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强磁场的高压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102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加强磁场的高压继电器。一种具有加强磁场的高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触点组和基本磁钢组的腔室,所述基本磁钢组位于所述触点组前侧或后侧,所述基本磁钢组包括中磁钢分组及左右两侧的第一侧磁钢分组,所述触点组位于中磁钢分组的前侧或后侧,所述中磁钢分组具有至少两个磁钢,所述基本磁钢组的所有磁钢由左至右依次排列,两第一侧磁钢分组的磁钢的充磁方向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磁钢分组的磁钢沿前后方向并向左或向右倾斜的方向进行充磁,所述中磁钢分组的左右两侧的磁钢的充磁方向左右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继电器使用更为稳定、使用寿命更长的优点。使用寿命更长的优点。使用寿命更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加强磁场的高压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加强磁场的高压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由图1所示,常规高压继电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两个左右间隔的静触点和两个动触点12,动触点12均固定于动簧片14上,且每个静触点下方均有一动触点。为实现灭弧,壳体内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磁钢19,两个磁钢19的充磁方向均为A,A为均向前延伸或均向后延伸的充磁方向。在动、静触点接触分断时,动、静触点接触处会发出电弧,电弧会向磁钢左右端部侧移动,即电弧会向壳体所构成内腔的角落处移动,电弧的能量会在长行程移动中逐渐消散,从而实现灭弧。
[0003]图2为图1的磁路图,图3为图1中动静触点分断后电弧的移动轨迹图(电弧的移动轨迹由图中的若干连续的圆点构成)。电弧在移动时会与磁钢边角接触,由于电弧带有高温,磁钢在高温作用下会退磁,会造成磁钢失效。有的继电器会在磁钢与动、静触点之间设置由陶瓷或绝缘塑料材料制成的绝缘板,以避免电弧与磁钢接触,但是高温的电弧会撞击绝缘板,绝缘板会因长期与高温电弧接触而受损,绝缘板存在会打坏或融化变形的情况发生,仍存在电弧与磁钢接触以使磁钢退磁失效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电弧行程以避免电弧与磁钢接触以使磁钢失效的具有加强磁场的高压继电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加强磁场的高压继电器,包括用于容纳触点组和基本磁钢组的腔室,所述触点组包括动触点及位于动触点上方或下方的静触点,所述基本磁钢组位于所述触点组前侧或后侧,所述基本磁钢组包括中磁钢分组及位于中磁钢分组左右两侧的第一侧磁钢分组,所述触点组位于中磁钢分组的前侧或后侧,所述中磁钢分组具有至少两个磁钢,所述第一侧磁钢分组具有至少一个磁钢,所述基本磁钢组的所有磁钢由左至右依次排列,两第一侧磁钢分组的磁钢的充磁方向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磁钢分组的磁钢沿前后方向并向左或向右倾斜的方向进行充磁,所述中磁钢分组的左右两侧的磁钢的充磁方向左右对称设置,且中磁钢分组的磁钢沿前后方向并倾斜向左或倾斜向后的方向进行充磁。
[0006]本技术的基本磁钢组具有多个磁钢,且磁钢存在不同的充磁方向,第一侧磁钢分组的磁钢沿倾斜向左或倾斜向右的方向进行充磁,能使基本磁钢组的更靠近腔室角落的磁力线更为密集、磁场强度更高,能改变电弧移动方向和行程,从而延长电弧移动时间和移动距离,进一步消耗电弧能量,以避免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弧与磁钢或磁钢外侧的绝缘板接触,以避免绝缘板受损,进而避免磁钢退磁。其中,中磁钢分组的两个磁钢的充磁方向对称设置,能使触点组的动静触点分断后能以更快的速度移动,以减少电弧在动静触点间存在的时间,能延长继电器使用寿命。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磁钢分组与中磁钢分组之间设有第二侧磁钢分组,所述第二侧磁钢分组的磁钢沿前后方向进行充磁。上述设置以使电弧向左或向右移动的趋势更为明显,以使电弧能向腔室左右处的角落进行移动,以延长电弧的移动距离,以实现更好地的灭弧。
[0008]作为优选,所述腔室内设有两个触点组和两个基本磁钢组,两个触点组前后间隔设置,所述两个触点组位于前后两个基本磁钢组之间,所述两个基本磁钢组分别为第一磁钢组和第二磁钢组,所述第一磁钢组的左端的磁钢的充磁方向与第二磁钢组的右端的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磁钢组的右端的磁钢的充磁方向与第二磁钢组的左端的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磁钢组的中磁钢分组的左侧的磁钢的充磁方向与第二磁钢组的中磁钢分组的右侧的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磁钢组的中磁钢分组的右侧的磁钢的充磁方向与第二磁钢组的中磁钢分组的左侧的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同。对角的充磁方向相同,能避免前后两个触点组分断所产生的电弧均向左侧或均向右侧移动(当前侧的触点组分断所产生的电弧向左移动时,后侧的触点组分断所产生的电弧向右移动),能使腔室内左右侧温度更为均匀。
[0009]作为优选,所述触点组的左右两侧的其中一侧设有加强磁钢组,所述加强磁钢组具有顺着相邻第一侧磁钢分组磁钢的磁力线方向进行充磁的磁钢。上述设置以使腔室角落的磁力线更为密集,以使腔室角落处的磁场强度更高,以使电弧能向腔室角落侧移动,从而延长电弧的移动距离。
[0010]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磁钢组的磁钢的充磁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上述设置以使腔室角落的磁力线更为密集,以使腔室角落处的磁场强度更高,以使电弧能向腔室角落侧移动,从而延长电弧的移动距离。
[0011]作为优选,所述磁钢远离触点组的一侧设有隔磁板。上述设置以使磁力线更为密集,能使磁场强度更强。
[0012]本技术具有能延长电弧的行程,以避免电弧破坏隔弧板,以避免电弧与磁钢接触,从而避免磁钢退磁失效,且本技术的继电器的触点组分断所产生的电弧能更快的移动,以使继电器使用更为稳定、使用寿命更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常规继电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所示常规继电器的磁路图;
[0015]图3为图1中的动静触点分断后电弧的移动轨迹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继电器去掉绝缘罩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图4中继电器去掉引出端和静触点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图4中继电器去掉引出端和静触点后的一种俯视图;
[0019]图7为本技术继电器的磁钢的磁路图;
[0020]图8为图4中的触点组分断后电弧的移动轨迹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由图4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加强磁场的高压继电器,包括轭铁板11和绝缘罩(图中未画出),轭铁板11和位于轭铁板11上方的绝缘罩构成用于容纳触点组、基本磁钢组和加强磁钢组200的腔室,每个触点组均包括一个动触点12及一个位于动触点12上方的静触点13,动触点均固定于动簧片14上,动簧片14采用继电器常规结构与推动杆15连接固定,前后两个静触点13分别固定于一引出端16下侧,引出端16采用继电器常规结构与绝缘罩固定(图中未画出)。其中,基本磁钢组的磁钢和加强磁钢组200的磁钢均沿水平方向进行充磁(水平方向是相对于上下设置的动静触点而言的,当动静触点左右设置时,所有的磁钢沿上下方向进行充磁,且上下方向并不一定得是垂直方向)。其中,两个触点组前后间隔设置,两个触点组位于前后两基本磁钢组之间,两触点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加强磁钢组200,腔室内设有一共四个加强磁钢组。
[0023]两个基本磁钢组包括第一磁钢组101及位于第一磁钢组前侧的第二磁钢组102,第一磁钢组101和第二磁钢组102均包括位于中间的中磁钢分组1011及位于中磁钢分组1011左右两侧的第一侧磁钢分组1012和第二侧磁钢分组1013,第二侧磁钢分组1013位于中磁钢分组1011与第一侧磁钢分组1012之间,第一侧磁钢分组1012和第二侧磁钢分组10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加强磁场的高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触点组和基本磁钢组的腔室,所述触点组包括动触点及位于动触点上方或下方的静触点,所述基本磁钢组位于所述触点组前侧或后侧,所述基本磁钢组包括中磁钢分组及位于中磁钢分组左右两侧的第一侧磁钢分组,所述触点组位于中磁钢分组的前侧或后侧,所述中磁钢分组具有至少两个磁钢,所述第一侧磁钢分组具有至少一个磁钢,所述基本磁钢组的所有磁钢由左至右依次排列,两第一侧磁钢分组的磁钢的充磁方向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磁钢分组的磁钢沿前后方向并向左或向右倾斜的方向进行充磁,所述中磁钢分组的左右两侧的磁钢的充磁方向左右对称设置,且中磁钢分组的磁钢沿前后方向并倾斜向左或倾斜向后的方向进行充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强磁场的高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磁钢分组与中磁钢分组之间设有第二侧磁钢分组,所述第二侧磁钢分组的磁钢沿前后方向进行充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强磁场的高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内设有两个触点组和两个基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德进马向儒郭顺可裘毅叶凯伦刘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