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软性佳的微导丝头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891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柔软性佳的微导丝头端结构,包括导丝头部和芯丝,导丝头部位于芯丝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丝向导丝头部靠近的一端为扁平段,扁平段的顶面上固定设有扁线,扁线的前端与导丝头部相连,导丝头部与芯丝的前端保持有间距,扁平段沿着芯丝轴向线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凹槽,凹槽的槽口背离扁平段方向。通过将芯丝靠近导丝头部的一端压平,在扁平段的底面开设凹槽,减小轴向的截面积,并通过扁线与导丝头部相连,使微导丝头端弯曲时更加顺滑,柔软性更加好。加好。加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软性佳的微导丝头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柔软性佳的微导丝头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微导丝是一种插入微导管内,提供导引和支撑的介入诊疗用器材。在人体血管内推送导丝时,需要保证微导丝头端的柔软性,防止人体内部血管和组织受到伤害。
[0003]目前的微导丝头端主要是通过磨削芯丝前端的方法来实现头端的柔软性,磨削后的直径约至0.05mm。但是当需要使用抗拉系数大的材料时,磨削工艺只能稳定加工至0.1mm,不能满足头端柔软性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研发一种柔软性更好的微导丝头端,来满足诊疗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柔软性佳的微导丝头端结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软性佳的微导丝头端结构,包括导丝头部和芯丝,导丝头部位于芯丝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丝向导丝头部靠近的一端为扁平段,扁平段的顶面上固定设有扁线,扁线的前端与导丝头部相连,导丝头部与芯丝的前端保持有间距,扁平段沿着芯丝轴向线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凹槽,凹槽的槽口背离扁平段方向。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芯丝还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二水平段以及位于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之间的过度圆台,第一水平段、过度圆台和第二水平段沿着靠近导丝头部的方向依次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均为圆柱形,并且第一水平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水平段的直径。第二水平段经过磨削加工,有利于提高芯丝前端的柔软度。另一方面,第一水平段的直径比第二水平段的直径要大,有利于保持芯丝第一水平段的硬度,使推送更加顺畅。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芯丝的外部套设有弹簧护套,所述弹簧护套的一端顶抵在导丝头部的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水平段上。芯丝置于弹簧护套内并与其紧密连接,有利于保证微导丝头端的支撑性和推送触感,同时,弹簧护套具有弹性补偿作用,使得微导丝头端更加柔软,可以在芯丝触碰到人体组织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人体内部血管和组织受到伤害。另外的,在弹簧护套的外部涂有亲水涂层,提升微导丝的爽滑性。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扁平段的顶面低于第二水平段,第二水平段与扁平段之间设有向扁平段顶面过度的倾斜段,倾斜段带有呈等腰梯形的过度面。将芯丝的最前端压扁,形成扁平段,有利于提高芯丝的柔软性。
[0010]进一步的,所述扁平段的宽度与倾斜段靠近导丝头部的端部宽度等同,且倾斜段的底面与扁平段的底面相持平,扁平段的宽度大于第二水平段的直径。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导丝头部呈半圆球状,且与扁线相连接的端面为纵向平面。通过纵向平面增加导丝头部与扁线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之间的粘结强度,使发生弯曲时更加顺滑。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扁平段的宽度大于扁线的宽度,扁线与扁平段为粘结。通过压扁后形成的扁平段,增大扁平段与扁线的接触面积,提高粘结度,使扁线牢牢地固定在芯丝的扁平段上,使发生弯曲时更加顺滑。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扁线为不锈钢扁线。扁线是截面近似圆角矩形的异性金属丝,散热性、焊接接触面积、抗疲劳度、硬度控制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申请使用的扁线,其硬度小于芯丝扁平段处的硬度,进而使导丝头部更加柔软,更加有利于导丝头部发生弯曲以及推送更加顺畅。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芯丝靠近导丝头部的一端压平,在扁平段的底面开设凹槽,减小轴向的截面积,并通过扁线与导丝头部相连,使微导丝头端弯曲时更加顺滑,柔软性更加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施例中微导丝头端结构的主视图。
[0016]图2为本实施例中微导丝头端结构的立体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实施例中微导丝头端结构(不含弹簧护套)的俯视图。
[0019]图5为本实施例中微导丝头端结构(不含弹簧护套)的立体图一。
[0020]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0021]图7为本实施例中微导丝头端结构(不含弹簧护套)的立体图二。
[0022]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0023]图中:1、导丝头部,2、芯丝,21、扁平段,211、凹槽,22、第一水平段,23、第二水平段,24、过度圆台,25、倾斜段,3、扁线,4、间距,5、弹簧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请参阅图1

图8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柔软性佳的微导丝头端结构,包括导丝头部1和芯丝2,导丝头部1位于芯丝2的前端,芯丝2向导丝头部1靠近的一端为扁平段21,扁平段21的顶面上固定设有扁线3,扁线3的前端与导丝头部1相连,导丝头部1与芯丝2的前端保持有间距4,扁平段21沿着芯丝2轴向线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凹槽211,凹槽211的槽口背离扁平段21方向。
[0026]通过将芯丝2靠近导丝头部1的一端压平,在扁平段21的底面开设凹槽211,减小轴向的截面积,并通过扁线3与导丝头部1相连,使微导丝头端弯曲时更加顺滑,柔软性更加好。保持的间距4,有利于导丝头部1的活动,使导丝头部1活动更加灵活。
[0027]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芯丝2还包括第一水平段22、第二水平段23以及位于第一水平段22和第二水平段23之间的过度圆台24,第一水平段22、过度圆台24和第二水平段23沿着靠近导丝头部1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实际应用中,芯丝2的长度达到2m

3m,即第一水平段22
继续延伸,以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长度。
[0028]进一步的,第一水平段22和第二水平段23均为圆柱形,并且第一水平段22的直径大于第二水平段23的直径。第二水平段23经过磨削加工,有利于提高芯丝2前端的柔软度,实际应用中,第一水平段22磨削后的直径约0.1mm。另一方面,第一水平段22的直径比第二水平段23的直径要大,有利于保持芯丝2第一水平段22的硬度,使推送更加顺畅。
[0029]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芯丝2的外部套设有弹簧护套5,弹簧护套5的一端顶抵在导丝头部1的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水平段22上。芯丝2置于弹簧护套5内并与其紧密连接,有利于保证微导丝头端的支撑性和推送触感,同时,弹簧护套5具有弹性补偿作用,使得微导丝头端更加柔软,可以在芯丝2触碰到人体组织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人体内部血管和组织受到伤害。另外的,在弹簧护套5的外部涂有亲水涂层,提升微导丝的爽滑性。
[0030]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扁平段21的顶面低于第二水平段23,第二水平段23与扁平段21之间设有向扁平段21顶面过度的倾斜段25,倾斜段25带有呈等腰梯形的过度面。将芯丝2的最前端压扁,形成扁平段21,有利于提高芯丝2的柔软性。
[0031]进一步的,扁平段21的宽度与倾斜段25靠近导丝头部1的端部宽度等同,且倾斜段25的底面与扁平段21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软性佳的微导丝头端结构,包括导丝头部(1)和芯丝(2),导丝头部(1)位于芯丝(2)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丝(2)向导丝头部(1)靠近的一端为扁平段(21),扁平段(21)的顶面上固定设有扁线(3),扁线(3)的前端与导丝头部(1)相连,导丝头部(1)与芯丝(2)的前端保持有间距(4),扁平段(21)沿着芯丝(2)轴向线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凹槽(211),凹槽(211)的槽口背离扁平段(21)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软性佳的微导丝头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丝(2)还包括第一水平段(22)、第二水平段(23)以及位于第一水平段(22)和第二水平段(23)之间的过度圆台(24),第一水平段(22)、过度圆台(24)和第二水平段(23)沿着靠近导丝头部(1)的方向依次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软性佳的微导丝头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丝(2)的外部套设有弹簧护套(5),所述弹簧护套(5)的一端顶抵在导丝头部(1)的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水平段(22)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软性佳的微导丝头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华温胜杰雷翠颜陈洁王洪强陈浩焯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其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