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60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包括仪器本体,所述仪器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竖孔,所述竖孔内设有一端延伸至固定座外侧的吸附件,所述仪器本体上散热孔处设有导风件和旋转件;通过提供放置仪器本体的固定座,并配合吸附件的使用,在仪器本体的放置过程中能实现对仪器本体的固定,再配合导风件、旋转件、横向移动组件和弧形板的使用,在仪器本体开始工作阶段,能进一步对握杆进行提升操作,提高吸附吸盘内的负压程度,使仪器本体与固定处的贴紧度更高,从而避免了由于操作人员误碰或其它情形造成仪器中检测盒的偏移,从而保证了仪器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能,使仪器的检测更精确。使仪器的检测更精确。使仪器的检测更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

技术介绍

[0002]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并且,幽门螺杆菌(Hp)已被确定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形成糜烂、溃疡,而且与胃癌密切相关。
[0003]目前,市场上针对胃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检验的诊断仪器,其使用过程只需人工将待检验的检测盒放入其中即可自行检测并得到结果,过程方便快捷,但在检验过程中,由于诊断仪器体型并不大,容易出现人为触碰等情况,就会造成仪器整体的晃动,其容易造成仪器中的检测盒出现偏移的情况,就会造成仪器判断的错误,降低了检测的准确性。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包括仪器本体,所述仪器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竖孔,所述竖孔内设有一端延伸至固定座外侧的吸附件,所述仪器本体上散热孔处设有导风件和旋转件,所述导风件与旋转件相连用于带动旋转件沿周向转动,所述仪器本体上设有位于旋转件两侧的横向移动组件,所述旋转件沿周向转动用于带动横向移动组件沿横向移动,所述吸附件上设有与横向移动组件呈相对设置的弧形板,所述横向移动组件沿横向移动用于带动弧形板沿竖向移动。
[0010]进一步地,一个所述固定座上的竖孔数量为两个,所述吸附件包括设于竖孔内且一端延伸至固定座外的吸附吸盘,所述吸附吸盘内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一侧设有一端延伸至吸附吸盘外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环形板之间设有第一伸缩弹簧,同侧两个所述密封板的一侧之间设有贯穿环形板并延伸至吸附吸盘另一侧的握杆。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风件包括传动组件和与传动组件相连的导风扇,所述旋转件包括可转动式的设于仪器本体上的转轮,所述转轮上呈对称设有推动杆。
[0012]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移动组件包括两个沿横向可移动式设于仪器本体上且分别位于推动杆两侧的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均设有推动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于仪器本体内的换热腔,所述换热腔的内侧设有
一端与仪器本体内部元件相接触的导热件,所述仪器本体上设有与换热腔连通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设有传动件,所述导风扇可转动式的设于仪器本体上,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导风扇相连用于带动导风扇沿周向转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件包括多个导热杆,多个所述导热杆一端均与一侧与仪器本体内部元件相接触的吸热台相连,所述换热腔内填充有位于导热杆外侧的导热液。
[0015]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包括与导气管连通的传动壳,所述传动壳内可转动的设有一端延伸至传动壳外侧的导轮,所述导轮的延伸端和导风扇的外侧均设有绕轮,两个所述绕轮之间设有第二环形传动带。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仪器本体上且与散热孔连通的闭合槽,所述闭合槽内设有用于遮挡仪器本体散热孔的遮挡件,所述遮挡件的一端延伸至吸附件的竖向移动方向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遮挡件包括可移动式的设于闭合槽内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与仪器本体散热孔相适配的遮挡板,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一端延伸至吸附件竖向移动方向上的移动块。
[001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包括横座,所述横座内侧设有第二伸缩弹簧,所述第二伸缩弹簧的一端与仪器本体相连,所述仪器本体与横座滑动连接。
[0019](3)有益效果:
[0020]A.通过提供放置仪器本体的固定座,并配合吸附件的使用,在仪器本体的放置过程中能实现对仪器本体的固定,再配合导风件、旋转件、横向移动组件和弧形板的使用,在仪器本体开始工作阶段,能进一步对握杆进行提升操作,提高吸附吸盘内的负压程度,使仪器本体与固定处的贴紧度更高,从而避免了由于操作人员误碰或其它情形造成仪器中检测盒的偏移,从而保证了仪器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能,使仪器的检测更精确。
[0021]B.并配合导热件、导气管、传动件和导气扇的使用,使仪器本体在运行过程中,其内部的元件与导热件接触进行热传导式散热,并使热量与导热液接触,使之产生气流在导气管内流通,并配合传动件的使用,使导气管内流通的气流作为动力源带动传动件转动,并同步传动导风扇进行转动,使导风扇对仪器本体1的散热孔进行导风,从而实现对仪器本体的进一步散热效果,在实现散热效果的同时,导风扇的转动能同步带动旋转件的转动实现仪器本体进一步的固定效果,无需人工再操作,可由仪器本体的热能作为动力源实现对仪器本体的散热和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仪器本体与固定座的连接剖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仪器本体的正视剖视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侧视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A处放大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B处放大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局部三维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如下:
[0030]仪器本体1、固定座2、横座21、第二伸缩弹簧22、吸附件3、吸附吸盘31、环形板32、
密封板33、第一伸缩弹簧34、握杆35、导风件4、传动组件41、导热件411、导热杆4111、吸热台4112、导热液4113、导气管412、传动件413、传动壳4131、导轮4132、绕轮4133、第二环形传动带4134、传动轮414、第一环形传动带415、导风扇42、旋转件5、转轮51、推动杆52、横向移动组件6、横杆61、推动轮62、弧形板7、遮挡件8、连接杆81、遮挡板82、移动块83。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1

7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2]如图1、图2、图4和图7所示,一种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包括仪器本体1,仪器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座2,固定座2上设有竖孔,竖孔内设有一端延伸至固定座2外侧的吸附件3,仪器本体1上散热孔处设有导风件4和旋转件5,导风件4与旋转件5相连用于带动旋转件5沿周向转动,仪器本体1上设有位于旋转件5两侧的横向移动组件6,旋转件5沿周向转动用于带动横向移动组件6沿横向移动,吸附件3上设有与横向移动组件6呈相对设置的弧形板7,横向移动组件6沿横向移动用于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包括仪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上设有竖孔,所述竖孔内设有一端延伸至固定座(2)外侧的吸附件(3),所述仪器本体(1)上散热孔处设有导风件(4)和旋转件(5),所述导风件(4)与旋转件(5)相连用于带动旋转件(5)沿周向转动,所述仪器本体(1)上设有位于旋转件(5)两侧的横向移动组件(6),所述旋转件(5)沿周向转动用于带动横向移动组件(6)沿横向移动,所述吸附件(3)上设有与横向移动组件(6)呈相对设置的弧形板(7),所述横向移动组件(6)沿横向移动用于带动弧形板(7)沿竖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固定座(2)上的竖孔数量为两个,所述吸附件(3)包括设于竖孔内且一端延伸至固定座(2)外的吸附吸盘(31),所述吸附吸盘(31)内设有环形板(32),所述环形板(32)的一侧设有一端延伸至吸附吸盘(31)外的密封板(33),所述密封板(33)与环形板(32)之间设有第一伸缩弹簧(34),同侧两个所述密封板(33)的一侧之间设有贯穿环形板(32)并延伸至吸附吸盘(31)另一侧的握杆(3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4)包括传动组件(41)和与传动组件(41)相连的导风扇(42),所述旋转件(5)包括可转动式的设于仪器本体(1)上的转轮(51),所述转轮(51)上呈对称设有推动杆(5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组件(6)包括两个沿横向可移动式设于仪器本体(1)上且分别位于推动杆(52)两侧的横杆(61),所述横杆(61)的两端均设有推动轮(6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幽门螺杆菌智能诊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1)包括设于仪器本体(1)内的换热腔,所述换热腔的内侧设有一端与仪器本体(1)内部元件相接触的导热件(411),所述仪器本体(1)上设有与换热腔连通的导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金玲孟祥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