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极触头系统灭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875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N极触头系统灭弧装置,属于低压电气技术领域,包括对称设置于N极触头系统两侧的盖与中盖上的引弧结构以及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对应于所述N极触头系统的安装活动空间的所在位置设置,盖与中盖盖合后,将所述N极触头系统的活动空间独立分隔。引弧结构从N极触头系统的动触头的所在位置延伸至盖与中盖下方且与在盖与中盖的盖合方向上与动触头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对应于N极触头系统的安装场所上——盖与中盖的侧壁上设置引弧结构以及阻挡结构而形成的灭弧装置,能够有效且快速地将N极触头系统产生的电弧灭弧,提高使用安全性。提高使用安全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N极触头系统灭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N极触头系统的引弧灭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漏电保护器、断路器等产品中分别具有对应于L极与N极的触头系统。在以往设计中,仅在L极设置灭弧装置而不在N极中设置灭弧装置。然而随着家用电器设备的增多,为降低电器设备的使用风险、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对N极的触头系统进行灭弧处理已成为新的需求。
[0003]在现有专利中,如专利号为201721174461.6的中国技术专利,N极的触头系统的灭弧装置与L极的触头系统的灭弧装置相同,该类灭弧装置通常为灭弧室,灭弧室存在体积大、空间要求高以及成本高等不足。
[0004]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巧的N极触头系统的灭弧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N极触头系统无灭弧装置或灭弧装置体积过大、结构复杂造成的使用不便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N极触头系统灭弧装置结构如下:包括
[0007]对称设置于N极触头系统两侧的盖与中盖上的引弧结构以及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对应于所述N极触头系统的安装活动空间的所在位置设置,盖与中盖盖合后,将所述N极触头系统的活动空间独立分隔;
[0008]所述引弧结构从N极触头系统的动触头的所在位置延伸至盖与中盖下方且与在盖与中盖的盖合方向上与动触头间隙配合。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N极的动、静触头在电动斥力的影响下迅速断开,在断开的瞬间,动、静触头之间产生较大的电弧,由于存在阻挡结构,电弧被迫沿着引弧结构和引弧板流到下端,电弧熄灭。同时,由于阻挡结构的存在,电弧无法向上移动对脱扣线圈和推杆等零件造成损坏,导致在短路和漏电时断路器、漏电保护器等器件不动作,造成家用电器设备和线路损坏,影响人的安全。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引弧结构的下端同与接线端子相连的引弧板靠近,所述引弧板的下端延伸至盖体下方的下端口处。当N极分断短路电流时,产生的电弧电压产生的气压,会迫使电弧沿着引弧结构和引弧板流到下端口出,提高产品的分断能力。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引弧结构包括有至少3条弧形跑道,弧形跑道与动触头在盖与中盖的盖合方向上相对设置,弧形跑道的下端朝向盖与中盖的下端上的开口。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引弧结构的上端不低于所述N极触头系统的静触头的最高点。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引弧结构的下端延伸至静触头的下端附近。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弧形跑道之间的间隔≤2mm。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弧形跑道之间平行间隔设置。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引弧板的上端靠近于一侧弧形跑道的下端设置并与其平行。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盖与中盖上,对应于所述引弧板的下端处设置有限位槽或卡固槽。从而避免引弧板装进壳体后,由于缺少限位,在产品合、分闸的过程中,引弧板错位,进而避免由于错位导致的动触头卡死或造成动、静触头接触不良的不通电情形发生。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阻挡结构包括盖与中盖上、对应于所述N极触头系统的安装活动空间的所在位置处设置的挡板,盖与中盖盖后,两侧的挡板相对合,进而将所述N极触头系统的活动空间独立分隔。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中盖上用于联动的轴孔为弧形腰孔,所述弧形腰孔的弧形轨迹与联动轴的摆动轨迹相适应;所述宽度最大<3.5mm。
[0020]通过对用于联动的轴孔的优化设计,可以增强中盖的密封性,当短路发生时,由于电器内部的密闭性更好,可以增大空间内部的气压。气压增大后,短路分断时,能够使短路产生的电弧迅速熄灭。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N极触头系统的灭弧装置,其结构简单、稳定,主要结构均设置于盖、中盖上,既便于加工,也无需装配,在有效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的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与L极相同的灭弧装置,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0023]二、本技术结构简单、均为机械固定结构,故其可靠性好,可以推广到其他类似产品中的N极线路保护使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现有技术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盖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盖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盖装配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中盖 ,3—动触头 ,4—静触头 ,5—引弧板 ,6—线圈 ,7—盖;101—联轴轴孔 ,102—第一挡板 ,103—第一弧形跑道 ,104—第一限位挡板 ,110—动触头安装座 ,120—静触头安装座 ,701—第二挡板 ,702—第二弧形跑道 ,703—第二限位挡板 。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技术提供一种N极触头系统灭弧装置,其采用机械结构形成具有引弧功能的灭弧结构,能够快速熄灭N极触头系统因短路动作产生的电弧,并尽量避免电弧向电气产品的上端窜,降低该电弧对线圈6、线路板产生的不良影响,最终提高电气产品的使用安全性。本技术中,电气产品为漏电保护器、断路器以及结构、原理与前述电气产品相同或
近似的其他低压电气产品。
[0030]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N极触头系统的灭弧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机械式结构组成且分别分布于盖7与中盖71之上,更具体地说,该灭弧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于盖7与中盖71相盖7合后与N极触头系统对应并用于安装N极触头系统的下端上的所在位置。
[0031]参见图2所示的中盖71结构示意图,中盖71的右侧中部及下方即为用于安装N极触头系统的场所,在该场所的上端设有动触头3安装座110 、该产所的左侧设有静触头4安装座120,动触头3安装座110为一凸座孔结构,静触头4安装座120为一凸筋结构。该场所的右侧即与电气产品的一侧接线端相邻。在本实施例中,在静触头4安装座120与上述一侧接线端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引弧结构,该引弧结构由三条平行间隔的第一弧形跑道103组成,第一弧形跑道103为相对于中盖71的表面凸出的凸筋结构,其凸出高度以不妨碍N极触头系统的动作为宜。第一弧形跑道103具有一定长度,其上端最好不低于N极触头系统的静触头4安装于安装座上时的最高点,并最好与动触头3的中部相对应;其下端最好延伸至静触头4的下端附近并朝向中盖71的下端口。
[0032]为降低N极触头系统分、合闸时电弧向中盖71的上方空间流动,本实施例在静触头4安装座120的上方至中盖71上用于联轴使用的联轴轴孔101的所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挡板102,第一挡板102同样为凸出于中盖71表面的凸筋结构,具体第一挡板102的形状以及位置以实际电气产品的内部结构相适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极触头系统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于N极触头系统两侧的盖与中盖上的引弧结构以及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对应于所述N极触头系统的安装活动空间的所在位置设置,盖与中盖盖合后,将所述N极触头系统的活动空间独立分隔;所述引弧结构从N极触头系统的动触头的所在位置延伸至盖与中盖下方且与在盖与中盖的盖合方向上与N极触头系统中的动触头间隙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极触头系统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结构的下端同与接线端子相连的引弧板靠近,所述引弧板的下端延伸至盖或中盖的下端口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极触头系统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结构包括有至少3条弧形跑道,所述弧形跑道与所述动触头在盖与中盖的盖合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弧形跑道的下端朝向盖与中盖的下端上的开口延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极触头系统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结构的上端不低于所述N极触头系统的静触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宝俞华彬许利战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