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6756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烟草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探索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内部物质变化与烟叶褐变的关系,进一步调整烟叶烘烤关键技术,在降低烟叶因褐变损失的同时提高烟叶香气,为烟农提供科学有效的烘烤方案;同时探索抑制烟叶褐变的有效方法,为调控烘烤过程中烟叶棕色化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措施。据和有效措施。据和有效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烟草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烟叶褐变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烟叶外观质量,而且会降低烟叶内在品质,从而导致烟叶工业可用性变差,经济效益受到损失,基于此,国内外学者对烟叶烘烤过程中棕色化反应的发生及其调控技术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0003]烟叶烘烤是烤烟生产的关键环节,是环境温湿度、气体组分、酶、微生物及烟叶内在组分共同作用的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烟叶褐化的本质其实就是酶促棕色化反应。在正常情况下,烟叶中的多酚氧化酶和酚类底物分布在不同的细胞器中。但是,在烟叶烘烤过程中细胞膜由于活性氧持续攻击被破坏,最终导致自于液泡的酚类物质与来自于细胞质(如质粒或线粒体等)和细胞质膜的酚酶相接触,造成酚的酶促氧化氧化到醌,随后发生醌的聚合而褐色化。在这一过程中酚类物质代谢及氧化途径、活性氧代谢途径及能量代谢途径发挥关键作用。由于烟叶内部所发生的反应均受烘烤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可以根据烟叶的内在质量调控这些环境条件,进而调控烟叶褐化,提高烘烤品质。
[0004]虽然国外早期对挂灰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索,国内研究人员近年来也对挂灰烟的“酶促棕色化反应”进行了丰富,并结合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情况进行了解释,但鉴于生产中挂灰烟形成原因的复杂性,用上世纪40年代国外研究结论来指导目前国内烟叶生产比较乏力,造成实际生产指导时原因不清、策略不明、效果不佳。因此,仍需先从实际生产的复杂挂灰等褐变现象追溯本源,用现代生物化学手段进一步探索其褐变机理与关键调控因素,同时通过验证实际生产的案例来丰富其理论体系,提高其指导生产能力,及时验证筛选出消减技术,提升烟叶烘烤质量,满足优质烟叶原料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及应用,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部分问题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部分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探索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内部物质变化与烟叶褐变的关系,进一步调整烟叶烘烤关键技术,在降低烟叶因褐变损失的同时提高烟叶香气,为烟农提供科学有效的烘烤方案;同时探索抑制烟叶褐变的有效方法,为调控烘烤过程中烟叶棕色化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措施。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包括以下工艺中的至少一组:
[0008]a:变黄前期采取预凋萎处理;变黄中期干球温度为40℃、湿球温度为37℃;变黄后期干球温度为42℃、湿球温度为37℃;
[0009]b:定色前期干球温度控制在46℃以下;
[0010]c:定色后期温度为57℃;
[0011]d:干筋期温度为65℃。
[0012]进一步地,预凋萎操作方法为装烟后采用间歇式通风供热,烤房维持温度30

34℃,时间为24h。
[0013]进一步地,b组中,定色前期干球温度为45℃、湿球温度为36℃;定色中期干球温度为49℃、湿球温度为37℃;定色后期干球温度为54℃、湿球温度为39℃。
[0014]进一步地,b组中,定色前期干球温度为44℃、湿球温度为35℃;定色中期干球温度为49℃、湿球温度为37℃;定色后期干球温度为54℃、湿球温度为39℃。
[0015]进一步地,c组中,定色后期温度为57℃,湿度为39℃。
[0016]进一步地,d组中,干筋期温度为65℃,湿度为42℃。
[0017]如上述的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在改善烟叶褐变中的应用。
[0018]进一步地,所述应用表现为改善烟叶CAT活性、MDA含量、H2O2含量、PPO活性、SOD活性、POD活性、淀粉酶活性、蛋白质含量。
[0019]进一步地,所述应用表现为改善烟叶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多酚含量、香味物质含量。
[0020]进一步地,所述香味物质包括苯丙氨酸类、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类、类西柏烷类、新植二烯。
[0021]进一步地,苯丙氨酸类包括苯甲醇、苯甲醛、苯乙醇、苯乙醛;棕色化反应产物包括糠醇、糠醛、5

甲基糠醛、2

乙酰基吡咯、2

乙酰基呋喃、己醛;类胡萝卜素类包括2

环戊烯

1,4

二酮、β

大马酮、β

二氢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芳樟醇、金合欢基丙酮、巨豆三烯酮、3

羟基

β

二氢大马酮、香叶基丙酮、氧代异氟尔酮;类西柏烷类包括茄酮、西柏三烯二醇;香味物质还包括:4

(2,6,6

三甲基

1,3

环己二烯
‑1‑
基)
‑2‑
丁酮、1

(4,5,5

三甲基

1,3

环戊二烯
‑1‑
基)

苯、3

羟基
‑2‑
丁酮、4

乙烯基
‑2‑
甲氧基苯酚、柏木烯、茴香醛、面包酮、松香油。
[002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0023]本专利技术整个烘烤过程中,三个密集烘烤工艺不同,烘烤过程中关键点的温湿度和时间也不同,烟叶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也不同,对应的多酚类物质的变化也不同。
[0024]密集烘烤变黄期是烟叶内生理生化反应最剧烈的阶段,是淀粉、蛋白质和色素等大分子物质降解的关键时期;因此,变黄期的温湿度对烟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不同变黄温湿度下烟叶水分、蛋白质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不同变黄温湿度处理下,高温变黄处理烟叶失水量和失水速度明显增加;高温高湿变黄,CAT活性显著提高,MDA、H2O2含量较高,烟叶氧化胁迫较重,PPO活性维持较高,同时淀粉酶活性降低不利于淀粉的降解。预凋萎变黄处理SOD活性较高,MDA、H2O2含量较低,烟叶氧化胁迫较轻,淀粉酶维持较高活性降低淀粉含量,烤后烟叶褐变程度、烟碱含量较低,糖碱比较协调,感官评吸刺激性、余味有所改善,变黄期预凋萎处理PPO酶活性较低,有利于多酚含量的增加。
[0025]本专利技术发现,在定色前期,若温度达到40~50℃,相对湿度在60%以上的烘烤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活性最强,细胞结构发生变化,趋于死亡,多酚和多酚氧化酶接触,并伴随氧气的大量进入,所以易发生酶促棕色化反应,形成聚合多醌等深色色素;多酚类物质还可与氨基酸、蛋白质或烟碱等物质结合,形成分子量很大、结构复杂的黄色至棕色的色素,使烟叶颜色加深导致烟叶品质下降。因此合理调控定色期棕色化反应的进行,烟叶可以达到适
宜的颜色,同时对改善烟草制品的吸味,增加其香气,对提高烟叶品质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定色温度的升高,淀粉酶降低,MDA、H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中的至少一组:a:变黄前期采取预凋萎处理;变黄中期干球温度为40℃、湿球温度为37℃;变黄后期干球温度为42℃、湿球温度为37℃;b:定色前期干球温度控制在46℃以下;c:定色后期温度为57℃;d:干筋期温度为6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凋萎操作方法为装烟后采用间歇式通风供热,烤房维持温度30

34℃,时间为24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b组中,定色前期干球温度为45℃、湿球温度为36℃;定色中期干球温度为49℃、湿球温度为37℃;定色后期干球温度为54℃、湿球温度为3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叶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b组中,定色前期干球温度为44℃、湿球温度为35℃;定色中期干球温度为49℃、湿球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光伟陈振国杨勇孙敬国郭青青李建平冯吉张鹏龙吴勇陈守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