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全程调发动机水温的电子调温器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887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全程调发动机水温的电子调温器的控制系统,所述电子调温器,包括推杆、蜡包和阀体,推杆的一端伸入到蜡包内,推杆的另一端伸入到阀体内,蜡包内还设有电加热元件,阀体外套有复位弹簧;所述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子调温器中,包括电源模块、MCU模块、CAN模块和电流监测模块,MCU模块连接CAN模块和电流监测模块,电源模块为各模块提供电源。具有以下优点:当发动机水温过热时,节温器可快速开启,增加冷却水流量,当发动机冷却水温度过低时,可减小节温器加热的PWM占空比,减小节温器开度,并且将节温器的开度调整到需求的开度上,从而控制发动机冷却液的流量,达到调控发动机水温的目的。动机水温的目的。动机水温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全程调发动机水温的电子调温器的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是一种可全程调发动机水温的电子调温器及其控制系统,属于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节温器是在原始蜡式节温器的基础上,在蜡包中加入了电加热电阻丝,这样调节后,蜡包的加热速度可以加快,但是节温器的开启温度仍然不变,还是受蜡包本身物理特性的控制,这就导致了电子节温器存在可以快速控制主动打开,但是不能主动快速关闭,最终反映到发动机冷却水的控制上,可以控制电子节温器达到发动机大循环水路快速开启,发动机散热能力快速提升,但是电子节温器开启后关闭时需要发动机冷却水慢慢冷却节温器蜡包,这个过程比较慢,不能满足发动机工况突变过程中的需求,对发动机散热能力调控速度太慢。
[0003]而在发动机控制中,发动机水温是随着发动机功率实时变化的,在发动机冷却水温度过热时,需要节温器快速开启,增加通过散热器的水流量,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而更多数工况,发动机存在过度冷却的情况,比如发动机运行在高速或者在冬季外界气温低的情况下,发动机需要减少通过散热器冷却水流量,而传统的电子节温器实现不了这个功能,此时传统的电子节温器就失去了调控水温的功能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可全程调节发动机水温的电子调温器及其控制系统,当发动机水温过热时,节温器可快速开启,增加冷却水流量,当发动机冷却水温度过低时,可减小节温器加热的PWM占空比,减小节温器开度,并且将节温器的开度调整到需求的开度上,从而控制发动机冷却液的流量,达到调控发动机水温的目的。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全程调发动机水温的电子调温器的控制系统,所述电子调温器,包括推杆、蜡包和阀体,推杆的一端伸入到蜡包内,推杆的另一端伸入到阀体内,蜡包内还设有电加热元件,阀体外套有复位弹簧;
[0007]所述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子调温器中,包括电源模块、MCU模块、CAN模块和电流监测模块,MCU模块连接CAN模块和电流监测模块,电源模块为各模块提供电源;
[0008]所述MCU模块包括芯片U2,芯片U2的型号为FS32K116LIT0VFMT。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芯片U1,芯片U1的型号为MAX17501BTEVKIT。
[0010]进一步的,所述芯片U1的2脚连接有电阻R1一端、电容C5一端、电容C4一端和电感L1一端,并接+24V,电容C5另一端和电容C4另一端接地,电感L1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一端、电容C2一端和二极管D1一端,二极管D2另一端和电容C2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另一端连接有焊接点P1。
[0011]进一步的,所述芯片U1的3脚连接有电阻R1另一端和电阻R2一端,电阻R2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4脚连接有电容C8一端,电容C8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6脚连接有电容C8一端,电容C8另一端接地。
[0012]进一步的,所述芯片U1的10脚连接有电感L2一端,电感L2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1的5脚、电容C7一端,电容C1一端、电容C6一端和电容C3一端,并接+5V电源,电容C7另一端,电容C1另一端、电容C6另一端和电容C3另一端接地。
[0013]进一步的,所述CAN模块包括芯片U3,芯片U3的型号为TJA1042TK/3。
[0014]进一步的,所述芯片U3的1脚连接有芯片U2的1脚,芯片U3的3脚连接有电容C11一端,并接+5V,电容C11另一端接地,芯片U3的4脚连接有芯片U2的2脚,芯片U3的5脚连接有电容C10一端,并接+5V,电容C10另一端接地,芯片U3的6脚连接有电阻R3一端、TVS二极管Uf1的2脚和焊接点P3,芯片U3的7脚连接有电阻R3另一端、TVS二极管Uf1的1脚和焊接点P4,TVS二极管Uf1的3脚接地。
[0015]进一步的,所述电流监测模块包括芯片U5,芯片U5的型号为INA193AIDBVR。
[0016]进一步的,所述芯片U5的1脚连接有电阻R10一端,电阻R10另一端连接有电容C18一端和芯片U2的16脚,电容C18另一端接地,芯片U5的3脚连接有电阻R11一端、电容C17一端和MOS管Qc15的S极,MOS管Qc15的G极连接有电阻Rc38一端和电阻Rc37一端,电阻Rc38另一端接地,电阻Rc37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2的8脚,MOS管Qc15的D极连接有焊接点P8和二极管D3一端。
[0017]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3另一端连接有焊接点P7和MOS管Q1的D极,MOS管Q1的S极接VIN电源,MOS管Q1的G极连接有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电阻R5一端,电阻R5另一端接+5V,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有电阻R7一端和电阻R8一端,电阻R8另一端接地,电阻R7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2的7脚。
[0018]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9]当发动机水温过热时,发动机电控单元加大电子节温器的发热量,让节温器快速开启,增加冷却水流量;当发动机冷却水温度过低时,可减小节温器加热的PWM占空比,减小节温器开度,并且将节温器的开度调整到需求的开度上,从而控制发动机冷却液的流量,达到调控发动机水温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1]图1为本技术中电子调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至图5为本技术中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可全程调发动机水温的电子调温器,包括推杆1、蜡包3和阀体5,推杆1的一端伸入到蜡包3内,推杆1的另一端伸入到阀体5内,蜡包3内还设有电加
热元件4,阀体5外套有复位弹簧2。
[0024]一种可全程调发动机水温的电子调温器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MCU模块、CAN模块和电流监测模块,MCU模块连接CAN模块和电流监测模块,电源模块为各模块提供电源。
[0025]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芯片U1,芯片U1的型号为MAX17501BTEVKIT,芯片U1的2脚连接有电阻R1一端、电容C5一端、电容C4一端和电感L1一端,并接+24V,电容C5另一端和电容C4另一端接地,电感L1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一端、电容C2一端和二极管D1一端,二极管D2另一端和电容C2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另一端连接有焊接点P1,芯片U1的3脚连接有电阻R1另一端和电阻R2一端,电阻R2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4脚连接有电容C8一端,电容C8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6脚连接有电容C8一端,电容C8另一端接地。
[0026]所述芯片U1的10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全程调发动机水温的电子调温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调温器,包括推杆(1)、蜡包(3)和阀体(5),推杆(1)的一端伸入到蜡包(3)内,推杆(1)的另一端伸入到阀体(5)内,蜡包(3)内还设有电加热元件(4),阀体(5)外套有复位弹簧(2);所述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子调温器中,包括电源模块、MCU模块、CAN模块和电流监测模块,MCU模块连接CAN模块和电流监测模块,电源模块为各模块提供电源;所述MCU模块包括芯片U2,芯片U2的型号为FS32K116LIT0VFMT。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全程调发动机水温的电子调温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芯片U1,芯片U1的型号为MAX17501BTEVKIT。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全程调发动机水温的电子调温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1的2脚连接有电阻R1一端、电容C5一端、电容C4一端和电感L1一端,并接+24V,电容C5另一端和电容C4另一端接地,电感L1另一端连接有二极管D2一端、电容C2一端和二极管D1一端,二极管D2另一端和电容C2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另一端连接有焊接点P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全程调发动机水温的电子调温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1的3脚连接有电阻R1另一端和电阻R2一端,电阻R2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4脚连接有电容C8一端,电容C8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6脚连接有电容C8一端,电容C8另一端接地。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全程调发动机水温的电子调温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1的10脚连接有电感L2一端,电感L2另一端连接有芯片U1的5脚、电容C7一端,电容C1一端、电容C6一端和电容C3一端,并接+5V电源,电容C7另一端,电容C1另一端、电容C6另一端和电容C3另一端接地。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全程调发动机水温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峰吴龙龙范振强王秀强李树素王孟晓孙玉国王昊天王天翔张邦栋王姿淇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