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弧室导流结构及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86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灭弧室导流结构及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灭弧室导流结构,包括:静触头座,具有轴向过流孔;静支座,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结构,静支座的前端连接在静触头座的后端,静支座具有导流腔,导流腔的前端开口且后端封闭,导流腔的前端开口通过轴向过流孔与静触头座的内腔连通,导流腔的后部侧壁上具有径向过流孔;内导流罩,套设在静支座的外侧,以与静支座围成第一导流通道,第一导流通道的前端开口且后端封闭,第一导流通道通过径向过流孔与导流腔连通;外导流罩,套设在内导流罩的外侧,以与内导流罩围成第二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的后端开口且前端封闭,第二导流通道与第一导流通道的前端开口连通。一导流通道的前端开口连通。一导流通道的前端开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弧室导流结构及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灭弧室导流结构及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简称GIS)以其绝缘性能优良、结构紧凑、少维护、安全可靠等优点受到用户的青睐,因其开关组件全部密封于接地的铝制或钢制金属壳体内,对地绝缘性能是断路器灭弧室设计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用户对产品的小型化和紧凑化需求的日益加深,较小的筒体尺寸使得灭弧室绝缘设计条件更加苛刻。
[0003]GIS用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电弧产生的热气流往往携带大量金属离子,热气流排放不畅、排放速度慢通常会导致开断后的热击穿;排气方向设计的不合理还往往导致开断过程中的对地击穿,尤其是在开断50kA及以上的大电流时,对地击穿情况更加凸显。
[0004]252kV电压等级的断路器不需设合闸电阻及并联电容等,全部为分相结构,灭弧室对地绝缘是壳体直径设计的制约因素;因此其壳体相比更高电压等级的壳体可以大大缩小,相应的灭弧室结构及导流罩结构需合理设计。
[0005]授权公告号为CN20363136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组合电器灭弧室的导流罩,该导流罩上开设有用于排放热气流的网孔。上述的灭弧室开断过程中,部分热气流通过导流罩的网孔后直接吹向筒壁,不仅使得热气流冷却路径短,冷却不充分,而且热气流携带的金属离子极易导致对地击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弧室导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灭弧室开断过程中,部分热气流通过导流罩的网孔后直接吹向筒壁,而容易造成对地击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灭弧室导流结构的技术方案是:
[0008]灭弧室导流结构,包括:
[0009]静触头座,具有轴向过流孔;
[0010]静支座,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结构,静支座的前端连接在静触头座的后端,静支座具有导流腔,导流腔的前端开口且后端封闭,导流腔的前端开口通过轴向过流孔与静触头座的内腔连通,导流腔的后部侧壁上具有径向过流孔;
[0011]内导流罩,套设在静支座的外侧,以与静支座围成第一导流通道,第一导流通道的前端开口且后端封闭,第一导流通道通过径向过流孔与导流腔连通;
[0012]外导流罩,套设在内导流罩的外侧,以与内导流罩围成第二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的后端开口且前端封闭,第二导流通道与第一导流通道的前端开口连通。
[0013]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内、外导流罩,使得气流通道呈S型结构,在不增加灭弧室轴向尺寸的情况下,增加了气流冷却通道的长度,不仅使得热气流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充分冷却,气流中金属离子含量大大降低,而且有利于灭弧室的小型化设计;此外,由于第二导流
通道的开口朝后,避免热气流吹向筒壁,提高灭弧室对地绝缘性能。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为环形通道。
[0015]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能够保证足够的过流量,使得气流较快的从导流腔内流出。
[0016]进一步的,所述内导流罩固定连接在静支座的后端端面上。
[0017]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不仅便于内导流罩的固定,而且不会影响气流在第一导流通道内的流动。
[0018]进一步的,所述静触头座的外侧套设有屏蔽罩,该屏蔽罩与外导流罩通过共用螺钉固定在静触头座或静支座上。
[0019]有益效果是:屏蔽罩用于屏蔽其内部电场,以保证断口电场分布均匀;屏蔽罩与外导流罩通过共用螺钉固定,能够降低屏蔽罩与外导流罩的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
[0020]进一步的,所述外导流罩和屏蔽罩为一体结构。
[0021]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有利于外导流罩和屏蔽罩整体安装。
[002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技术方案是:
[0023]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灭弧室,灭弧室的静侧设有灭弧室导流结构,所述灭弧室导流结构,包括:
[0024]静触头座,具有轴向过流孔;
[0025]静支座,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结构,静支座的前端连接在静触头座的后端,静支座具有导流腔,导流腔的前端开口且后端封闭,导流腔的前端开口通过轴向过流孔与静触头座的内腔连通,导流腔的后部侧壁上具有径向过流孔;
[0026]内导流罩,套设在静支座的外侧,以与静支座围成第一导流通道,第一导流通道的前端开口且后端封闭,第一导流通道通过径向过流孔与导流腔连通;
[0027]外导流罩,套设在内导流罩的外侧,以与内导流罩围成第二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的后端开口且前端封闭,第二导流通道与第一导流通道的前端开口连通。
[0028]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内、外导流罩,使得气流通道呈S型结构,在不增加灭弧室轴向尺寸的情况下,增加了气流冷却通道的长度,不仅使得热气流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充分冷却,气流中金属离子含量大大降低,而且有利于灭弧室的小型化设计;此外,由于第二导流通道的开口朝后,避免热气流吹向筒壁,提高灭弧室对地绝缘性能。
[002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为环形通道。
[0030]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能够保证足够的过流量,使得气流较快的从导流腔内流出。
[0031]进一步的,所述内导流罩固定连接在静支座的后端端面上。
[0032]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不仅便于内导流罩的固定,而且不会影响气流在第一导流通道内的流动。
[0033]进一步的,所述静触头座的外侧套设有屏蔽罩,该屏蔽罩与外导流罩通过共用螺钉固定在静触头座或静支座上。
[0034]有益效果是:屏蔽罩用于屏蔽其内部电场,以保证断口电场分布均匀;屏蔽罩与外导流罩通过共用螺钉固定,能够降低屏蔽罩与外导流罩的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
[0035]进一步的,所述外导流罩和屏蔽罩为一体结构。
[0036]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有利于外导流罩和屏蔽罩整体安装。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技术灭弧室导流结构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图1中气流流动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11

静支座;12

内导流罩;13

外导流罩;14

共用螺栓;15

屏蔽罩;16

静触头座;17

静弧触头;18

静主触头;19

导流腔;20

第一导流通道;21

第二导流通道;22

导流锥;23

径向过流孔;24

轴向过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灭弧室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静触头座,具有轴向过流孔;静支座,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结构,静支座的前端连接在静触头座的后端,静支座具有导流腔,导流腔的前端开口且后端封闭,导流腔的前端开口通过轴向过流孔与静触头座的内腔连通,导流腔的后部侧壁上具有径向过流孔;内导流罩,套设在静支座的外侧,以与静支座围成第一导流通道,第一导流通道的前端开口且后端封闭,第一导流通道通过径向过流孔与导流腔连通;外导流罩,套设在内导流罩的外侧,以与内导流罩围成第二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的后端开口且前端封闭,第二导流通道与第一导流通道的前端开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室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为环形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灭弧室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流罩固定连接在静支座的后端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灭弧室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座的外侧套设有屏蔽罩,该屏蔽罩与外导流罩通过共用螺钉固定在静触头座或静支座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弧室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流罩和屏蔽罩为一体结构。6.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贺永明魏建巍刘龙白玮魏义涛江经华张银穗井琼琼
申请(专利权)人: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