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位四通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33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位四通阀结构,包括第一阀盖、第二阀盖和拨叉膜片,第一阀盖的外侧面上形成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口、第三流道口和第四流道口,第二流道口延伸至第一阀盖的内侧面上形成第一半腔,第三流道口延伸至第一阀盖的内侧面上形成第二半腔,第二阀盖的内侧面上形成第三半腔和第四半腔,合体时,第一半腔和第三半腔密封连通形成第一容腔,第二半腔和第四半腔密封连通形成第二容腔,第一流道口连通至第一容腔,第四流道口连通至第二容腔,第二流道口通过第一额外流道连通至第四半腔,第三流道口通过第二额外流道连通至第三半腔,拨叉膜片同时设置于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中,且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切换。位置切换。位置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位四通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阀类
,尤其涉及一种两位四通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两位四通阀一般是滑阀结构,阀体有圆柱状内孔,阀体再布置其他流道,阀芯是圆柱状带台阶的结构,阀芯与阀体的圆柱状内孔配合,通过阀芯的不同位置对应阀体的不同流道,实现两位四通的功能。但该结构对阀芯和阀体内孔要求高,加工复杂,对杂质的容忍度低。如果阀芯采用密封圈密封,在位置切换时会引起密封圈磨损,从而导致内泄漏,影响阀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位四通阀结构,解决上述问题,简化阀体结构,避免出现密封圈磨损现象,提高抗污染能力。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两位四通阀结构,其包括第一阀盖、第二阀盖和拨叉膜片,第一阀盖的外侧面上形成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口、第三流道口和第四流道口,第二流道口延伸至第一阀盖的内侧面上形成第一半腔,第三流道口延伸至第一阀盖的内侧面上形成第二半腔,第二阀盖的内侧面上形成第三半腔和第四半腔,第一阀盖与第二阀盖合体时,第一半腔和第三半腔密封连通形成第一容腔,第二半腔和第四半腔密封连通形成第二容腔,第一流道口连通至第一容腔,第四流道口连通至第二容腔,第二流道口通过第一额外流道连通至第四半腔,第三流道口通过第二额外流道连通至第三半腔,拨叉膜片同时设置于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中,且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切换,当处于第一位置时,拨叉膜片密封堵住第一半腔和第二半腔,使第一流道口和第三流道口流体连通,第二流道口和第四流道口流体连通;当处于第二位置时,拨叉膜片密封堵住第三半腔和第四半腔,使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流体连通,第三流道口和第四流道口流体连通。
[0006]特别地,拨叉膜片包括金属骨架和橡胶件,金属骨架形成分别伸入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中的分叉,橡胶件裹覆于分叉的表面形成平面密封部。
[0007]特别地,橡胶件还包括夹设于第一阀盖与第二阀盖之间的环形密封部。
[0008]特别地,四个半腔的流道孔口设置为提高与平面密封部密封效果的凸起。
[0009]特别地,第一额外流道、第二额外流道于第一阀盖与第二阀盖的合体面上设置有密封圈。
[0010]特别地,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一额外流道和第二额外流道于第一阀盖与第二阀盖的合体面上呈十字型分布。
[0011]特别地,第一流道口连通至第一容腔的侧壁上,且不受拨叉膜片动作影响连通;第四流道口连通至第二容腔的侧壁上,且不受拨叉膜片动作影响连通。
[0012]特别地,外部驱动力为电磁力、弹簧力、液压力、气压力中任一种。
[0013]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两位四通阀结构通过拨叉膜片实现流道的切换,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降低了阀芯、阀体加工要求,对杂质的耐受力强,密封性高,结构稳定,为换向阀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位四通阀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位四通阀结构中第一阀盖的内侧面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位四通阀结构中第一阀盖的外侧面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位四通阀结构中第二阀盖的内侧面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位四通阀结构中第二阀盖的外侧面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位四通阀结构的原理图;
[002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位四通阀结构的拨叉膜片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002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位四通阀结构的拨叉膜片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0022]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位四通阀结构中拨叉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4]请参阅图1至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两位四通阀结构,其包括第一阀盖1、第二阀盖2和拨叉膜片3。
[0025]第一阀盖1的外侧面上形成第一流道口11、第二流道口12、第三流道口13和第四流道口14,第二流道口12延伸至第一阀盖1的内侧面上形成第一半腔15,第三流道口13延伸至第一阀盖1的内侧面上形成第二半腔16,第二阀盖2的内侧面上形成第三半腔21和第四半腔22。
[0026]第一阀盖1与第二阀盖2合体时,第一半腔15和第三半腔21密封连通形成第一容腔4,第二半腔16和第四半腔22密封连通形成第二容腔5,第一流道口11连通至第一容腔4,第四流道口14连通至第二容腔5,第二流道口12通过第一额外流道6连通至第四半腔22,第三流道口13通过第二额外流道7连通至第三半腔21。第一额外流道6、第二额外流道7于第一阀盖1与第二阀盖2的合体面上设置有密封圈8,提高合盖处的密封性。
[0027]拨叉膜片3同时设置于第一容腔4和第二容腔5中,且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切换,当处于第一位置时,拨叉膜片3密封堵住第一半腔15和第二半腔16,使第一流道口11和第三流道口13通过第二额外流道7流体连通,第二流道口12和第四流道口14通过第一额外流道6流体连通;当处于第二位置时,拨叉膜片3密封堵住第三半腔21和第四半腔22,使第一流道口11和第二流道口12流体连通,第三流道口13和第四流道口14流体连通。
[0028]此处的拨叉膜片3包括金属骨架31和橡胶件,金属骨架31形成分别伸入第一容腔4和第二容腔5中的分叉,橡胶件裹覆于分叉的表面形成平面密封部32,平面密封部32相当于阀芯,实现主要密封功能,四个半腔的流道孔口设置为提高与平面密封部32密封效果的凸
起9,提高密封效果。橡胶件还包括夹设于第一阀盖1与第二阀盖2之间的环形密封部33,提高第一容腔4、第二容腔5合体处的密封性。
[0029]优选地,第一容腔4、第二容腔5、第一额外流道6和第二额外流道7于第一阀盖1与第二阀盖2的合体面上呈十字型分布,合理布局。
[0030]需要注意,第一流道口11连通至第一容腔4的侧壁上,且不受拨叉膜片3动作影响连通;第四流道口14连通至第二容腔5的侧壁上,且不受拨叉膜片3动作影响连通。
[0031]外部驱动力可以为电磁力、弹簧力、液压力、气压力等等。
[0032]综上,所述的两位四通阀结构通过拨叉膜片实现流道的切换,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降低了阀芯、阀体加工要求,对杂质的耐受力强,密封性高,结构稳定,为换向阀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0033]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技术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位四通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盖、第二阀盖和拨叉膜片,所述第一阀盖的外侧面上形成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口、第三流道口和第四流道口,所述第二流道口延伸至所述第一阀盖的内侧面上形成第一半腔,所述第三流道口延伸至所述第一阀盖的内侧面上形成第二半腔,所述第二阀盖的内侧面上形成第三半腔和第四半腔,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第二阀盖合体时,所述第一半腔和所述第三半腔密封连通形成第一容腔,所述第二半腔和所述第四半腔密封连通形成第二容腔,所述第一流道口连通至所述第一容腔,所述第四流道口连通至所述第二容腔,所述第二流道口通过第一额外流道连通至所述第四半腔,所述第三流道口通过第二额外流道连通至所述第三半腔,所述拨叉膜片同时设置于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中,且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切换,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拨叉膜片密封堵住第一半腔和第二半腔,使第一流道口和第三流道口流体连通,第二流道口和第四流道口流体连通;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拨叉膜片密封堵住第三半腔和第四半腔,使第一流道口和第二流道口流体连通,第三流道口和第四流道口流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龙生臧志成曾伟高殿朋
申请(专利权)人: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