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齿轮箱行星轮轴承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19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齿轮箱行星轮轴承布置结构,所述行星轮轴承有多个且并为一排的设置于齿轮箱的弹性销轴套和行星轮之间,且位于中心处的两个相邻的行星轮轴承之间设有第一内隔环,其余两两相邻的行星轮轴承之间均设有第二内隔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轴承装配效率,使每套轴承的轴向游隙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避免了轴承工作时有卡死的潜在风险,为行星轮多轴承的布置结构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案。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发电齿轮箱行星轮轴承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齿轮箱传动的
,尤其是指一种风力发电齿轮箱行星轮轴承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业内习知,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中,主齿轮箱内轴承是非常重要的零部件。随着齿轮箱功率的加大,主齿轮箱内轴承的规格型号也相应加大或者增加轴承数量。对功率较小的齿轮箱,行星轮轴承通常为一对单列圆柱滚子轴承,装配布置图见图1,其中序号1为行星轮,序号2为轴承内隔套,序号3为行星轴,序号4为行星架,序号5为左行星轮轴承,序号6为右行星轮轴承,序号7为行星轴安装板,行星轴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将行星轴固定在行星架上。由于轴承经过受力计算后需要一定范围的轴向游隙,因此装配时,通过测量行星轮上轴承外圈轴肩的实际宽度,通过规定的轴承轴向游隙范围计算,配磨轴承内隔套2厚度(考虑轴承内外挡肩公差的影响),使之厚度与宽度之差约等于2倍的轴承轴向游隙,装配后每个单列圆柱滚子轴承就达到了要求的轴向游隙范围,从而保证了轴承在工作中的安全运行。
[0003]而当轴承采用两对单列圆柱滚子轴承时,轴承布置方式如图2所示,其中序号1为行星轮,序号4为行星架,8为弹性销轴,序号9为轴承,序号10为弹性销轴套,序号11为行星轮外隔套(呈左右对称设置),序号12为弹性内档圈,序号14为轴承锁紧螺母,在位于中心处的两个轴承之间设有第一内隔环13。
[0004]对采用两对单列圆柱滚子轴承配磨的轴套隔环厚度进行计算分析。如图3局部显示了左侧轴承配装后的状态,右侧的轴承是理论无公差(公称尺寸)形成的装配状态。4个轴承从左到右并排设置,其中m表示行星轮外隔套及弹性内档圈装配后的实际尺寸,k表示左侧第二个轴承外圈轴肩的实际尺寸,p表示左侧第一个轴承外圈轴肩的实际尺寸,n表示左侧第二个轴承外圈宽度的实际尺寸,s表示左侧第二个轴承内圈右轴肩的实际尺寸,t表示左侧第二个轴承内圈宽度的实际尺寸,w表示左侧第一个轴承内圈右轴肩的实际尺寸,x表示左侧第二个轴承的轴向游隙,z表示左侧第一个轴承的轴向游隙,y表示配磨第一内隔环13的尺寸,其中x和z的数值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变动,y是配磨隔环的尺寸,其它尺寸已知。
[0005]采用以下公式:
[0006]z=(w+t+y)

(p+n+m)
[0007]x=(s+y)

(k+m)
[0008]根据已知参数并通过调整y,使得z及x在要求的范围内。
[0009]右侧轴承用同样的方法调整y,由于左右轴承的y是同样的一个数值,因此,左右轴承的y值调整是同时进行的,需要迭代计算后给出合适的y值。
[0010]由此可见,装配时需要测量轴承较多的相关数据,在批量生产时效率低。
[0011]实际批量生产是按下面方法装配轴承:通过测量行星轮外隔套及弹性内档圈的实际总宽度f,通过规定的轴承轴向游隙计算配磨内隔环的尺寸厚度h,考虑轴承内外挡肩公
差的影响,使之厚度h与宽度f之差约等于2倍或4倍的轴承轴向游隙。
[0012]但当按2倍要求的轴承轴向游隙配磨第一内隔环13的尺寸厚度h时,装配后有可能出现位于端部的两个轴承的轴承游隙小于最低要求进而影响轴承的性能,甚至工作时由于热膨胀的原因使圆柱滚子轴承外圈有卡死的风险,并且在轴承轴向游隙要求相对较小,而轴承零部件的公差相对较大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上述问题。
[0013]当按4倍要求的轴承轴向游隙配磨第一内隔环13尺寸厚度时,工作时避免了轴承外圈卡死的风险,但有可能出现位于中间的两个轴承的轴承游隙大于最大值进而影响轴承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力发电齿轮箱行星轮轴承布置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轴承装配效率,使每套轴承的轴向游隙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避免了轴承工作时有卡死的潜在风险,为行星轮多轴承的布置结构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力发电齿轮箱行星轮轴承布置结构,所述行星轮轴承有多个且并为一排的设置于齿轮箱的弹性销轴套和行星轮之间,且位于中心处的两个相邻的行星轮轴承之间设有第一内隔环,其余两两相邻的行星轮轴承之间均设有第二内隔环。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在相邻轴承之间均设置内隔环,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只在中心处设置,确保了轴承装配简单,能够有效提高轴承装配效率,有效避免轴向游隙过小或过大不合格,使每套轴承的轴向游隙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避免了轴承工作时有卡死的潜在风险。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齿轮箱内采用两个圆柱滚子轴承装配布置示意图。
[0019]图2为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齿轮箱内采用四个圆柱滚子轴承装配布置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的四个圆柱滚子轴承装配过程的计算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风力发电齿轮箱行星轮轴承布置结构,所述行星轮轴承可以有多个,本实施例以四个为例,行星轮1通过四个并排设置的行星轮轴承9支承在弹性销轴套10上,且位于中心处的两个相邻的行星轮轴承9之间设有第一内隔环13,其余两两相邻的行星轮轴承9之间均设有第二内隔环15。
[0024]装配时通过测量行星轮外隔套11及弹性内档圈12的实际总宽度,配磨第一内隔环13的宽度,保证处于中心处的两个行星轮轴承9的轴向游隙,设计第二内隔环15的厚度时,根据行星轮轴承9相关零件的公差范围、要求的轴承轴向间隙,通过计算得到,装配时不配做,这样保证了两边的轴承间隙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动,避免了轴承工作卡死的潜在风险。
[0025]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
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齿轮箱行星轮轴承布置结构,所述行星轮轴承有多个且并为一排的设置于齿轮箱的弹性销轴套和行星轮之间,且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国锋张皓崔红柳周杜
申请(专利权)人: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