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卵泡穿刺及卵冠丘复合物采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8978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卵泡穿刺及卵冠丘复合物采集系统,包括穿刺针体,穿刺针体的前端设置有倾斜的斜面针头,所述穿刺针体上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观察管腔、吸引管腔和冲刷管腔;吸引管腔和冲刷管腔的后端分别设置有吸引接头和冲刷接头,吸引接头和冲刷接头分别连接吸引器和冲刷泵,所述观察管腔内设置有可视光纤,在观察管腔的前端固定有透视座,可视光纤的后端连接有显示器,其前端固定在透视座上;不必向穿刺针内推注大量卵泡冲洗液,能有效节省卵泡冲洗液的消耗成本;同时也不必采取增大负压或用穿刺针挑拨的方式强行将卵冠丘复合物取下,避免了对卵冠丘复合物或卵巢组织造成损伤,成本低,且不会对卵冠丘复合物或卵巢组织造成损伤。巢组织造成损伤。巢组织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卵泡穿刺及卵冠丘复合物采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辅助生殖
,具体涉及一种可视卵泡穿刺及卵冠丘复合物采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国家计生委联名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的不孕不育发病率在12 .5%—15%,目前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借助以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0003]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过程中,首先要获取卵冠丘复合物,目前的获取方式是须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用针经阴道壁穿刺进入卵巢中的卵泡,将卵冠丘复合物抽吸出来。卵冠丘复合物的采取质量将直接影响后期卵子的受精、胚胎的发育及最终的妊娠结局。
[0004]目前卵冠丘复合物的获取普遍采用双腔取卵针或单腔取卵针,但这两种针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单腔取卵针是通过负压来将卵泡中的卵冠丘复合物抽吸出来,但如果卵冠丘复合物不够成熟就会牢固粘附于卵泡内壁的情况,为了将卵冠丘复合物抽吸出来,需要增大负压或用穿刺针挑拨的方式,但这都容易对卵冠丘复合物以及卵巢组织造成损伤。而双腔取卵针是通过向针内推注卵泡冲洗液,而将牢固粘附于卵泡内壁的卵冠丘复合物冲刷下来,但冲刷的时候并不知道冲刷的具体位置和着力点,浪费大量昂贵的卵泡冲洗液,且整个过程不可视,操作难度大,给手术者带来了不便,因此研究一种可视卵泡穿刺及卵冠丘复合物采集系统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视卵泡穿刺及卵冠丘复合物采集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卵冠丘复合物的采集方式存在的成本较高,操作过程不可视,容易对卵冠丘复合物、卵巢组织造成损伤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可视卵泡穿刺及卵冠丘复合物采集系统,包括穿刺针体,穿刺针体的前端设置有倾斜的斜面针头,所述穿刺针体上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观察管腔、吸引管腔和冲刷管腔;吸引管腔和冲刷管腔的后端分别设置有吸引接头和冲刷接头,吸引接头和冲刷接头分别连接吸引器和冲刷泵,所述观察管腔内设置有可视光纤,在观察管腔的前端固定有透视座,可视光纤的后端连接有显示器,其前端固定在透视座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冲刷管腔的前端设置有导流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可视光纤的外径0.8mm,像素为10000px。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引管腔的前端设置有前大后小的锥形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观察管腔、吸引管腔和冲刷管腔的中心位于三角形的三个点上,且该三角形的中心与穿刺针同心,所述冲刷管腔靠近针头设置。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穿刺针体上提供了一种三腔管状结构,包
括观察管腔、吸引管腔和冲刷管腔,其中观察管腔内置入有外径0.8mm,像素为10000px的可视光纤,用于在操作过程为手术者提供可视条件,更加直观的确定穿刺位置和术中的情况;冲刷管腔提供冲刷功能,且在其前端设置有导流面,卵泡冲洗液可通过冲刷管腔对卵冠丘复合物附着处进行有效和定向的冲刷;吸引管腔可将多余的卵泡冲洗液吸出,也可配合卵泡冲洗液的冲洗作用将卵冠丘复合物从卵泡内壁处吸出。
[0012]由此,本技术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的配合下,通过前端的观察系统实时观察到穿刺通道的结构,确定穿刺位置,辅助穿刺针准确进入卵泡,进入卵泡后,可观察到到粘附于卵泡内壁的卵冠丘复合物,并对卵冠丘复合物粘附处进行精确冲刷,配合吸引管腔,可安全的获取卵冠丘复合物。
[0013]本技术不必向穿刺针内推注大量卵泡冲洗液,能有效节省卵泡冲洗液的消耗成本;同时也不必采取增大负压或用穿刺针挑拨的方式强行将卵冠丘复合物取下,避免了对卵冠丘复合物或卵巢组织造成损伤,成本低,且不会对卵冠丘复合物或卵巢组织造成损伤,操作方便,手术过程可视,为手术者提供了便利的卵冠丘复合物采集装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16]图3为图1的侧视图。
[0017]图4为图1的俯视图。
[0018]图5为透视座和导流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的标号为:1为穿刺针头,2为冲刷管腔,3为吸引管腔,4为观察管腔,5为可视光纤,6为导流面,7为透视座,8为卵泡,9为卵冠丘复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可视卵泡穿刺及卵冠丘复合物采集系统,主要用于在体外受精过程中获取卵冠丘复合物,针对现有采用双腔取卵针或单腔取卵针的获取方式存在的问题,致使操作麻烦,容易对卵冠丘复合物、卵巢组织造成损伤,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过程可视,不会对卵冠丘复合物或卵巢组织造成损伤的卵冠丘复合物采集装置。
[0023]具体的如图1

4中所示,一种可视卵泡穿刺及卵冠丘复合物采集系统包括穿刺针体1,穿刺针体1的前端设置有倾斜的斜面针头,穿刺针体上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观察管腔4、吸引管腔3和冲刷管腔2,其中观察管腔4内置入有外径0.8mm,像素为10000px的可视光纤5,可视光纤5在操作过程为手术者提供可视条件,更加直观的确定穿刺位置和术中的情况;冲刷管腔2提供冲刷功能,卵泡冲洗液可通过冲刷管腔2对卵冠丘复合物9附着处进行有效的冲刷;吸引管腔3可将多余的卵泡冲洗液吸出,也可配合卵泡冲洗液的冲洗作用将卵冠丘复合物9从卵泡8内壁处吸出。
[0024]具体的吸引管腔3和冲刷管腔2的后端分别设置有吸引接头和冲刷接头,吸引接头
和冲刷接头分别连接吸引器和冲刷泵,在观察管腔4内设置有可视光纤5,在观察管腔7的前端固定有透视座7,可视光纤5的后端连接有显示器,其前端固定在透视座7上。
[0025]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的配合下,通过前端的观察系统实时观察到穿刺通道的结构,辅助穿刺针准确进入卵泡;进入卵泡后,可观察到到粘附于卵泡内壁的卵冠丘复合物,并对卵冠丘复合物粘附处进行精确冲刷,配合吸引管腔,可安全的获取卵冠丘复合物。
[0026]本技术不必向穿刺针内推注大量卵泡冲洗液,能有效节省卵泡冲洗液的消耗成本;同时也不必采取增大负压或用穿刺针挑拨的方式强行将卵冠丘复合物取下,避免了对卵冠丘复合物或卵巢组织造成损伤,成本低,且不会对卵冠丘复合物或卵巢组织造成损伤,操作方便,手术过程可视,为手术者提供了便利的卵冠丘复合物采集装置。
[0027]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对冲刷管腔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0028]本实施例中,吸引管腔2的前端设置有前大后小的锥形结构,利用该锥形结构便于定位卵泡位置,利用锥形结构的引导面将卵泡快速吸出,操作方便。
[0029]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对冲刷管腔的结构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卵泡穿刺及卵冠丘复合物采集系统,包括穿刺针体,穿刺针体的前端设置有倾斜的斜面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体上沿轴向设置有贯穿的观察管腔、吸引管腔和冲刷管腔;吸引管腔和冲刷管腔的后端分别设置有吸引接头和冲刷接头,吸引接头和冲刷接头分别连接吸引器和冲刷泵,所述观察管腔内设置有可视光纤,在观察管腔的前端固定有透视座,可视光纤的后端连接有显示器,其前端固定在透视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卵泡穿刺及卵冠丘复合物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刷管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元风赵惠杰吕然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印何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