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吊杆装配式吊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01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吊杆装配式吊顶,包括房间内的四面原始墙面,所述原始墙面包括设有窗户的第一墙面、与窗户相对的第二墙面、另外两侧相对的第三墙面,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原始墙面侧壁上的高位板、连接所述高位板和所述第一墙面的吊顶窗帘盒、连接所述高位板与第二墙面的第一吊顶跌级结构、连接所述高位板与第三墙面的第二吊顶跌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吊顶,利用龙骨底座和工字龙骨拼接面板,再让工字龙骨搭接到墙面的木塑线条上方,以此来安装面板,采用无吊杆的安装形式,整体上顶,对楼板无破坏。利用龙骨底座打螺钉的方式,固定两块面板,防止面板离缝。而且其中立框板、窗帘盒背板均为一体挤出材料,易于工业化生产运输,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吊杆装配式吊顶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化装配式装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吊杆装配式吊顶。

技术介绍

[0002]家装吊顶是家装中常见的环节。在整个居室装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居室顶面作适当的装饰,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还能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艺术形象。目前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是装配式吊顶,装配式吊顶在平整楼板的建筑中的应用,需要设计适用的吊顶系统,特别是目前家装中对层高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设计占用层高较小的吊顶系统。而且装配式吊顶存在造型时,结构复杂,安装困难,且原有立框板是面板开槽折弯加工制成的,并且需要很多后置结构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吊顶的生产成本和时间,而且吊顶的安装过程也十分复杂,不仅增加了材料成本还增大了人工成本和安装时间。
[0003]目前常用的装配式吊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4]1.装配式吊顶在安装完成后,面板因为热胀冷缩等原因变形,导致面板与面板之间出现空隙或挤压变形,导致面板离缝,吊顶结构寿命短,严重影响室内装修美观;
[0005]2.传统装配式吊顶一般使用顶挂,通过打膨胀和吊杆连接吊顶,易对建筑结构楼板产生破坏,不仅存在潜在风险,而且安装过程复杂;
[0006]3.装配式吊顶存在窗帘盒时,结构复杂,物料多,安装步骤多等问题;
[0007]4.常用装配式吊顶在造型时,结构复杂,安装困难,且通常立框板是面板开槽折弯加工制成的,制作过程较麻烦,制作时间长,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并且需要很多后置结构,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吊杆装配式吊顶,应用于各种装配式吊顶的安装结构中,可视情况拆分搭配不同结构,具体包括高位板面板防离缝的结构和方法、高位板面板的拼接以及安装方法、吊顶窗帘盒的结构和安装方法、吊顶跌级结构和安装方法。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吊杆装配式吊顶,包括房间内的四面原始墙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墙面包括设有窗户的第一墙面、与窗户相对的第二墙面、另外两侧相对的第三墙面,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原始墙面侧壁上的高位板、连接所述高位板和所述第一墙面的吊顶窗帘盒、连接所述高位板与第二墙面的第一吊顶跌级结构、连接所述高位板与第三墙面的第二吊顶跌级结构;所述高位板包括第一工字龙骨、第一龙骨底座、高位板面板、第一木塑线条,所述第一龙骨底座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工字龙骨底部相适配的滑槽,所述第一工字龙骨底部嵌入所述第一龙骨底座上表面的滑槽内形成稳定结构,所述第一龙骨底座通过螺钉与所述高位板面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工字龙骨的长度大于所述高位板面板的长度,所述第一木塑线条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两面所述第三墙面侧壁上,所述第一工字龙骨嵌入所述第一龙骨底座后,所述第一龙骨底座下表面与所述高位板面板上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工字龙骨两端延伸出所述高位板
面板两侧并搭接在所述第一木塑线条上方;所述吊顶窗帘盒设置于所述高位板面板靠近所述第一墙面一侧下方,所述吊顶窗帘盒包括第一立框板、窗帘盒背板、以及用于安装窗帘的窗帘盒面板,所述第一立框板顶端与所述高位板面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框板中间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立框板底部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窗帘盒背板两端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接槽内部形成稳定结构,所述窗帘盒面板搭接在所述第一卡接槽上方,且所述窗帘盒面板与所述第一卡接槽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高位板面板靠近所述第二墙面一侧下方设有第一吊顶跌级结构,所述第一吊顶跌级结构包括第二立框板、第二边板、第二木塑线条,所述第二立框板顶部与所述高位板面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边板一端与所述第二木塑线条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边板另一端插接到所述第二立框板底端形成稳定结构,所述第二木塑线条与所述第二墙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高位板面板靠近两面所述第三墙面的两侧下方均设有第二吊顶跌级结构,所述第二吊顶跌级结构包括第三立框板、第三边板、第三木塑线条,所述第三立框板顶部与所述高位板面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边板一端与所述第三木塑线条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边板另一端插接到所述第三立框板底端形成稳定结构,所述第三木塑线条与所述第三墙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框板两端分别与两面所述第三墙面相抵触,所述第二立框板两端也分别与两面所述第三墙面相抵触。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边板、第二木塑线条均与所述第二立框板长度相同。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立框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框板和所述第二立框板相抵触。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边板、第三木塑线条均与所述第三立框板长度相同。
[0014]进一步的,所述窗帘盒面板包括第四工字龙骨、第四龙骨底座、低位板,所述第四龙骨底座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四工字龙骨底部相适配的滑槽,所述第四工字龙骨嵌入所述第四龙骨底座上表面的滑槽内形成稳定结构,所述第四龙骨底座与所述低位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低位板一侧与所述第一卡接槽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低位板靠近所述第三墙面两端均设有第四木塑线条,所述第四木塑线条一侧与所述第三墙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工字龙骨两端分别与两侧所述第三墙面的第四木塑线条搭接固定。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木塑线条、所述第二木塑线条、所述第三木塑线条和所述第四木塑线条均为多孔空心结构。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装饰线条,所述第一立框板、所述第二立框板、所述第三立框板一侧均设有凸起结构,所述装饰线条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立框板、所述第二立框板、所述第三立框板的凸起结构相适配的扣板,所述扣板可以扣住所述第一立框板、所述第二立框板、所述第三立框板的凸起结构形成稳定结构。
[0018]进一步的,所述扣板为塑性材料。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吊杆装配式吊顶,利用龙骨底座和工字龙骨拼接面板,再让工字龙骨搭接到墙面的木塑线条上方,以此来安装面板。采用无吊杆的安装形式,整体上顶,对楼板无破坏,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快捷。
[0021]2.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吊杆装配式吊顶,利用龙骨底座打螺钉的方式,固定两块面板,防止面板离缝,结构简单,安装快捷方便。
[0022]3.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吊杆装配式吊顶,利用立框板、窗帘盒背板和装饰线条组成框架,与窗帘盒面板共同组成窗帘盒。立框板、窗帘盒背板均为一体挤出材料,易于工业化生产运输,结构简单易懂,物料少,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0023]4.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吊杆装配式吊顶,利用立框板、边板和装饰线条组成跌级结构,完成吊顶跌级安装。立框板、边板均为一体挤出材料,易于工业化生产运输,结构简单易懂,物料少,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0024]5.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吊杆装配式吊顶,通过装饰线条遮盖住固定螺钉,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吊杆装配式吊顶,包括房间内的四面原始墙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墙面(1)包括设有窗户的第一墙面(101)、与窗户相对的第二墙面(102)、另外两侧相对的第三墙面(103),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原始墙面(1)侧壁上的高位板(2)、连接所述高位板(2)和所述第一墙面(101)的吊顶窗帘盒(3)、连接所述高位板(2)与第二墙面(102)的第一吊顶跌级结构(4)、连接所述高位板(2)与第三墙面(103)的第二吊顶跌级结构(5);所述高位板(2)包括第一工字龙骨(201)、第一龙骨底座(202)、高位板面板(203)、第一木塑线条(204),所述第一龙骨底座(202)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工字龙骨(201)底部相适配的滑槽,所述第一工字龙骨(201)底部嵌入所述第一龙骨底座(202)上表面的滑槽内形成稳定结构,所述第一龙骨底座(202)通过螺钉与所述高位板面板(203)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工字龙骨(201)的长度大于所述高位板面板(203)的长度,所述第一木塑线条(204)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两面所述第三墙面(103)侧壁上,所述第一工字龙骨(201)嵌入所述第一龙骨底座(202)后,所述第一龙骨底座(202)下表面与所述高位板面板(203)上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工字龙骨(201)两端延伸出所述高位板面板(203)两侧并搭接在所述第一木塑线条(204)上方;所述吊顶窗帘盒(3)设置于所述高位板面板(203)靠近所述第一墙面(101)一侧下方,所述吊顶窗帘盒(3)包括第一立框板(301)、窗帘盒背板(302)、以及用于安装窗帘的窗帘盒面板(303),所述第一立框板(301)顶端与所述高位板面板(20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框板(301)中间设有第一卡接槽(3011),所述第一立框板(301)底部设有第二卡接槽(3012),所述窗帘盒背板(302)两端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卡接槽(3011)和所述第二卡接槽(3012)内部形成稳定结构,所述窗帘盒面板(303)搭接在所述第一卡接槽(3011)上方,且所述窗帘盒面板(303)与所述第一卡接槽(30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高位板面板(203)靠近所述第二墙面(102)一侧下方设有第一吊顶跌级结构(4),所述第一吊顶跌级结构(4)包括第二立框板(401)、第二边板(402)、第二木塑线条(403),所述第二立框板(401)顶部与所述高位板面板(20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边板(402)一端与所述第二木塑线条(40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边板(402)另一端插接到所述第二立框板(401)底端形成稳定结构,所述第二木塑线条(403)与所述第二墙面(10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高位板面板(203)靠近两面所述第三墙面(103)的两侧下方均设有第二吊顶跌级结构(5),所述第二吊顶跌级结构(5)包括第三立框板(501)、第三边板(502)、第三木塑线条(5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泽成王文广周东珊钱依玲余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