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78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烤烟调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初烤工艺包括烟叶变黄期、烟叶凋萎期、烟叶定色期及烟叶干筋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烤烟烟叶初烤过程中,采用“大分子化合物部份分解,致香物质部份合成”原理,适当降低“烤烟烟叶初烤成熟度”,使初烤烟叶具备卷烟工业较高强度加工的物质基础,为复烤、醇化、制丝过程,预留加工空间。初烤烟叶在较高的工业加工强度下,将产生和积累更多的大分子物质断离的中间产物种类及数量,形成更加丰富的烤烟香气特征,提升烤烟烟叶感官质量。官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烤烟调制
,具体涉及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多年以来,在烤烟烟叶加工系统中,烟叶成熟采收、初烤、复烤、醇化、制丝,彼此独立,各有各的目标任务,造成“彼此预留适宜加工空间不够”,“烟叶质量得不到协同提升”。应该在鲜烟叶加工环节的整个系统中,分析、鉴定各个环节的目标任务,从整体协同角度,综合提升烤烟烟叶的品质特征、风格特征及卷烟工业可用性。
[0003]烤烟烟叶初烤过程中,通常为了实现“烤黄、烤熟、烤香、烤干”四大目标,大分子化合物分解转化程度很高,致香物质的合成程度也很高,导致烟叶初烤成熟度很高。这样的初烤烟叶到了复烤、醇化、制丝环节,没有办法再加工。也就是说在烤烟烟叶初烤工艺中没有为复烤、醇化、制丝预留足够的加工空间,造成了初烤烟叶卷烟工业加工损失;而且以卷烟品牌为导向的烤烟烟叶系统加工目标任务,各个环节,彼此分解不明确,总体设计缺失;现实,多数情况,烤烟烟叶初烤工艺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严重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为复烤、醇化、制丝环节预留足够的加工空间,协同提升烟叶质量。
[000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初烤工艺包括烟叶变黄期、烟叶凋萎期、烟叶定色期及烟叶干筋期。
[0007]进一步,所述烟叶变黄期的具体步骤为:

烟叶装炉后,升温,以1.5
±
0.5℃/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从起始温度升到38.0~41.0℃,湿球温度调整到37.0~38.0℃,稳温24~36h,烤到高温层烟叶变黄程度30%以上为止;

以1.5
±
0.5℃/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从38.0~41.0℃升到43.0~44.0℃,湿球温度调整到38.0~36.0℃,稳温12~18h,烤到高温层烟叶青筋黄片为止。
[0008]进一步,所述烟叶凋萎期的具体步骤为:以1.5
±
0.5℃/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从43.0~44.0℃升到46.0~47.0℃,湿球温度调整到37.0~38.0℃,稳温24~36h,烤到高温层烟叶叶干1/3~1/2,低温层烟叶钩尖卷边,充分凋萎为止。
[0009]进一步,所述烟叶定色期的具体步骤为:以1.5
±
0.5℃/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从46.0~47.0℃升到55.0~56.0℃,湿球温度调整为38.0~39.0℃,稳温24~36h,烤到高温层烟叶叶片干燥,低温层烟叶叶干1/3~1/2,全炉烟叶主脉泛白为止。
[0010]进一步,所述烟叶干筋期的具体步骤为:以1.5
±
0.5℃/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从55.0~56.0℃升到67.0~68.0℃,湿球温度调整为40.0~41.0℃,稳温24~36h,烤到全炉烟叶干燥为止。
[0011]在申请本专利的同时,也申请了专利名称为“一种烤烟烟叶高密度装烟的初烤工艺”,两篇专利均使用到包括烟叶变黄期、烟叶凋萎期、烟叶定色期及烟叶干筋期的烘烤步骤,但是两篇专利升温的速度,还有稳温时间、烟叶变化特征、技术原理、调控手段等都存在区别。本专利“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重点是:在烤烟烟叶初烤过程中,采用“大分子化合物部份分解,致香物质部份合成”原理,适当降低“烤烟烟叶初烤成熟度”,使初烤烟叶具备卷烟工业较高强度加工的物质基础,为复烤、醇化、制丝过程,预留加工空间。初烤烟叶在较高的工业加工强度下,将产生和积累更多的大分子物质断离的中间产物种类及数量,形成更加丰富的烤烟香气特征,提升烤烟感官质量。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复烤、醇化、制丝预留加工空间;另一项专利“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重点是采取“烤房内低湿度空气排湿”、“以温控水排湿”、“关键温度点拉长时间排湿”,实现烟叶变黄、干燥的目的,并且其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装烟密度较大的初烤工艺问题。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3]1.在烤烟烟叶初烤过程中,采用“大分子化合物部份分解,致香物质部份合成”原理,适当降低“烤烟烟叶初烤成熟度”,使初烤烟叶具备卷烟工业较高强度加工的物质基础,为复烤、醇化、制丝过程,预留加工空间。初烤烟叶在较高的工业加工强度下,将产生和积累更多的大分子物质断离的中间产物种类及数量,形成更加丰富的烤烟香气特征,提升烤烟烟叶感官质量。
[0014]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专利技术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具有烤烟烟叶整体加工设计理念、彼此预留适宜加工空间、协同提升烤烟烟叶感官质量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6]实施例1
[0017]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应用于气流上升式烤房,包括如下步骤:
[0018]A、烟叶变黄期:

烟叶装炉后,升温,以2.0℃/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从起始温度升到39.0℃,湿球温度调整到37.0℃,稳温36h,烤到高温层烟叶变黄程度30%以上为止;

以1.5℃/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从39.0℃升到44.0℃,湿球温度调整到38.0℃,稳温18h,烤到高温层烟叶青筋黄片为止;
[0019]B、烟叶凋萎期:以1.0℃/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从44.0℃升到46.0℃,湿球温度调整到38.0℃,稳温28h,烤到高温层烟叶叶干1/3,低温层烟叶钩尖卷边,充分凋萎为止;
[0020]C、烟叶定色期:以1.0℃/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从46.0℃升到55.0℃,湿球温度调整为39.0℃,稳温36h,烤到高温层烟叶叶片干燥,低温层烟叶叶干1/3,全炉烟叶主脉泛白为止;
[0021]D、烟叶干筋期:以1.0℃/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从55.0℃升到68.0℃,湿球温
度调整为41.0℃,稳温36h,烤到全炉烟叶干燥为止。
[0022]验证过程与结果如表1所示:
[0023]表1 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应用于气流上升式烤房)
[0024][0025]本专利技术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烘烤进程加快,烘烤时间缩短,烘烤质量较好,省工降本,节约能源。
[0026]专利技术工艺示范结果统计: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评价,专利技术技术98.00分,常规技术(CK)67.00分,提高46.27%;鲜干比,专利技术技术7.5:1,常规技术(CK)8.0:1,提高6.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其特征在于:初烤工艺包括烟叶变黄期、烟叶凋萎期、烟叶定色期及烟叶干筋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叶变黄期的具体步骤为:

烟叶装炉后,升温,以1.5
±
0.5℃/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从起始温度升到38.0~41.0℃,湿球温度调整到37.0~38.0℃,稳温24~36h,烤到高温层烟叶变黄程度30%以上为止;

以1.5
±
0.5℃/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从38.0~41.0℃升到43.0~44.0℃,湿球温度调整到38.0~36.0℃,稳温12~18h,烤到高温层烟叶青筋黄片为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为卷烟工业预留加工空间的烤烟烟叶初烤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叶凋萎期的具体步骤为:以1.5
±
0.5℃/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国民钱雷赵高坤黄维杨雪彪杨春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