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介入导丝表面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648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介入导丝表面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涂层为水性聚氨酯分散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介入导丝表面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了一种用于介入导丝表面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介入导丝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介入导丝为指引并协助导管选择性进入细小血管分支以及输送其他医疗器械的重要工具,介入导丝在应用时会与人体皮肤或者组织发生摩擦,容易对患者造成损伤,因此在介入导丝上通常会有润滑涂层。
[0003]相关技术中,介入导丝表面通常包覆一种具有疏水性的热塑性聚氨酯,其疏水性造成在血管中指向性困难,由于热塑性聚氨酯表面有活性官能团,亲水基团容易交联固化到网状体中,但完整介入导丝包含的部件会随血管的形状、大小及弯曲程度而变化,涉及到铂钨丝材和金属弹簧等部件,仅利用亲水涂层涂覆固化,结合力会大大减少;若在表层利用热缩工艺包覆一层热塑性聚氨酯,会导致导丝弹簧部分严重变厚变硬,从而严重影响介入导丝的润滑性、支撑性、跟踪性、扭控性和触角反馈等等性能。
[0004]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高介入导丝与亲水涂层之间的结合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介入导丝表面的涂层的制备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介入导丝表面的涂层,采用如下方案:
[0007]一种用于介入导丝表面的涂层,所述涂层为水性聚氨酯分散层

亲水涂层双层结构,所述水性聚氨酯分散层设置在介入导丝表面,所述亲水涂层设置在水性聚氨酯分散层表面,所述水性聚氨酯分散层的厚度为3

5μm,所述亲水涂层的厚度为3

6μm;
[0008]所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由包括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成:聚碳酸酯多元醇50

6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30

35%、2,2

二羟甲基丙酸5

10%、乙二胺2

5%、消泡剂0.5

2%、催化剂1

2%、交联剂0.5

1.5%以及丙酮0.5

1%;
[0009]所述亲水涂层由包括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0%

30%、聚乙烯吡咯烷酮20%

30%、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20%

30%、光引发剂20%

30%、硅烷偶联剂5%

10%以及紫外线稳定剂3%

6%。
[0010]本申请通过水性聚氨酯在相态上呈软硬段交替排列,硬段主要由异氰酸酯与小分子扩链剂组成,硬段中的极性基团:氨基甲酸酯、脲基等提高了分子内聚能,使聚合物具有一定的刚性、模量和耐热性;软段则主要由低聚多元醇组成,其分子链柔软易产生滑动,为聚合物提供了柔韧性、伸长率与耐低温性能。
[0011]亲水涂层中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溶液澄清,粘度低,加工难度低并且生物相容性好;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可制得侧链含有活性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可进行酯化反应和交联反应,合成不溶性树脂和提高粘接性。
[0012]聚乙烯吡咯烷酮生物相容性佳、无毒性,并且分子极性强,遇水后会迅速吸水,水分子渗入分子结构中,氢键结合形成水凝胶,进一步提高涂层粘接性;光引发体系是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活性种自由基或离子,与体系中不饱和的活性单体或低聚物作用引发聚合光引发剂吸收相应的光能后,发生光化学物理过程,从基态变成激发态,若此时外界赋予的能量超过其自身的化学键的键能,则产生自由基或离子型活性种,这个过程的本质是光能转移到引发剂这一吸光物质上,伴随着光引发剂的电子从低能级轨道到高能级轨道的跃迁的过程。
[0013]光引发剂,其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活性种自由基或离子,与体系中不饱和的活性单体或低聚物作用引发聚合光引发剂吸收相应的光能后,发生光化学物理过程,从基态变成激发态,若此时外界赋予的能量超过其自身的化学键的键能,则产生自由基或离子型活性种。这个过程的本质是光能转移到引发剂这一吸光物质上,伴随着光引发剂的电子从低能级轨道到高能级轨道的跃迁过程。
[0014]硅烷偶联剂作为增粘剂的作用原理在于它本身有两种基团;一种基团可以和被粘的骨架材料结合;而另一种基团则可以与高分子材料或粘接剂结合,从而在粘接界面形成强力较高的化学键,大大改善了粘接强度。
[0015]炭黑起到防止紫外线老化、抗静电、导电等作用,为提高炭黑在体系中的分散性,将其制成色母粒的形式;光会使塑料老化,尤其是紫外线会加速老化,再配合运用有机紫外线稳定剂和抗氧化剂可使寿命延长。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紫外线稳定剂为炭黑。
[0018]炭黑能够在样品中着色做标识以及对涂层进行调色,防止涂层紫外老化、抗静电以及导电,减少涂层与导丝之间出现脱落的可能性。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炭黑的粒径为8

12nm。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引发剂为2

羟基
‑4‑
(2

羟乙氧基)
‑2‑
甲基苯丙酮。
[0021]2‑
羟基
‑4‑
(2

羟乙氧基)
‑2‑
甲基苯丙酮能够减少涂层出现黄变的现象,挥发性较低,减少涂层出现气味,提高了涂层的安全性,降低了涂层出现紫外老化的现象,减少涂层与导丝之间出现脱落的可能性。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乙烯吡咯烷酮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3:4。
[0023]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乙烯吡咯烷酮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者在3:3:4的比例下支撑的涂层亲水性能佳,涂层与机体的附着力好,当聚乙烯吡咯烷酮含量增加时,体系中氨基含量增加,涂层的亲水性能逐渐增强,当氨基与羟基的含量比例超过1:1时,氨基上的氢离子易于羟基上的氧离子形成氢键,亲水基团自由行降低使涂层的亲水性降低。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

二羟甲基丙酸与乙二胺的质量比为6:3:1:1。
[0025]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介入导丝表面的涂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方案:
[0026]一种用于介入导丝表面的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S1、按比例依次将聚碳酸酯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

二羟甲基丙酸、乙
二胺、消泡剂、催化剂、交联剂以及丙酮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0028]S2、在温度20

30℃、相对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介入导丝表面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为水性聚氨酯分散层

亲水涂层双层结构,所述水性聚氨酯分散层设置在介入导丝表面,所述亲水涂层设置在水性聚氨酯分散层表面,所述水性聚氨酯分散层的厚度为3

5μm,所述亲水涂层的厚度为3

6μm;所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由包括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成:聚碳酸酯多元醇50

6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30

35%、2,2

二羟甲基丙酸5

10%、乙二胺2

5%、消泡剂0.5

2%、催化剂1

2%、交联剂0.5

1.5%以及丙酮0.5

1%;所述亲水涂层由包括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0%

30%、聚乙烯吡咯烷酮20%

30%、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20%

30%、光引发剂20%

30%、硅烷偶联剂5%

10%以及紫外线稳定剂3%

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介入导丝表面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介入导丝表面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稳定剂为炭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介入导丝表面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炭黑的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华温胜杰陈浩焯郭惠棠罗梓维杨永林陈洁雷翠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其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