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建筑密集区的三相邻结构减震控制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减震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建筑密集区的三相邻结构减震控制体系。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抗震领域中,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主要通过增加建筑结构的刚性,增加其抗侧移性能,该方法在增加结构自身抵抗能力的同时也可能增加自身的基频,此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地震作用;因此,选择合理的减震加固方法才可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自身的减震性能。
[0003]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国现有的城镇住宅存量已超过了276亿平方米,这种变化导致了我国住宅用地的紧张,同时已有的建筑也由于使用人员、使用功能的变化而不再适用于新的标准,此时就需要对已有建筑进行改造加固。而对于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建筑结构密集分布,随着我国对结构安全要求的提高,其抗震及减隔震性能亟需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建筑密集区的三相邻结构减震控制体系,该适用于建筑密集区的三相邻结构减震控制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建筑密集区的三相邻结构减震控制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三个依次间隔布置的建筑物(1),相邻的两个建筑物(1)之间装设有剪力墙组(2);剪力墙组(2)包括有两个第一装配式剪力墙组件(21)、两个第二装配式剪力墙组件(22),两个第一装配式剪力墙组件(21)前后间隔布置,各第二装配式剪力墙组件(22)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装配式剪力墙组件(21)之间,各第一装配式剪力墙组件(21)的左端部分别与位于剪力墙组(2)左侧的建筑物(1)连接,各第一装配式剪力墙组件(21)的右端部分别与位于剪力墙组(2)右侧的建筑物(1)连接,其中一个第二装配式剪力墙组件(22)装设于位于剪力墙组(2)左侧的建筑物(1),另外一个第二装配式剪力墙组件(22)装设于位于剪力墙组(2)右侧的建筑物(1);该适用于建筑密集区的三相邻结构减震控制体系还包括有预制装配式板(3),位于中间位置的建筑物(1)的上端部与预制装配式板(3)通过膨胀螺钉紧固连接,预制装配式板(3)的左端部延伸至位于左侧位置的建筑物(1)的上端侧,预制装配式板(3)的右端部延伸至位于右侧位置的建筑物(1)的上端侧;位于左侧位置的建筑物(1)的上端部与预制装配式板(3)的左端部之间、位于右侧位置的建筑物(1)的上端部与预制装配式板(3)右端部之间分别装设有减震支座组件(4),各减震支座组件(4)分别包括有第一橡胶减震支座(5)、位于第一橡胶减震支座(5)旁侧的第二摩擦摆减震支座(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密集区的三相邻结构减震控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减震支座(5)包括有第一上侧支座(51)、位于第一上侧支座(51)正下方的第一下侧支座(52),第一上侧支座(51)与所述预制装配式板(3)连接,第一下侧支座(52)与相应的所述建筑物(1)的上端部连接;第一上侧支座(51)与第一下侧支座(52)之间装设有高阻尼橡胶件(53),高阻尼橡胶件(53)的上端部与第一上侧支座(51)连接,高阻尼橡胶件(53)的下端部与第一下侧支座(52)连接,高阻尼橡胶件(53)的内部设置有加劲钢板(54);第一上侧支座(51)于高阻尼橡胶件(53)的旁侧设置有朝下凸出的上侧固定块(551),第一下侧支座(52)于高阻尼橡胶件(53)的旁侧设置有朝上凸出的下侧固定块(552),下侧固定块(552)开设有横向完全贯穿的穿线通孔(5521),上侧固定块(551)连设有穿过下侧固定块(552)的穿线通孔(5521)的钢绞线(553),钢绞线(553)的末端部装设有限位锥(554);当钢绞线(553)处于拉紧状态时,限位锥(554)抵靠于下侧固定块(5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密集区的三相邻结构减震控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侧支座(51)装设有下端部插入至所述高阻尼橡胶件(53)内部的上侧销钉(561),所述第一下侧支座(52)装设有上端部插入至高阻尼橡胶件(53)内部的下侧销钉(56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密集区的三相邻结构减震控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摆减震支座(6)包括有第二上侧支座(61)、位于第二上侧支座(61)正下方的第二下侧支座(62);第二上侧支座(61)包括有上侧支座主体(611),上侧支座主体(611)的下表面设置有朝下凸出的上侧支座凸柱(612),上侧支座凸柱(612)的下表面为朝下凸出的弧形面;第二下侧支座(62)包括有下侧支座主体(621),下侧支座主体(621)的上表面设置有朝上凸出的下侧支座凸台(622),下侧支座凸台(622)的上表面为朝下凹陷的弧形面,上侧支座凸柱(612)的下表面与下侧支座凸台(622)的上表面相贴合;第二上侧支座
(61)的上侧支座主体(611)与预制装配式板(3)连接,第二下侧支座(62)的下侧支座主体(621)与相应的所述建筑物(1)的上端部连接;下侧支座主体(621)的上表面于下侧支座凸台(622)的周侧装设有沿着下侧支座凸台(622)周侧均匀间隔分布的竖向抗拔件(63),各竖向抗拔件(63)与上侧支座主体(611)之间分别装设有连杆组件(64);竖向抗拔件(63)包括有紧固安装于下侧支座主体(621)上表面的固定缸体(631),固定缸体(631)的内部成型有缸体容置腔(6311),缸体容置腔(6311)内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活塞连杆(632),活塞连杆(632)包括有连杆主体(6321)、设置于连杆主体(6321)下端部的弹簧挡肩(6322),连杆主体(6321)的上端部穿过固定缸体(631)的顶板并延伸至固定缸体(631)的上端侧,连杆主体(6321)的外围套装有第一弹簧(633),第一弹簧(633)的下端部与弹簧挡肩(6322)抵接,第一弹簧(633)的上端部与固定缸体(631)的顶板抵接;连杆组件(64)包括有第一连杆(641)、第二连杆(642),第一连杆(641)包括有第一铰接头(6411)、第二铰接头(6412),上侧支座主体(611)第一铰接头(6411)设置有上侧支座铰接部(6111),第一铰接头(6411)与上侧支座铰接部(6111)铰接,第一铰接头(6411)设置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第一插杆(6413),第二铰接头(6412)设置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第一套杆(6414),第一套杆(6414)的芯部开设有朝第一插杆(6413)侧开口的套杆套装孔(64141),第一插杆(6413)嵌插于第一套杆(6414)的套杆套装孔(64141)内;第一铰接头(6411)与第二铰接头(6412)之间装设有第二弹簧(6415),第二弹簧(6415)套装于第一插杆(6413)、第一套杆(6414)外围,第二弹簧(6415)的一端部与第一铰接头(6411)抵接,第二弹簧(6415)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铰接头(6412)抵接;第二连杆(642)包括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连杆水平部(6421)、设置于连杆水平部(6421)的一端部且朝上凸出延伸的连杆竖向部(6422),连杆水平部(6421)与连杆竖向部(6422)为一体结构,连杆水平部(6421)的另一端部与相应的活塞连杆(632)的连杆主体(6321)上端部铰接,连杆竖向部(6422)的上端部与第二铰接头(6412)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密集区的三相邻结构减震控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头(6411)设置有两个间隔且平行布置的第一插杆(6413),所述第二铰接头(6412)设置有两个间隔且平行布置的第一套杆(64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良坤,潘兆东,邸博,秦任远,郑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