辅助封闭板、定位块和定位螺钉,所述辅助开口开设在L接头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所述封闭板封闭在辅助开口位置,所述定位块固定在封闭板侧面,所述定位螺钉螺纹连接定位块和L接头。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标准件侧壁上等间距固定有调节螺筒,所述调节螺筒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端部固定有尖头,所述调节螺杆另一端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端部固定在调节螺筒内。
[001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出的装置通过设置标准件、连接环和连接环槽,利用多组标准件上的连接环和连接环槽的配合,在内螺纹和配合内螺纹的螺纹配合下,进行竖向件和水平件的组装,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标准件进行组装,竖向件和水平件组装完成后,利用L接头将二者连接,实现竖直件和水平件的组装,利用本装置对电缆进行保护,防止电缆长时间受到浸泡,存在危险;在装置安装时,转动调节螺杆,调整且伸出调节螺筒的长度,利用尖头插接进行固定,解决了无固定措施,电缆存在摆动的问题;通过设置检修组件和辅助检修组件,当需要对电缆进行检修时,利用检修组件和辅助检修组件,打开开口槽和辅助开口即可,无需将电缆自装置内抽出,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标准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标准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L接头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L接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记为:1.电缆2.标准件3.L接头4.连接环5.内螺纹6.连接环槽7.配合内螺纹8.辅助环9.辅助内螺纹10.辅助环槽11.辅助配合螺纹12.开口槽13.连接槽14.连接板15.连接螺钉16.封闭板17.把手18.密封圈19.辅助开口20.辅助封闭板21.定位块22.定位螺钉23.调节螺筒24.调节螺杆25.尖头2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如图1

图5所示,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水质水下监测装置,包括电缆1、竖向件和水平件,竖向件和水平件由若干组标准件2组装而成,竖向件和水平件之间安装有L接头3,标准件2顶端固定有连接环4,连接环4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5,标准件2底端开设有连接环槽6,连接环槽6内壁上配合开设有配合内螺纹7,配合内螺纹7开设在连接环槽6内腔里侧的内壁上,L接头3一端固定有辅助环8,辅助环8内壁上开设有辅助内螺纹9,L接头3另一端
开设有辅助环槽10,辅助环槽10内壁上配合开设有辅助配合螺纹11,辅助配合螺纹11开设在辅助环槽10内腔里侧的内壁上;
[0022]标准件2侧壁设置有检修组件,检修组件包括有开口槽12、连接槽13、连接板14、连接螺钉15、封闭板16和把手17,开口槽12开设在标准件2侧壁上,开口槽12一端和连接环4底端平齐,开口槽12另一端和连接环槽6顶端平齐,连接槽13等间距对称设置在开口槽12长度边缘,连接板14安装在连接槽13内,连接板14顶端面和标准件2侧壁弧形吻合,连接螺钉15螺纹连接连接板14和连接槽13,封闭板16固定在连接板14侧面且对开口槽12进行封闭,封闭板16顶端面和标准件2侧壁弧形吻合,把手17固定在封闭板16侧面中心,标准件2内腔在开口槽14两端处安装有密封圈18;
[0023]L接头3侧壁设置有辅助检修组件,辅助检修组件包括有辅助开口19、辅助封闭板20、定位块21和定位螺钉22,辅助开口19开设在L接头3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封闭板20封闭在辅助开口19位置,定位块21固定在封闭板20侧面,定位螺钉22螺纹连接定位块21和L接头3,:标准件2侧壁上等间距固定有调节螺筒23,调节螺筒23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24,调节螺杆24端部固定有尖头25,调节螺杆24另一端安装有弹簧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水质水下监测装置,包括电缆(1)、竖向件和水平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件和水平件由若干组标准件(2)组装而成,所述竖向件和水平件之间安装有L接头(3),所述标准件(2)顶端固定有连接环(4),所述连接环(4)内壁上开设有内螺纹(5),所述标准件(2)底端开设有连接环槽(6),所述连接环槽(6)内壁上配合开设有配合内螺纹(7),所述L接头(3)一端固定有辅助环(8),所述辅助环(8)内壁上开设有辅助内螺纹(9),所述L接头(3)另一端开设有辅助环槽(10),所述辅助环槽(10)内壁上配合开设有辅助配合螺纹(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水质水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内螺纹(7)开设在连接环槽(6)内腔里侧的内壁上,所述辅助配合螺纹(11)开设在辅助环槽(10)内腔里侧的内壁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区自动化智能灌溉系统水质水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件(2)侧壁设置有检修组件,所述检修组件包括有开口槽(12)、连接槽(13)、连接板(14)、连接螺钉(15)、封闭板(16)和把手(17),所述开口槽(12)开设在标准件(2)侧壁上,所述连接槽(13)等间距对称设置在开口槽(12)长度边缘,所述连接板(14)安装在连接槽(13)内,所述连接螺钉(15)螺纹连接连接板(14)和连接槽(13),所述封闭板(16)固定在连接板(14)侧面且对开口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良陈子润刘旭阳曹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冠甲水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