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90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既有建筑加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该支座包括上安装座、下安装座和隔震垫。上安装座的上预埋板和上连接板通过连接件相连。上预埋板的首端设置有锚筋。下安装座的下预埋板和下连接板通过连接件相连。下预埋板的尾端设置有锚筋。隔震垫的首端设置有上封板,尾端设置有下封板。上封板与上连接板相连。下封板与下连接板相连。隔震垫内具有铅芯。铅芯的首端与上封板相连,尾端与下封板相连。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有利于缩短加固施工的工期,便于在既有建筑的原有结构中构建隔震层,加强了既有建筑结构的隔震抗震性能。加强了既有建筑结构的隔震抗震性能。加强了既有建筑结构的隔震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


[0001]本技术涉及既有建筑加固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0002]在既有建筑中存在着大量未考虑抗震设防、或虽考虑抗震设防但抗震设防目标比较低以及抗震功能性考虑欠周的砖混结构建筑。这类建筑难以抵御强烈地震时地震波的冲击。特别是针对在地震中有较高要求的建筑,例如医院、博物馆、中小学校舍以及生命线工程的建筑。为确保这些建筑的安全使用、发挥应有的建筑功能,需要对其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另外,许多历史建筑、宗教建筑、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等也需在不破坏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抗震加固。
[0003]目前,针对既有砖混结构传统的加固方法主要是利用钢丝网加砂浆面层的结构实施加固。但是,该加固结构存在创面较大、施工时间长和现场湿作业多等缺点。除此之外,该加固结构虽然进一步提高了既有建筑结构的刚度和质量,但是过高的刚度对既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升效果具有局限性。
[0004]现有技术中具有较好抗震能力的建筑,通常在建造之初就设计有隔震层。通过隔震层中的隔震支座吸收地震波的冲击能量,进而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的冲击,从而达到减小建筑结构形变的目的,限制冲击能量进一步向建筑的上部结构传递,进而提高建筑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但是,隔震支座适用于新建筑的建造,难以直接应用于对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的施工。
[0005]综上所述,在对既有建筑实施抗震加固的过程中,如何设计一种隔震装置,有利于加固施工,便于在既有建筑的原有结构中构建隔震层,用以加强既有建筑结构的隔震抗震性能,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既有建筑实施抗震加固的过程中,提供一种隔震装置,有利于加固施工,便于在既有建筑的原有结构中构建隔震层,用以加强既有建筑结构的隔震抗震性能。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提出一种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包括上安装座、下安装座和隔震垫;
[0008]所述上安装座包括上预埋板和上连接板,所述上预埋板和上连接板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上预埋板的首端设置有锚筋;
[0009]所述下安装座包括下预埋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下预埋板和下连接板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下预埋板的尾端设置有锚筋;
[0010]所述隔震垫的首端设置有上封板,所述隔震垫的尾端设置有下封板,所述上封板与上连接板相连,所述下封板与下连接板相连,所述隔震垫内具有铅芯,所述铅芯的首端与
上封板相连,所述铅芯的尾端与下封板相连。
[0011]作为优选,上预埋板与既有建筑的上层结构通过混凝土二次浇筑连接在一起,上预埋板上设置有供连接件旋合的第一螺纹孔。如此设置,在安装隔震垫前,提前在既有建筑的上层结构的底部完成上预埋板的安装,降低了在既有建筑结构上构建隔震层的施工难度,混凝土二次浇筑保证了上预埋板与既有建筑的上层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螺纹孔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进而提高加固施工的效率。
[0012]作为优选,下预埋板与既有建筑的底部基础通过混泥土二次浇筑连接在一起,下预埋板上设置有供连接件旋合的第二螺纹孔。如此设置,与上预埋板的安装同理,便于提前在既有建筑的底部基础上完成下预埋板的安装,进一步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了下预埋板与既有建筑的底部基础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3]作为优选,连接件具有螺纹段,螺纹段位于连接件的首端,螺纹段的尾端设置有延伸段。如此设置,螺纹段用于提高连接件安装的便捷性,延伸段用于降低上预埋板或者下预埋板上的锚筋的数量,在连接件安装完成后,连接件一方面将连接板通过预埋板和既有建筑的结构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具有延伸段的连接件相当于锚筋结构,进一步加强了连接板与既有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4]作为优选,隔震垫包括钢板和橡胶垫,钢板与橡胶垫依次层叠形成缓冲结构,钢板和橡胶垫上均设置有供铅芯穿过的通孔。如此设置,钢板与橡胶垫层叠的缓冲结构进一步提升了隔震垫的抗剪切性能,进而提升了加固后建筑的抗横向载荷的能力,配合隔震垫内的铅芯,铅芯产生的滞后阻尼的塑性变形吸收能量,并为隔震垫提供水平恢复力。
[0015]作为优选,锚筋包括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第一锚筋在上预埋板上等间距排布,第二锚筋在下预埋板上等间距排布。如此设置,进一步提升了预埋板与既有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有利于加强二次浇筑基础与原有建筑基础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6]作为优选,上连接板上设置有供连接件穿过的第一腰型孔。如此设置,第一腰型孔用于安装时调整隔震垫与既有建筑的上层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利于保证安装精度。
[0017]作为优选,下连接板上设置有供连接件穿过的第二腰型孔。如此设置,第二腰型孔用于安装时调整隔震垫与既有建筑的底部基础之间的相对位置。
[00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既有建筑的铅芯隔震支座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0019]1、该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利用上预埋板和下预埋板分别与既有建筑的结构相连,仅在既有建筑的首层施工,减震效果明显,施工简便,施工现场无湿作业,降低了对既有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影响,在保持既有建筑外貌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提高抗震能力和改善使用功能的协调;
[0020]2、该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优化了隔震垫的结构,满足了各种工况下的抗震要求,有效的节约了经费,并且缩短了加固施工的工期;
[0021]3、该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中的铅芯改善了支座的阻尼性能,除了能承受既有建筑结构的重力和水平力外,铅芯产生的滞后阻尼的塑性变形还能进一步吸收能量,并为隔震垫提供了水平恢复力。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上预埋板1、上连接板2、上封板3、隔震垫4、铅芯5、下封板6、下连接板7、下预埋板8、连接件9、锚筋10、原有建筑基础11、二次浇注基础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25]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用以加强既有建筑结构的隔震抗震性能,便于在既有建筑的原有结构中构建隔震层。该隔震支座用上预埋板和下预埋板分别与既有建筑的结构相连,仅在既有建筑的首层施工,减震效果明显,施工简便,施工现场无湿作业,降低了对既有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影响。同时,利用铅芯改善了支座的阻尼性能,除了能承受既有建筑结构的重力和水平力外,铅芯产生的滞后阻尼的塑性变形还能进一步吸收能量,并为隔震垫提供了水平恢复力。
[0026]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5隔震支座,包括上安装座、下安装座和隔震垫4。上安装座包括上预埋板1和上连接板2。上预埋板1和上连接板2通过连接件9相连。上预埋板1的首端设置有锚筋10。下安装座包括下预埋板8和下连接板7。下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安装座、下安装座和隔震垫;所述上安装座包括上预埋板和上连接板,所述上预埋板和上连接板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上预埋板的首端设置有锚筋;所述下安装座包括下预埋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下预埋板和下连接板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下预埋板的尾端设置有锚筋;所述隔震垫的首端设置有上封板,所述隔震垫的尾端设置有下封板,所述上封板与上连接板相连,所述下封板与下连接板相连,所述隔震垫内具有铅芯,所述铅芯的首端与上封板相连,所述铅芯的尾端与下封板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埋板与既有建筑的上层结构通过混凝土二次浇筑连接在一起,所述上预埋板上设置有供连接件旋合的第一螺纹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既有建筑隔震的铅芯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预埋板与既有建筑的底部基础通过混泥土二次浇筑连接在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镕婵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知名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