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国兴专利>正文

一种扇叶及应用该扇叶的空气循环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8932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扇叶,包括轮毂以及均匀设置在轮毂外周面上的至少两个叶片,所述叶片包括主体和位于主体外端部的尾部,所述叶片的主体沿转动方向自前向后螺旋延伸,并且叶片的主体与轮毂的衔接曲线向后拱起,所述叶片的尾部沿主体的螺旋趋势向转动方向弯曲延伸且延伸至轮毂的后方,所述叶片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整体呈L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扇叶相对于现有的风扇,在相同电机转速的工作状态下,产生的风量更大,并且噪音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应用该扇叶的空气循环扇,而使用该扇叶的空气循环扇因风量大、噪音小,用户体验更佳。用户体验更佳。用户体验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扇叶及应用该扇叶的空气循环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扇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该扇叶的空气循环扇。

技术介绍

[0002]风扇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电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风扇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较高的风量又要求较低的噪音。目前使用的风扇,电机转速的提升对风量的提高率较低,并且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高风量、低噪音的扇叶。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使用体验更佳的空气循环扇。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扇叶,包括轮毂以及均匀设置在轮毂外周面上的至少两个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主体和位于主体外端部的尾部,所述叶片的主体沿转动方向自前向后螺旋延伸,并且叶片的主体与轮毂的衔接曲线向后拱起,所述叶片的尾部沿主体的螺旋趋势向转动方向弯曲延伸且延伸至轮毂的后方,所述叶片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整体呈L形。
[0006]为了保证叶片前侧面排风顺畅,所述轮毂包括中心具有轴套的主体板、连接在主体板外周的筒体、设置在主体板前侧的前加强筋组和设置在主体板后侧的后加强筋组,所述主体板位于靠近筒体后端的位置。
[0007]优选地,所述前加强筋组包括呈发射状连接在轴套和筒体之间的多个前加强筋,所述前加强筋还与主体板的前侧面相连接;
[0008]所述后加强筋组呈发射状连接在轴套和筒体之间的多个后加强筋,所述后加强筋还与主体板的后侧面相连接。
[0009]为了减小前加强筋在叶片转动过程中的阻力,所述前加强筋的径向外端部向前倾斜延伸而连接在筒体的内周壁上。
[0010]为了保证叶片前侧面排风顺畅,所述主体板距离筒体前端的距离为L1,所述主体板距离筒体后端的距离为L2,L1/L2的范围为3/1~4/1。
[0011]为了防止叶片变形而导致的噪音,所述叶片采用ABS材料制成。
[0012]优选地,所述叶片主体的外端转角弧线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对应的夹角为A,夹角 A的范围为60
°
~80
°

[0013]所述叶片尾部相对于叶片主体的弯曲弧线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对应的夹角为B,B 小于A,且夹角B的范围为55
°
~85
°

[0014]所述叶片尾部尖端弧线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对应的夹角为C,所述夹角C的范围为 110
°
~150
°

[0015]优选地,所述叶片的主体与轮毂的衔接曲线在轮毂轴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的切线,与轮毂轴线之间的夹角为D,所述夹角D的范围为40
°
~60
°

[0016]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循环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前述的扇叶。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的扇叶相对于现有的风扇,在相同电机转速的工作状态下,产生的风量更大,并且噪音小。而使用该扇叶的空气循环扇因风量大、噪音小,用户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扇叶正视角度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扇叶后视角度的立体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扇叶的正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扇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扇叶可以应用在各种风扇中,也可以应用在如风机等各种需要扇叶的地方。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扇叶,包括轮毂1以及均匀设置在轮毂1外周面上的至少两个叶片2。
[0025]其中轮毂1包括中心具有轴套11的主体板12、连接在主体板12外周的筒体13、设置在主体板12前侧的前加强筋组和设置在主体板12后侧的后加强筋组,主体板12 位于靠近筒体13后端的位置,并且轴套11在主体板12的凸出距离远小于轴套11向后延伸的距离。具体地,主体板12距离筒体13前端的距离为L1,主体板12距离筒体13 后端的距离为L2,L1/L2的范围为3/1~4/1,本实施例中L1/L2=3.5/1。
[0026]前加强筋组包括呈发射状连接在轴套11和筒体13之间的多个前加强筋14,前加强筋14还与主体板12的前侧面相连接,前加强筋14的径向内端部基本与轴套11前端在同一平面上,而前加强筋14的径向外端部向前倾斜延伸而连接在筒体13的内周壁上。即前加强筋14整体在轴向上的距离较短,如此既能保证主体板12前端筒体13的强度,同时还能够减少前加强筋14对风的阻力,减小噪音。而筒体13中主体板12的靠后设置的位置也进一步减小了前加强筋14对风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噪音。
[0027]后加强筋组呈发射状连接在轴套11和筒体13之间的多个后加强筋15,后加强筋 15还与主体板12的后侧面相连接。后加强筋15凸出与筒体13外,保证轴套11后部的强度,进而保证在电机上连接的稳固性。
[0028]叶片2包括主体21和位于主体21外端部的尾部22,叶片2的主体21沿转动方向自前向后螺旋延伸,叶片2前后的延伸距离基本与筒体13的长度相同。并且叶片2的主体21与轮毂1的衔接曲线向后拱起,叶片2主体21自前向后先弯曲后再趋于平滑。叶片2的尾部22沿主体21的螺旋趋势向转动方向弯曲延伸且延伸至轮毂1的后方,叶片2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整体呈L形。
[0029]具体地,叶片2主体21的外端转角弧线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对应的夹角为A,夹角A的范围为60
°
~80
°
,本实施例中夹角A=70
°
。叶片2尾部22相对于叶片2主体 21的弯曲弧线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对应的夹角为B,B小于A,且夹角B的范围为55
°
~85
°
。本实施例中B=63
°
。叶片2尾部22尖端弧线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对应的夹角为C,夹角C的范围为110
°
~150
°
。本实施例中C=130
°
。叶片2的主体21与轮毂1 的衔接曲线在轮毂1轴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的切线,与轮毂1轴线之间的夹角为D,夹角D的范围为40
°
~60
°
,本实施例中D=50
°

[0030]本实施例中的叶片2结构使得叶片2的扭角大,能够将周围的空气尽可能自两个叶片2之间的间隙收拢进入叶片2的驱动范围,进而带动空气进行旋转,并扰动周围的空气进行旋转,进而具有大风量的特点,并且空气在叶片2间的阻力小,使得具有噪音小的特点。
[0031]本实施例中的叶片2采用ABS材料制成,该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扇叶,包括轮毂(1)以及均匀设置在轮毂(1)外周面上的至少两个叶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包括主体(21)和位于主体(21)外端部的尾部(22),所述叶片(2)的主体(21)沿转动方向自前向后螺旋延伸,并且叶片(2)的主体(21)与轮毂(1)的衔接曲线向后拱起,所述叶片(2)的尾部(22)沿主体(21)的螺旋趋势向转动方向弯曲延伸且延伸至轮毂(1)的后方,所述叶片(2)在转动平面上的投影整体呈L形;所述轮毂(1)包括中心具有轴套(11)的主体板(12)、连接在主体板(12)外周的筒体(13)、设置在主体板(12)前侧的前加强筋组和设置在主体板(12)后侧的后加强筋组,所述主体板(12)位于靠近筒体(13)后端的位置;所述前加强筋组包括呈发射状连接在轴套(11)和筒体(13)之间的多个前加强筋(14),所述前加强筋(14)还与主体板(12)的前侧面相连接;所述前加强筋(14)的径向外端部向前倾斜延伸而连接在筒体(13)的内周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强筋组呈发射状连接在轴套(11)和筒体(13)之间的多个后加强筋(15),所述后加强筋(15)还与主体板(12)的后侧面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12)距离筒体(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兴
申请(专利权)人:高国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